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小学的时候,隔壁班有个女生因为聪明伶俐,各科成绩名列前茅,被老师们宠爱得不行。但她干了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给班里的一个男生写了封情书!不知怎地,这个事情被全年级都知道了,情书还被人拿着在走廊丢来丢去。当然,大多数“围观群众”不知道情书里写了什么,就是跟着瞎起哄,既新鲜又好奇。 对于“70”后、“80后”来说,青葱年少,对异性表达好感,是件丢脸的事儿——老师手里有超级厉害的大剪刀,剪过女生带穗儿的裙边,剪过女生贴在脸庞的碎头发,取笑过男生上了发胶的头发……所谓的“早恋”也被强烈禁止,甚至到最后连我们自己都深信不疑。 这个女生,似乎并没有消沉,我行我素,到了初中照样恋爱,考学,算是我们那代人里面的异类了。不知道她经历过怎样的'打压,内心有过怎样的波澜,但至少现在看来,她的青春时代活得倒是很真实。 生生把有情人分离,自古就有,牛郎织女的传说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南北朝时任昉所著的《述异记》里描述:“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自然萌发的爱恋,似乎总是曲折不已。古时跟阶层、门第有关,今日则不能耽搁学业,大龄青年需对比条件进行匹配,唯独跟人心无关。 在这样一个表达爱的节日里,我们有一个恰逢其时的故事,能慰藉我们苍凉的内心——去相信真爱的生命力并不弱小——纵然远隔一个银河!爸妈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有什么能够阻止爱的发生,那一定不是时空,而促成这样美好,也是一件乐事。 这本书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与知名画家程思新联袂创作的绘本——《喜鹊信使》。 绝大多数的七夕节传说,都是以人的口吻和视角在讲,这本书是以喜鹊一家的口吻讲述牛郎织女相会以及孩子与妈妈相见的感人故事。角度独特,尤其适合怀抱孩子一起阅读。 翻开第一页会被浓郁的画风所吸引。静静的小河蜿蜒着穿过小桥,一切都如此平静美好。 在最高的那颗白杨树上,三只小喜鹊正围着奶奶问东问西:为什么会住在这里?为什么住的白杨树最高?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世总是充满好奇。 奶奶是讲故事高手,她说,小喜鹊不是一般的喜鹊,有着特殊的使命,还有一个惊天大秘密等着孩子们去发现。小孩子最容易被大人当成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的“小不点”,接到任务,自信心马上“爆棚”。 喜鹊奶奶接着说,每年“七夕”前夜,需要喜鹊飞到银河上面去搭一座鹊桥,为了让牛郎和织女见面。为什么他们一年才能见一次呢?孩子可能会有各种问题,家长可自行发挥关于这个传说的理解(也可以参考书中民俗专家关于这个节日的正解)。 七夕终于到了,全书的泪点出现:无数只喜鹊一只衔着一只的尾巴,一只搭着另一只的翅膀,搭起了喜鹊桥。牛郎带着两个孩子,终于和织女见面了。一颗流星闪过,是织女妈妈幸福的眼泪。 七夕过去了,牛郎和织女再度分离,但有一点,可以跟孩子聊聊——牛郎和织女尽管一年才有一次见面的机会,但他们彼此是相爱的——对孩子来说,父母的爱会让他们自身感到完整和被肯定。离散终有时,纵然远隔银河,有王母娘娘的百般阻拦,但爱的流动无法阻隔,任何时候,对爱都请保持相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797c75538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