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叙事理论的历史影响

时间:2022-09-09 21:19: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金圣叹叙事理论的历史影响

摘要】金圣叹在对《水浒传》的评点中揭示和总结了一系列小说创作与批评的经验,为中国叙事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叙事视角、叙事节奏、叙述声音等许多方面,金圣叹已经突破了古典叙事理论的藩篱,显示出某种卓越的现代眼光,极大地影响了毛宗岗、张竹坡、脂砚斋等小说评点家。尽管他还未能完全区分叙述者视角与人物视角,但是已经隐约觉察到人物视角特殊的表达效果,以至在评点中多次将原作的叙述者视角改成人物视角;重视叙事的节奏变化,特别是情调错综造成的节奏之美;大大弱化公开叙述声音的响度,烛隐探微地发掘隐含的叙述声音,所有这些筚路蓝缕的理论开掘,为后来者提供了极为丰富而又包含价值的理论资源。

【关键词】金圣叹;《水浒传》;叙事视角;叙事节奏;叙述声音

作为明清之际卓越的小说批评家,金圣叹尽毕生精力,呕心沥血,对71

《水浒传》进行了逐回评点,张皇幽眇,烛隐探微,具有深刻、宏富的理论内涵。他揭示和总结了一系列小说创作的经验,为中国叙事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叶朗援引清代冯镇峦开后人无限眼界,无限文心之语,高度评价金圣叹,他的美学思想极其丰富,其中包含了很多合理的、深刻的、独创的见解就其深度或广度来说,在中国美学史上都是空前的 [1]竺洪波颂扬他在小说理论上的建树,特别是对中国叙事学的开创之功则奠定了他在中国小说美学史上的崇高地位[2] 一、叙事视角

金圣叹卓评点小说时常常指出“××看时“××听时,体现了他对叙事视角的关注。尽管他还未能严格区分叙述者视角与人物视角,但是至少他已经触及人物视角。一般而言,叙述者视角往往是全知全能的,以上帝的眼光俯视一切;如金圣叹在《水浒传》第20回对宋江怒杀阎婆惜的一段评改,把原版的叙述者视角改成阎婆惜的视角。金圣叹借用黎明前天色未晓、视觉无用武之地的绝好契机,隐去两个人物(宋江用门前指称,阎婆用床上指称)的具体称谓,单从阎婆惜的听觉去感知不同方位发出的声音,又以声音去辨别人物的位移(宋江从门前至上楼),把三人从三维立体中截取一个平面予以展示。人物的唠叨对答,声音的由细至响,都从阎婆惜的耳朵中辨别出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且看:

玄德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庶亦涕泣而别。玄德立马于林畔,看徐庶乘马与从者匆匆而去。毛批:“‘匆匆而去,极写元直念母之孝。元直匆匆之状,在玄德眼中写出。妙甚。”(毛评《三国演义》第36回夹)

何九接了银子??于是一直到武大门首。只见那几个火家(:“ 只见”)在门前伺候,王婆也等的心里火发。何九一到,便问火家:“这武大是甚病死了?”火家:“他家说害心疼病死了。何九入门,揭起帘子进来二,??只见(:“只见,,俱从何九眼中照入。”)那妇人穿了一件素淡衣农,白布提梦,从里面假哭出来。?? (张竹坡评点《金瓶梅》第6回夹)

毛宗岗、张竹坡均认识到了叙事视角的重要性,但对人物视角的认识不够清晰。两段描写已朦胧把视点人物的眼光与心意状态联系起来,但是不明显,所以我们可以说毛宗岗、张竹坡对叙事视角的认识,比之金圣叹,不能不说倒退了。真正继承金圣叹的理论,并有所发展的是脂砚斋。且看他的两处评点:

不写衣裙妆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居止行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中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贷玉是何等品貌。(《脂现斋重评石头记》第3回,甲戌眉)


奇奇怪怪文章。在刘姥姥眼中以为阿凤至尊至贵,普天下人都该站着说,阿凤独坐才是。如何今见阿凤独站哉?真妙文字。”(《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39回,已卯夹)

二、叙事节奏

金圣叹除了从气势、幅篇论节奏外,重点从情调论节奏,从忙闲、缓急、刚柔等方面探讨小说的节奏美。这些因素的对立共构,给读者以刚柔、冷热、宽紧、庄谐、粗雅、张驰交错出现的不同体验。如《水浒传》第23回回评这样写道:上篇写武二遇虎,真乃山摇地撼,使人毛发倒卓。忽然接入此篇,写武二遇嫂,真又柳丝花朵,使人心魂荡漾也。……吓时便吓杀人,憨时便憨杀人……”金圣叹把这两类情调形态与天地万物联系起来。第3回夹批:夫千岩万壑,崔嵬突兀之后,必有平莽连延数千里,以舒其磅礴之气;水出三峡,倒冲滟澦,可谓怒矣,数十里迤逦东去,以杀其奔腾之势。

后代批语家汲取并继承了他的理论成果,化为批评实践,最为突出的是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如:

王允劝吕布杀董卓一篇文字,一急一缓,一起一落,一反一正,一纵一收,比李肃劝杀丁建阳更是淋漓尽致。(9回回评)

忽夹叙陈应、鲍龙二句,忙中偏有此闲笔。(52回夹)

前卷方叙龙争虎斗,此卷忽写燕语莺声,温柔旖旎,真如铙吹之后忽听玉萧,疾雷之余忽见好月,令读者应接不暇。今人喜读稗官,恐稗官中反无如此妙笔也。(8回回评)

《三 》一书 ,有笙萧夹鼓,琴瑟间钟之妙。??人但知《三国》之文是叙龙争虎斗之事,而不知为凤、为鸾,为莺、为燕,篇中有应接不暇者,令人于干戈队里时见红裙,旌旗影中常睹粉黛,殆以豪士传与美人传合为一书矣。(读《三国志法)

三、叙述声音

叙述声音的强弱与叙述者的介入程度成正比,叙述者的介入程度越深,叙述声音越响,作品的主观色彩就越浓;叙述者的介入程度越浅,叙述声音越弱,作品就越具客观性。一般而言,古典小说的叙述声音响亮,现代小说的叙述声音大大弱化,甚至出现叙述者缺席的情况。金圣叹虽没有提出叙述声音等现代叙述学的概念,但他在批改《水浒传》中已萌发了叙述声音的某些思想,成为我国小说从讲述向展示演进的关键性人物。叙述者在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公开介入,一个非常明显的标示表现为回首诗词,回中偏离情节的韵文,承袭话本小说而用的开头、结尾和衔接的套语,以及叙述者在叙事行进中的简短评介,等等。

金圣叹以叙事技巧为核心的小说形式分析,突破了我国长期以来历史叙事理论偏重史书的政治性、伦理性和史实的准确性的狭小樊篱,把人们的视野引向对艺术形式的体察之中,开辟了审美的新领域。他的批评实践从叙事视角、叙事节奏以及叙述声音诸方面透露出新的信息,影响了毛宗岗、张竹坡和脂砚斋等评点家。他们一脉相承,或多或少地与西方结构主义叙述学内在相通。需要指出的是,金圣叹等批评家尽管关注文本的艺术形式,却没有失落中国文论文质并重的传统。金圣叹的叙事思想在中国叙事理论史、乃至整个文学批评史上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即使在人们呼唤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学的今天,金圣叹的小说评点仍然是我们理论建设绕不开的一座丰碑。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362.


[2]竺洪波.金圣叹与中国叙事学[J].明清小说研究,2002(4):57.

[3]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1-72

[4]张国光.毛宗岗继承金圣叹小说评改《三国演义》的贡献[C]//湖北水浒研究会.三国演义论文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45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83f64c725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