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 经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基础知识梳理一 张謇: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 状元实业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张謇提出 “实业救国”的口号 家张謇 概况:创办的大生纱厂,一战期间获得发展,一战后被吞并 中国近代 民族工业 最早开始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中国近代 民族工业 阶段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 工业再度受挫 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没能很好的恢复 特点: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从行业上来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 基础知识梳理二 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火车、轮船和有线电报的传入 社会 照相和电影的传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生文化生活的变迁 活报纸的出现:《申报》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 的 文化出版机构的出现:《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 变化 时间:辛亥革命后 社会习俗的变化 装束变化:剪辫、易服、禁止缠足 表现 礼节变化:鞠躬、握手礼代替跪拜礼 基础知识梳理三 科技 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1909年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全线通车 20世纪20年代,侯德榜研制出纯碱,并撰写《制碱》一书,揭开制碱奥秘,他探索出的制碱新工艺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思想 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思想家,著有《海国图志》,此书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译著《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生存,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教育 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京师大学堂,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兴办新式学校;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 文艺 反对封建愚昧的作品: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 反映抗日战争的作品:音乐家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反映解放区生活的作品: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拓展整合 正确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 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原因 阶段 特点 原因 封建制度的阻碍 内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外因: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帝国主义经济实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民族工业萌芽并艰难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 发展 发展进入“黄金时代”,但时间短暂 称谓变化:平等的称呼代替有等级观念的称呼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夕 发展特征 发展受挫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整体水平落后; 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地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97de8f40b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