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本科教学管理情况问卷调查表 同济大学由原来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发展为涵盖九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从原来的单一校区办学发展为多校区办学,教学管理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为了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多校区、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与教学管理的模式,使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现就以下问题征询您宝贵意见。希望各学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师、学生能积极参与,为学校的教学管理贡献您的一份力量。(在“□”内打“√”;在“____”项中填相应的文字内容。) 调查具体内容: 1、 您对下一轮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有何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请从以下方面简要阐述 1)、每个专业是否必须按学校办学定位明确各专业人才标准,以此作为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的依据 很有必要 □ 必要 □ 不必要 □ 2)、在构建创新国家体系中,我校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否需要作进一步调整 需要 □ 不需要 □ 若选择需要,请进一步选择理由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 根据办学条件 □ 其它 □ 3)、培养计划修订是否应该保持一定时期的相对稳定 非常有必要 □ 有必要 □ 没有必要 □ 4)、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各专业的培养计划是否有必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学习空间?是否有必要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如创新科技活动等)自由获取一定的学分 非常有必要 □ 有必要 □ 没有必要 □ 5)、培养计划和管理是否有必要实行学校、学院、系三级管理 非常有必要 □ 有必要 □ 没有必要 □ 6)、为了保证培养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是否有必要成立由教授组成的专业委员会 有必要 □ 没有必要 □ 2、 您认为学校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教学基本状态考核的标准 1) 是否应该区分学科的差异? 同意 □ 不同意 □ 2) 是否按目前我校学科门类,制定文、理工、医、艺术四种考核标准 同意 □ 不同意 □ 可另外区分为: 3)、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您认为学校目前实行的教学督导制度是否有效 有效 □ 有效,但需作进一步调整 □ 无效 □ 4)、您认为学校现在的教师、学生参加评教、评学环节是否有效 有效 □ 有效,但需进一步加强机制保障落实 □ 无效 □ 5)、教育部倡导实行教学信息公开制度,您对学校在教学质量检查中的信息公开看 法是 很有必要 □ 有必要 □ 没有必要 □ 3、 在我校校区间相隔较远的情况下,教学运行管理的各环节应优先考虑那些因素? 1)编排课程表: 课程因素 □ 学生因素 □ 教师因素 □ 教室资源及校区因素 □ 2)学生选课: 选学生所在校区开设的课程 □ 选课程所在校区开设的课程 □ 学生选自己有时间上的课程 □ 3)安排考试: 课程因素 □ 学生因素 □ 教师因素 □ 教室资源及校区因素 □ 4)成绩录入: 教务处集中录入 □ 学院(系)教务员录入 □ 任课教师网上录入 □ 4、 您认为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标准 1) 是否应采用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不同的标准? 同意 □ 不同意 □ 2) 是否应采用区分学科差异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标准? 同意 □ 不同意 □ 若同意,您的选择是 分理工科和非理工科类 □ 分文、理工、医、艺术四类 □ 5、在我校多校区、综合性大学背景下您认为哪些教学管理模式和保障机制比较适合我校 1) 教学管理模式: 原有管理模式自然延伸至各个校区 □ 以网络管理方式,自然淡化校区影响 □ 改变目前管理思路,“权利”下放, 发挥学院(系)管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 不同学科应有不同的模式 □ 管理方式的制定中应体现“信任教师”的思想□ 2) 教学管理的保障机制: 学校制定更加严格的保障制度 □ 学校制定更加详细而全面的制度,要求系统执行 □ 学校提出指导性意见,各学院(系)以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确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 保障机制应凸显出不同学科门类的差别 □ 保障制度不应体现出对教师的“不信任”思想 □ 调查者:教学院长 □ 教学系主任 □ 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教师 □ 教务员 □ 学生 □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教务处 2006-12-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7d5636986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