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发言稿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真的很荣幸今天有机会,和大家坐在一起就孩子上小学的问题一起探讨交流!我也知道我们的家长朋友都是有才之人,可能因为我是一名小学老师吧,所以有幸担此重任,接到这个任务后说实话我有些忐忑,我只是一个数学老师,也未当过班主任,但我会把我的经验和想法与朋友们交流,如有谈到不当之处,我们稍后再一起探讨。 我们的孩子今年9月份就要上学了,会离开教育我们孩子、关心孩子的老师们,在此我也想代表所有的家长朋友对一年来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 孩子马上就要从幼儿转变成一名小学生了!我们都知道,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在此,要祝贺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家长了,祝贺我们的孩子即将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孩子一生要经历这样几个教育阶段:从家到幼儿园,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从经历的这5个教育关口的衔接来看,起初,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些阶段上的不适应。但根据教育专家调查研究发现,在这5个教育关口中,对于孩子来说,最不适应的一个关口,就是孩子从幼儿园毕业到小学。这是人的学习阶段中最大的转折,也是当前教育界很关注的一个教育课题:幼小衔接的问题。现如今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的确都很重视,像我们幼儿园就安排了这样的一次家长会,我们也感受到了近阶段果五班的老师们也在为此努力着。 比如前一段幼儿园举行的走进小学,参观校园环境,进入课堂,和一年级的哥哥姐姐一起上课,让孩子对小学的校园生活有初步的感知。这一系列的活动其实对孩子适应小学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那我们家长朋友们也要了解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 一、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首先,孩子学习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环境的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校园环境的变化。升入一年级以后,孩子们所处的校园更大了。对孩子们来说的学习生活环境也相对变复杂了。比如说:孩子们上厕所不再像幼儿园那样在本班教室中,而且男女厕所分开了。平时,孩子们的音乐课啊,美术课啊,也许还要到其它专用科技馆教室上课,去大操场去做操、上体育课等等。所有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因此,有机会的话,我也建议家长朋友们,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孩子到小学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环境。让孩子在心理上逐渐为今后独立进入小学做好过渡。 第二个方面是班级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每天都有3位老师的保护和陪伴。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并不是一直待在教室,每门课程都有不同的老师执教,所以师生个别接触时间会少一些,新入学的幼儿可能会感到生疏,总感觉对他的关注不够,其实每一位老师都是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关心呵护,老师也理解家长的心情会尽一切努力让孩子进步。 其次,作息时间发生了变化。幼儿园里一般是8、9点到校,如果起床迟了,那迟点就迟点,没什么关系。但进入一年级,就不能随便迟到了,这一点原来张老师也有给我们讲过,早上小学要求小朋友们在7点半左右到校,一年级的老师每天都会早早地等候在教室,迎接小朋友们的到来,并且组织小朋友开展内容丰富的早读。所以从现在开始让孩子养成上幼儿园要准时,不迟到。否则孩子会不适应上小学后的每天早起。一年级上半学期,我也看到了兴华的老师们一般都会利用好早读这一段非常宝贵而有效的学习时间,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孩子复习巩固已学的拼音读英语等等。早晨到中午这一段时间之间,是不安排餐点的,所以大家要和孩子一起养成早起的习惯,保证用早餐的时间,吃饱、吃好,以确保上午近四个小时的身体与学习的基本需要。 二 、教育内容与评价方式的变化更为明显。 幼儿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习形式以轻松活泼的游戏为主,适合儿童身心特点。而进入一年级后,学习有了明确的任务、目的,而且以各门课程的形式出现。目前,一年级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班本,戏剧,电脑,民艺,器乐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掌握一定量的知识,并且以测验的形式加以检验。 家长们朋友们,听了我刚才的介绍,你可能会心情紧张,或者说有点担心。怎么有这样多的变化,我的孩子能适应吗?其实大家不必有太大压力,更不要把这种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使他们对升学感到畏惧、害怕。有时候,当孩子比较调皮时,我们可能会跟孩子开玩笑:“你呀,好日子要过完了!”“看你到了小学还能不能这样开心地玩了?”听到这样的话,孩子或多或少在心理上会产生畏惧,有时候也许会问:“妈妈,是不是上小学很苦的?”“爸爸,是不是到了小学要做很多作业?”这时候,我们应该帮孩子树立信心,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生活的向往。 三、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 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 所以此时,作为家长应该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我会说,“茜茜长大了,真了不起,再过一学期马上就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 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目前茜茜也是很向往着上小学,平时且不可说某某学校不好,某某学校的老师不好,这样学生听到了心里会有一定的阴影。所以,不管上那所学校,你应该对小孩讲,这所学校是最好的,这所学校的老师是最好的。这样才会更加激发孩子的自信,感觉到自己能在这样的学校读书感到骄傲。 比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这都能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在假期我们重点注意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什么提这一点呢,因为从我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这一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一生学习至关重要。我前些年教过不少刚入学的孩子,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了,需要的课本没有准备好,自己的文具扔得满桌子都是;教师的讲桌上,经常堆放着大把大把的无人认领的铅笔、橡皮、尺子;做事磨蹭,拖拉,做作业边玩边写,今天忘带作业,明天忘带课本,老师留的作业不是忘了读,就是忘了写。总而言之,是事事得有家长在后面跟着。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极可能会影响孩子今后思维的严密性,是非常制约孩子日后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像汪中求先生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那本书中所说,细节决定一切,一个懂得自理、独立的孩子才能更好地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才能最快地得到发展。 因此,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抓紧入学前的这段时间,尽全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们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自己的被子自己叠,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房间自己打扫,自己的袜子自己洗,自己的学习用品自己整理,自己的作业自己完成等等。只有培养起孩子的自理能力,使其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你才不会为他今后的学习而发愁。可以这么说,在学校里,学习好的孩子,自理能力都比较强。凡是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学习和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麻烦,如: 刚开始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时,孩子可能不习惯,但我们的家长一定要坚持,千万不要凡事包办代替,否则成堆的问题就会等待着你。 总之,万事开头难。幼小衔接意义重大,要想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做父母的还得多多学习,多多实践!为了孩子能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最后,再次感谢张老师,给我提供这个跟大家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感谢各位家长能这样用心听我的介绍!以上谈的我个人的一些拙见,在座的家长都是关心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抱着殷切的期望,更有很多家长对教育深有研究。但我相信,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只要我们家园合力、家校合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这个共同心愿。 最后也祝愿我们的三位老师工作顺利!祝愿我们的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祝愿家长朋友永远幸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8b7b9920b1c59eef9c7b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