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猴王的阅读之旅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走进古典名著”的一篇古代白话文,学生在学完了《景阳冈》之后,紧接着就是《猴王出世》的学习。对于孙悟空这个人物,学生接触得比较早,但是节选自原著《西游记》的《猴王出世》,更多的是让学生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色,领悟古典文学的魅力。在《猴王出世》的课堂教学基础上,分析如何引领学生在学习古代白话文特色的同时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进一步了解孙悟空这个光彩照人的角色,从而喜欢上阅读。 标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随笔 一、你我心中最初的猴王 在成长的岁月里,孙悟空、猪八戒、哪吒曾经陪伴我们度过许多快乐的时光。而在连环画、动画片、电视电影中,学生认识了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猴王。每一个孩子都能对他的七十二变、火眼金睛、三头六臂津津乐道;每一个孩子都对他的筋斗云、金箍棒赞不绝口。于是,课前导入时我请学生看电视剧《西游记》,接着和他们畅谈《西游记》,在畅谈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在畅谈中,学生找到了自己心中最初的猴王;在畅谈中,我引领学生翻开了这部旷世巨著的第一页——《猴王出世》。将整篇课文放在整本《西游记》的大背景下解读,这是我的小小心愿。 二、走马观花看猴王 和大多数的孩子不一样,我没有看过《西游记》的连环画,也没有读过青少版的《西游记》。我第一次接触的就是吴承恩以古代白话文写就的原汁原味的《西游记》。所以,在检查学生预习课文时,我以学生读课文的最初感受引出了“古代白话文”的概念,并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采用了对联的形式,旨在对“蹦跳”的斟酌中、对“蹦跳”的朗读中,学生能浅浅地感受到古代白话文的精炼与对仗,读到一只机灵好动的猴子。 三、认识不一样的猴王 首先,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游戏:寻找猴王。在众多的猴子当中,你能寻找到真正的猴王吗?当学生个个睁大了眼睛仔细寻找时,就是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当游戏结束找到了真正的猴王时,就是孩子充满成就感的时候;当学生争抢着述说“他就是猴王”的理由时,也正是学生的思维火花得以引燃的时候。也就在此时,阅读的大门也向着学生悄然打开了,我趁机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 看来这就是大家心目中的猴王了,那么,大作家吴承恩是怎样描写这位神气十足、威风凛凛的猴王的?经典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特别生动的句子画下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1.猴 朗朗上口的排比、对仗工整的对偶,使所有的学生都在第一时间画下了这段话:“那猴在山中……”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我请学生说说句子朗朗上口的秘密。修辞的妙用,让我们读到了一只自由自在、活泼可爱的石猴,猴王的猴性也在这里得到了最佳的体现。 2.人 整部《西游记》最大的特色不是比比皆是的排比、对偶、夸张等等,我认为它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拟人的运用。在这本书里,花草树木皆有人性,鸟兽虫鱼皆能言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富有特色的人物对话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于是,我还以修辞为切入点,以拟人点出了石猴的对话:“我进去!我进去!”加上动作,想象石猴说话的样子,读读石猴说的话吧!从同学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呢?你还能从文中找到类似这样简练而富有节奏的人物对话吗?在学生有滋有味地读之后,我是这样夸赞学生的:“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真好!”既引出了猴子说话的特点,又彰显了石猴富有人性化的一面——机智勇敢、自信胆大。 3.王 孙悟空为什么要成王?为什么能成王?这是我在研读《猴王出世》时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在与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以后,我顺势要求学生以众猴的口吻来夸赞我扮演的猴王。活学活用有特色的语言,既突出了语文课的工具性,又使整个课堂妙趣横生。而在对猴王的赞美中,学生也逐渐懂得石猴为什么能成王。猴性与人性的碰撞,石猴的早有准备、有勇有谋使它必然凌驾于众猴之上,正是因为它拥有着众多人类的优秀品质,它才想成王,它才能成王! 四、做自己故事的王者 石猴既富有猴性,又充满人性,更是人性当中的王者,不同的个性成就了不一样的美猴王。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同学们,每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许我们有时会幻想自己也能如神仙一般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在生活中,也许我们就像石猴一样顽皮可爱、无忧无虑,但是,我们更应该像猴王一样——有勇有谋,机智聪明……当你拥有了人性的种种美好,你就是王,你便成王!希望同学们都能做自己故事的王者。 一部《西游记》成就了孙悟空,而孙悟空也成就了《西游记》。布置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去品文章的修辞,透过富有特色的人物对话去感受人物的形象。希望今天的课堂只是寻找猴王的开始和学生阅读之旅的扬帆起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9748488d7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