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所见》原文及知识点 【原文】 所见(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学问点】 解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响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响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突然想要捕获树上鸣叫的知了,就立刻停顿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简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仆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创作背景: 袁枚喜爱生活,辞官后侨居江宁,“小住仓山畔,悠悠三十年”(《松下作》),其主见抒写性情,所写多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空灵流利,新颖眩目。此诗也即是诗人在生活中观察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突然听到蝉的叫声后停住歌声预备捕获蝉的这一幕场景后,诗兴大发而创作。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快乐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突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视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纵;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敏捷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70b1116f2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