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医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 医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 理想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理想会给予一个人向善的力量,同时也会赋予其拒恶的勇气,人的一生,难免有坎坷,有挫折,有各种各样的诱惑,胸怀远大理想的人,不会自暴自弃、随波逐流,也不会在利益与诱惑面前,放弃自尊。 摘要:行医既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职业,又是一个需要学习博大精深的科学知识、掌握日新月异的新技术的职业,同时医学关注健康、生命至上的社会属性需要从医者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水平,这些都对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让医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真正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务工作者,是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的根本职责。 关键词:职业理想; 医德教育; 人文素养; 医学教育; 榜样教育; 医术精湛; 人格品质; 人文关怀; 行为规范; 理想教育; 一医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理想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理想是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德国戏剧家、诗人歌德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 理想提供人生前进的动力。理想是悬在人生之路上的明灯,指引人前行。作家高尔基曾说,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 (二)医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是体现医学职业精神的要求 医学生的职业理想,就是个人渴望达到的医学职业境界,是对未来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的超前反映。医学生个人的职业理想,与社会需求的医学职业精神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对生命的敬畏和人类健康的珍重,就是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关注病人的健康,重视病人的权利、人格,维护病人的利益与幸福,在专业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医疗临床实践中尊重客观事实与医学规律,依据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科学试验的开拓创新,在操作规范指导下进行医学临床防治疾病实践,防止差错事故,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健康服务。引导医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职业境界的憧憬和追求,就是在未来从事职业过程中所追求的贡献以及自我价值的体现。 (三)现代医学发展要求医生必须有理想信念的力量支撑 当下,自然科学属性领域均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各种新技术、新发现、新疗法等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仅一个《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每年增加的文献量就达40万余篇,这就要求从医人员必须终生坚持学习、艰苦探索。 随着人类的进步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其社会科学的属性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发展,现代医学更加强调社会、经济和心理因素对生理的影响以及人们内外环境、心身的统一,从而使医学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两者互相渗透和促进。敬畏生命、珍重健康的价值理念充分体现了其人与人互相关怀的人文属性,人们对生命权、健康权、知情权等的追求,给医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生命系统的复杂和奥妙无穷,注定了医学的复杂和困难。作为医学的实践者,医生被赋予了极高的要求,他们既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科学知识,掌握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品质,除此之外,医生的.价值理念还要与人们的期望和社会的需求吻合,只能在奉献、服务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医生往往是在被患者认可的情况下,才能获得精神的满足,这对个性张扬的年轻人无疑是个挑战,也难免会让医生遭受更多的误解、挫折。 二医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大医精诚的理念 我国古代孙思邈著述的《大医精诚》,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其思想精髓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医乃仁术,医者必须具有仁爱之心。孙思邈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又说“夫二仪之内,阴阳之中,唯人最贵”,还说“凡大医治病,必先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医务工作者要做“苍生大医”,“广施善术”。 医者对患者要一视同仁,必须具有“志存救济”、“一心赴救”、“普同一等”的崇高思想境界。“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 医者要有勇于担当,不计个人得失的气魄,恪守“淡泊明志”的道德理想。医者“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凶吉,护惜身命”、“不得持已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不得以佊法规,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 医者必须勤学不倦,虚怀若谷,力求达到医术医德的完美统一。“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必须“涉猎群书”,“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务须刻苦学习,精研医理,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努力探求至精至微之医理,掌握至纯至熟之医术。 医者必须注重自身修养,尊重同道。孙思邈指出:“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对待患者,“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冷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对待同道,则不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已德。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之膏肓也。”这种注重自身修养爱护病人尊重同道的精神,堪为后世医者之行为准则〔2〕。 (二)医师和医学生誓言 医师的誓言就是医师对自身行为规范的承诺,更多的是基于社会公认的医学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认可和追求。西方医学的奠基人、被后人尊称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人希波克拉底提出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明确了医生对病人、对社会的责任及医生行为规范,两千多年来,其基本精神一直被视为医生行为规范被广泛接受,直到今日,在很多国家的医学生入学时还要学习该誓言,很多医生就业时还必须按此誓言庄严宣誓。1984年,世界医学会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日内瓦宣言》,它制定了国际医务人员道德规范,明确指出病人的健康是医务人员首要关心的、具有头等重要地位的问题,医务人员应坚持医学事业光荣而崇高的传统职业道德,其基本精神与《希波克拉底誓言》一脉相承。在1988年的英国爱丁堡召开的世界医学教育大会上,通过了《爱丁堡宣言》,该宣言指出:“病人理当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生,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2002年,《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发表,为当代医师提出了21世纪医学职业道德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到目前为止,已有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在内的3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个国际医学组织认可和签署了该宣言。中国医师协会于2005年正式签署该宣言,加入推行《医师宣言》的活动,中国的医师承诺的誓言包括了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终生学习等六个方面的内容,高度凝练了医师的职业精神和要求。1991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以文件的形式颁布了《医学生誓言》,它是在充分吸收了国际上公认的几个誓言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而制订的,它既是对医学生的要求,更是对他们未来成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精神要求。 三医学生职业理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6cb08713f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