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步青与读经

时间:2022-04-26 19:11:4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好语文,成才立基础。苏步青常说:“我从小打好了语文的基础,这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方便。”他深刻体会到“语文是成才的第一要素”,所以,他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发表“就职宣言”时曾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苏步青是我国科学界有名的文理全才,他不仅数学成绩突出,文科成绩也非常好。早年他能够完整地背出《左传》和《唐诗三百首》两本书,对《史记》和《汉书》中的名篇能倒背如流,并且有精深的理解。

苏步青出生于一个山村农民之家,他是父母的第二个儿子。父母生了13个子女,家境相当贫困,温饱难得。苏步青自小能吃苦,不怕累,放牛喂猪,割草挖地,家务农活都能做,父母和村上人无不夸他是个懂事能干的好孩子。

他自幼好学,村上有个私塾,他一有空就偷偷跑到那里,从窗口去偷听偷看先生教书。坐在先生跟前的学童没听懂,聪明的他在外面倒学会了。他认识了一些字后,就自己找书看,不认识的字就问人,到了七八岁上,他就能读《三国演义》《水浒传》了,他把其中的故事讲给弟妹和小伙伴们听,娓娓叙来,十分精彩,村上人都夸他是块好料子,认为他应该上学读书。父亲看他这么爱念书,又有些天赋,也就动了念头:我这辈子面对黄土背朝天,可不能让孩子也这样苦下去。他把自己的想法跟妻子说了,妻子也巴望着这一棵好苗子能读书成才,于是,人一咬牙,省下大米卖了,再借了些钱,就拉着9岁的小步青,到离家100里的平阳县城小学(当时全县惟一的一所)当插班生。

带溪乡那一带的人,早先是从闽南漳州、泉州、南安等地为避倭乱(日本海盗)移民到这里的,因此,这里说的是温软的闽南话。而平阳县城里的人是讲音量大而发音“怪”的温州话,所以,苏步青听不明白老师和同学的话,同样,老师和同学也听不懂他的话。语言不通是最麻烦的事,每逢上课苏步青就感到头痛,时只好躲着读些文史书籍,甚至也读杂七杂八的小说书以消磨时间,结果是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他成了全班32人中的“排尾生”

后来,水头镇办起了一所小学,离苏家只有10多里地,父亲赶忙把他转到这所小学。在这里,老师、同学讲的是闽南话或官话,苏步青听得懂,读书也就来劲。各门课成绩也就不见落后,有的还在班上处于上游水平,尤其是国文,他更是出类拔萃了。有一次做作文,苏步青用《左传》笔法写了一篇文章,理应评为第一,但老师不相信一个乡村小孩子会有这等漂亮文笔,认为他是抄袭了别人的文章,结果给批了个“差”,还严肃教训他:作文作文,就是学生自己习作文章,怎么能把人家的文章抄为自己的作业呢?苏步青解释,老师还是不信,于是他就当着老师的面,大段大段地背诵起《左传》篇章,又背《史记》,背唐诗宋词,真是滚瓜烂熟。老师连连称赞,相信那篇作文是他自己做的,便给改了个“优秀” 12岁时,小步青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省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他的父母十分欣喜,这也是小步青最感幸福的时刻。他明白,父母亲满脸焦黑两手泥巴地攒钱供他上学,是在踮着脚尖儿望他成才啊!

假期里,苏步青一边帮父母干农活做家务,一边自修课程,他决心要把从老师那里借来的《资治通鉴》从头到尾读一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9329f767fd5360cba1adb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