弟子规

时间:2022-08-26 07:06: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弟子规》--孝的规章 德的准绳

----汪艳成 余利辉



《弟子规》是我国清朝时期脍炙人口的启蒙读物。原名叫《训蒙文》,是康熙年间山西新绛县秀才李毓秀(16621722 ?)所撰,经稍后的学者贾存仁修订改编,改名《弟子规》,广为流传。它影响之深广,堪与“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驾齐驱。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弟子规》就是一部以儒家的孝悌、仁爱思想去规范弟子言行的准绳,包括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的规矩。全篇1080字,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言简意明,琅琅上口。蒙童熟读成诵之后,不仅掌握了近千个常用汉字,而且懂得了立德修身的基本道理和规矩,是一部将识字与育人融为一体的传统启蒙读本。有识之士誉之为启蒙养正、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优秀读物。

自从现代学校教育体制推行以来,《弟子规》不可避免地退出了儿童启蒙教育的领域。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随着传承中华优秀古代文化的国学热风生水起,《弟子规》的价值重新被国人认识和重视,不少地方又听到诵读《弟子规》的琅琅书声了。以孝悌、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对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今天重读《弟子规》,挖掘其精粹,领会其精神,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它毕竟是三百年多前的弟子之规,其中有些不合时宜的繁文缛节,是应该与时俱进有所扬弃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开篇八句,是全篇的总纲,来自《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宗明义,旗帜鲜明地指出,《弟子规》所秉承的是圣人孔子的训诫。孝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础,理所当然放在首要地位。弟(ti),古通悌,常与“孝”并称,现在宜写作“孝悌”。意思是,为人子弟首先要孝敬父母,此外还要尊重兄长,与兄弟姊妹友爱和睦相处。从我做起,修身而齐家,进而推己及人,做到“爱众”“亲仁”。在立德修身的基础上,才去“学文”——学知识、长本领。教育弟子之道,德育是根本,比智育更加重要!孔子这一教育思想,至今还闪烁着真理的光辉。试看现代史上的汪精卫、陈公博、周佛海之流,个个文才非凡,然而德不济才,最终堕落成不齿于人类的历史垃圾!可惜的是,如今某些学校某些家长,目光短浅而功利熏心,孜孜以求的是弟子的“智育第一”,甚至是“智育唯一”,把孝悌、谨信、爱众、亲仁,把作为立身之本的德育,置于点缀陪衬、名存实亡的地位,导致了因弟子道德缺失而造成的一幕幕悲剧,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深地反省吗?


在总纲的统帅下,《弟子规》从孝悌、谨信、仁爱、学文等方面分述了弟子必须恪守的规矩。在孝悌部分讲述了十个“怎么做”。

一、听到父母呼唤,儿女怎么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听到父母的呼叫,儿女应当立马应答,切莫拖延。呼儿唤女,是千家万户时时发生的小事,可是小事不小,应答父母呼叫的细节,体现了孝与不孝的大节。儿女应答的轻重缓急、冷热刚柔,朴实而真切地反映了对父母的基本态度。儿子听到妈妈“帮晾衣服”的呼叫,应声回答“妈,我来喽”;或者磨蹭半天才嘟囔“人家正看电视呢,讨厌死了„„”两种应答,谁孝谁不孝一清二楚。诚然,孝,不能从一时一事去判断,但必须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日积月累,习惯成自然,才能成就大孝的美德。

父母交办的事,儿女一定要认真、勤快地去做,切莫懒惰。“打酱油”“接电话”,到“拖地板”“送客人”,父母一发话,儿女应该闻风而动,圆满完成。俗话讲“娇儿不孝”,从小娇生惯养的懒孩子是成不了孝子的。一般地说,父母都是十分爱护自己子女的,要求孩子去做的都是应该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儿女是没有理由拒绝的,“行勿懒”才是孝于亲的具体体现。

二、面对父母的教悔,儿女怎么做?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的教诲,儿女应恭恭敬敬地听从;父母的责备,儿女应虚心地接受。父母的话,儿女该不该句句听从?父母的责备错了,儿女也要顺承吗?对这一条应该作辩证的认识。

父母舐犊情深、人性向善,母爱父爱是至纯至伟的,普天下的父母都是热切期盼子女健康成长,成人成器成才的,对子女的教诲大都是善意的、积极的。望子成龙,这是主流;有几个父母去教子作贼呢?即使有的父母自身素养不高,至品行不端,但也不致于对子女诲淫诲盗的。父母们年轻时犯过的错误都不想再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曾经蹉跎青春、不学无术的父母,会教育子女争分夺秒,发愤读书;曾经游戏人生、嗜赌如命的父母,教育子女远离赌场、积极上进„„因此,从总体而言,听父母的话是不错的,是孝于亲的具体表现。

听父母的话会不会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呢?应该看到孩子是未成年人,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价值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阶段,极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的影响和诱惑。“养不教,父之过。”作为孩子监护人的父母,有责任引导孩子走上人生的正道;而儿女偏要同父母的教导对着干,后患无穷。孩子不听父母“多吃素菜”的忠告,由着自己的性子,大鱼大肉地吃成个肥胖儿,给父母带来无穷的忧愁,这样的教训不是比比皆是么?某些身心尚未成熟的孩子,片面强调“我的事情我作主”,拒绝父母的教诲,致使有的滥交友早恋,有的沉迷网游不能自拔,有的甚至堕落成为少年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俗语不无道理呀!

当然,对父母的话也要作些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当父母的教诲、责备确实不正确的时候,子女就不应该盲从。例如,有的父母让子女改名换姓、冒名顶替去上大学,有的父母给子女请枪手考试作弊,这样的父母之命难道也要无条件地“敬听”“顺承”么?相反,如果有觉悟的子女能抵制这些错误的父母之命,使他们不去做违法违规的事,这才是对父母的真正爱护和孝敬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69c07af524de518964b7d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