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社区营造的实践经验及其启发

时间:2023-01-04 11:23: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台湾社区营造的实践经验及其启发

作者:卢磊

来源:《社会与公益》2018年第02

一、对社区营造的理解

根据笔者的社区实践和对文献的相关梳理,笔者对社区营造做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界定,即社区营造是基于多元协作和参与式理念,以社区或某一社区空间为地理区域,基于社区问题和实际需求,由有共同关心社区公共事务意愿的人(包括社区内生力量和外部支持性力量)采取的带有创造性的共同行动。其强调社区居民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注重培育社区公共精神和社区人才,终极目标是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台湾社区营造的主要内容为人、文、地、产、景五大方面,其中是指人的资源,即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经营邻里关系、提高生活福利;是指文化资源,即继承和发展社区共同历史文化和文艺活动等;是指自然资源,即保护自然环境和社区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指生产资源,即社区的产业与经济活动;是指景观资源,即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和独特景观的创造等。 二、台湾社区营造的简要历程

台湾社区建设的早期发展与联合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社区发展倡议即《经由社区发展达致社会进步》有较强的关联。

20世纪60年代到1993年,属于台湾的前社区营造时代。当时的社区发展由政府机关自上而下地主导推动,承接者为村里长及其全权指定组成的社区理事会,在执行面上偏重易看到政绩的硬体建设,如社区道路、排水沟整修等,但居民参与性低和自主性都较低。但是长时间的社区发展积累为社区营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1994年至今,台湾处于社区营造时代并逐步迈入后社区营造时代,社区营造成为政府推动社区改造的主要政策。1994年,台湾行政院提出社区总体营造计划,政府部门开始实质性地注重民间力量和社区自治。2003年,台湾提出新故乡社区营造计划,将其业务正式拓展到政府的9个部门。2005年,台湾推出健康社区六星计划,其业务扩大为13个部会参与,共60项子计划,2006年预算编制超过一百亿新台币,全面推动社区营造的发展。2008年,台湾政府仍持续推动社区营造,其中以农村再生计划资金投入最为庞大。直至今日,台湾社区营造已经走过了20余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自上而下的政府顶层设计、主动作为与自下而上的公民行动、实践创造的互动联动,共同造就了台湾社区营造的全面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且能够在不断调整前行发展。 三、台湾社区营造的实践经验及启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社区营造:一项综融性治理和顶层设计

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告诉我们,要使得社区营造能够成为整个社区建设的整体方向和重要构成,便需要政府部门基于实际情况形成和完善顶层设计,以使得社区营造能够全面推进。综融性的另一含义则是由于其综合性较强,因此难度自然增大,这就显得跨界跨域跨行业跨技术的合作更加重要,产生一定的粘合性,应注重力量整合和建立深度合作机制,要有效链接和整合外部资源,包括高校、信誉良好的企业、民间组织等,其核心目标在于培育社区内生生力。 2、社区营造:不止于造社区更是造人

从实践来看,造社区造人存在一定的依附关系或相互作用的关系。造人是社区营造的核心,造社区是方法与过程。同时,我们应意识到。造人也是为了更好地造社区造社区的有效结果也才会更好地造人,两者应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关系。造人就是培育公民意识和参与能力的过程,重在培育具有较好公民意识、民主素养和公共精神的社区公民。在整个培育的过程中尤其是早期,应特别重视培养社区公民的参与感和价值感,减少挫败感或者挫败共担,这是早期参与以及后续持续参与十分重要的内容。参与意识、参与感和参与能力的培力是需要持续推进和循序渐进的。 3、社区营造的核心原则:在地化和本土化

台湾社区营造的核心原则之一是在地化和本土化。在地化就是要考虑社区特色、历史和资源进行社区营造,本质意义上它指的是差异性和区别度,这也是社区营造的主要魅力之一。否则,每个社区无法呈现出各自的特色并呈现出大同小异模板效应。在地化社区能人或领袖和社区社会组织的催生和培育则是基础和重点,这也是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社区营造和建立长效机制的基本前提。

4、历史视角和创造精神:社区营造延展的源泉

台湾社区营造显示出了当地社区居民的聪颖和智慧,还有他们对于社区建设以及公共议题发自内心的关注和参与,这是台湾社区营造得以稳步发展的重要条件。台湾社区营造的基本实践显示,社区营造既需要历史视角,也需要创造精神。因为历史视角内含过往和文化,这是每个社区公民尤其是新居民深度地认识社区或重新认识社区的重要角度,也是社区公民重拾重构社区文化的重要契机。因此,历史视角和创造精神是社区营造得以延展的源泉。 5、社区营造: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是台湾社区营造中内涵深意的经典话语,它体现在理论解读和社区实践的每一个过程。这里的复杂化并不是制造麻烦,其实质是丰富化,注重社区实践过程中的居民参与及其变化和成长,不是取而代之,而是社区营造主体的让渡和回归。这其中蕴含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与式社区治理和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核心理念。社区治理不宜急于求成或一味追求绩效,对于社区建设的直接替代看似效率较高,但是却使得社区居民失去了社区参与的权利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这一点不仅需要在意识和观念上有所转变,更需要在实践操作中有效落地。 6、社区营造需要循序渐进的推动策略

从台湾社区发展和社区营造的历程和经验来看,先局部后整体应作为社区营造早期阶段的主要策略。从操作上来看,往往是从容易入手或共同关心的切入点开始,再以此为支点,撬动更多的点,并逐步连成线、铺成面,这个过程中较为重要的是依靠切入点逐步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创造有利于居民参与的氛围和力量。社区营造本身也是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和建构性的工作。

7、社区营造的监测评估及其启示

台湾不同政府部门的社区营造计划,多数专项计划设有培训辅导团队,如社区营造中辅导团陪伴团队等。监测评估多由主办部门官员协同培训辅导团队共同执行,双方工作、权力比重视情况而定,辅导团队的主要工作是在计划提出前或进行中的能力建设,以及计划执行、监测、结案的辅导。其更加注重陪伴培育的过程,而不只是有监测管理,这一点非常值得借鉴学习。

四、关于社区营造的实践反思

为便于更好地探索社区营造和社会治理经验以及未来的深度发展,笔者提出三点建议: 其一,社区营造和社区治理需要政府系统性和有战略规划性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这是社区营造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当然,也应鼓励参与主体有意识地开辟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

其二,社区营造需要多元力量参与和创造,也需要跨专业人才的协作联动,但始终的核心在于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自治。

其三,社区营造过程中需要更好地兼顾和平衡监测评估和陪伴支持的关系。台湾社区营造中对于提案或项目的监测评估中有关深度陪伴和辅导的做法值得借鉴学习。

对于社区营造和社区治理中需要破解的难题需要战略、谋略和策略,并以平和的心态,循序渐进地推展社区营造这一柔性的社会改革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70db7c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