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采薇》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过程与方法:自主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重点】 文章的重点字词,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 (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二、初读课文,把握字词 (学生齐读课文,重点考查预习情况,之后点拨重点字词的音、形、义。)2 1.字音 .狁.(xiǎn yǔn) 不遑.(huáng) 载.饥载.渴(zài) 我行不来.(lài) 孔疚.(jiù) 靡盬..(mí gǔ) 维棠之华.(huā) 象弭.(mǐ) 归聘.(pìn) 四牡骙骙...(mǔ kuí) 小人所腓.(féi) 雨.雪霏.霏(yù fēi) 2.字形 靡(靡费) 聘(聘请) 霏(烟霏) 遁(遁词) 睽(众目睽睽) 糜(糜烂) 骋(驰骋) 菲(芳菲) 循(遵循) 骙(四牡骙骙) 遑(不遑) 戍(戍守) 戊(戊戌) 弥(弥漫) 徨(彷徨) 戌(戊戌) 戎(戎装) 弭(消弭) 3.解释重点字词 岁亦莫止 莫,同“暮”。古今字,莫得古字形象日在草丛中。这里指年底。 不遑启居 遑,空闲。 靡室靡家 靡,无,不。否定词。启,跪,通“跽”。 靡使归聘 聘,问候。 忧心孔疚 孔,很,非常。疚,痛苦。 我行不来 来,回家。 彼尔维何 彼,那。尔,通“ 。花盛开的样子。 维棠之华 华,同“花”。其古字形象花冠之形。 彼路斯何 路,同“辂”,大车。斯,语气词,无实义。 四牡业业 牡,雄性。牝,雌性。这里指公马。业业,高大的样子。 一月三捷 三,虚数词,指多次。捷,胜利。 象弭鱼服 弭,一种弓,两端用骨角装饰。服,盛箭的袋子。 孔棘 棘,通“急”。 雨雪霏霏 雨,下。四声别义,破读。 三、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采薇》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之后,学生自行默读、翻译诗文,了解作品主旨,并给文章分层。) 2.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明确:第一层(1—3):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3 第二层(4—5):直接写战争。 第三层( 6 ):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四、理解课文 (请同学分别朗读每一章,注意在朗读的技巧上进行点拨,注意把握诗歌的情感和四言诗的节奏。朗读之后,教师逐层分析。) 第一层: 1.从第一章开始,主人公已经奔赴战场了,为什么要去打仗呢? 明确:外族入侵,需要服兵役。 2.抵抗外族入侵,保家卫国,本是一件光荣的事,那么主人公又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 明确:一方面,战士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一方面,对外族入侵的仇恨。“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3.第二、三章主要写的是什么? 明确:写军旅生活之劳苦。 4.诗文是怎样体现的? 明确:“载饥载渴”,吃不饱。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战事繁忙,很难知道家中的音信。 “我行不来”,怕自己不能生还,再见不到亲人。 基于以上几点,就更让人想家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 5.一起看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a22298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