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弟子规 共 1 课时 第 1课时 教材版本 课 型 教学目标 1、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2、要学生知道做人不要自私自利,要关爱他人,品行高尚的人会得到尊重。 3、从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要学生知道做人不要自私自利,要关爱他人,品行高尚的人会得到尊重。 从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 学 过 程 修注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 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 《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今天我们就来交流《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谁写的?又是根据什么写得呢? 二、 整体感知 1.《弟子规》的作者是谁?《弟子规》分为几个部分?《弟子规》的意思是什么? 2、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 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 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3、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接下来,我们复习一遍上节课的内容,说说通过学习知道了什 么? 三、诵读指导 (一)学习第一句 1、下面请大家听一个关爱他人的故事: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政治家,他小时候,一天在村外玩耍时,突然发现了一条两头蛇。孙叔敖大吃一惊,因为他听说两头蛇是不祥之物,谁见到它就会死去。孙叔敖刚想躲开,转念一想:自己看见它就够倒霉了,要是留着它,别人见了也会倒霉的。于是他就把两头蛇砸死深埋了。孙叔敖回到家里后,哭着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母亲。母亲听了孙叔敖的话,笑了:“孩子,你死不了,因为在危险时还想着别人的人是不会轻易死掉的。 2、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指名读,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4、学了这句弟子规,你能说说和同学他人该怎样相处了吗? (1)小组交流,指名谈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看到的合自己亲身经历的谈感受。 (二)我们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爱护,我们对大家一起拥有的东西也要好好爱护。泛爱众的人,心中怀有人我一体的观念,所以肯放下私心,关怀大众。从而在道德品行修养上就得到大家的敬重。 而怎样得到大家的敬重呢?下面我们来学下一句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1、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得到什么启发? 2、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古人正是深知此道,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才是名垂青史的根本。就连相学家都说,看相不能只看相貌,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品德操行,即相心与相德。大家熟知的晏子使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齐王派长相普通的晏婴出师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婴个矮,就在城墙下开了一个小门让他进。晏婴不卑不亢地说:“这是狗洞,如果我访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里进去。”楚国人一听,忙打开城门让晏婴竟区了。见到晏婴,楚王故意问:“齐国没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晏婴回答说:“我国派人出访有个规矩:上等国派上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国来了。”楚王听后,对晏婴肃然起敬。 过渡:晏婴虽然其貌不扬,又矮又丑,出使楚国一开始受到奚落和侮辱,但是他用自己的才能征服了楚王,被尊为上宾。而晏婴也凭借其才能成为齐国继管仲之后的又一名相。 3、老师响起了一个寓言,说是在一片一望无际的森林里,住着小猴和小猪,小猴长得英俊潇洒,还会耍些小聪明,很得老师欢心,但是他很懒,不爱学习。相反,小猪长得很难看,人人都讨厌他,同学们都说他长得肥头大耳,蠢,没用。可是他十分爱学习。有一年,森林之王狮子觉得自己老了,想找一个有才华的人来做百兽之王,于是便让所有人来考试,中状元者就是下一任的大王。小猴觉得自己不含糊,志在必得。结果可想而知,状元是小猪! 你能说说这个寓言故事让你懂得了什么? 4、弟子规》在“信”篇就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一直到“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27af4c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