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繁华落尽是孤独》有感 起初,不得不承认是被这个有诗意的名字吸引,很想知道也很想学习,季羡林大师是怎么看待人生的起起落落,尤其是面对繁华到孤独的转变。 带着这样一种学习的态度开始了一段旅程。 整本书通读下来,有这种感受: 1、 语言幽默风趣、有故事性、可读性强; 2、 文中多次也可以说是经常引用古文,如“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季老恰当的将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古文古诗加入叙述中,一来可以简洁准确的表达作者的所想,二来也让读者对这些古文古诗有更深一本的了解; 3、 读完整本整本书的感觉与我“预期”的感觉有很大不同: 题目为繁华落尽是孤独,给读者的直观感觉就是由盛到衰的一个转变,也就是说前半部分是欢快、轻松、振奋人心的基调,而后半部分是比较伤感、忧愁的氛围;然而书的内容完全没有这种转化,反而让我感觉应将“繁华”与“孤独”的位置调换下:从孤独到繁华。此话怎讲呢?因为从书的第一辑和第二辑分别写了季老痛别慈母,寄人篱下,国外求学,这些内容让我对作者产生怜悯之情,孤孤单单一个人又何来“繁华”一说;而到后面的部分,季老回国回家、在北大任职、世人又对他尊重有加,这才有种“媳妇熬成婆”意思、风雨过后的晴朗…就算随着季老年龄越来越大,不免有叹时光之流逝的衰感,但文章结尾季老如是说:现在我们的国家是政通人和、海晏河清,可以歌颂的东西真是太多太多了。歌颂这些美好的事物,九十五年是不够的。因此,我希望活下去。岂止于此,相期以茶。从这段文字中我感受到的是季老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期待。所以,以题目的“孤独”去表达季老积极的生活态度难道不相冲突吗? 还不如将题目“繁华落尽是孤独改为“季羡林自传”,虽然没有那么吸引人,但起码符合文章的整个基调,不会让读者读完却感到云里雾里。 2017.9.19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897a13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