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文章 一位中学生眼中的鲁迅 我对鲁迅的景仰犹如长江之水绵绵不绝;可对他文章的不解更如 黄河决堤一发而不可收。 景仰是因为他的文章能编入从小学到现在几乎每一学期的课本; 不解是因为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几乎每一学期都要读他那些晦涩的文章, 从中体会出一大堆编书人绞尽脑汁想出一个个牵强的思想感情。 并且你那文章历来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在此,我代表所有对鲁迅文章不解的学生向你质疑,希望你(还 有把鲁迅的文章编入教材的同志们)能听听我们的建议。 真不知鲁迅的文章有什么灿烂的文采,以至于将它编入课本。 它们不就是沾了第一批白话文的光嘛。 内容还可以,但是其文笔已经陈旧不堪,甚至语句不通,互相矛 盾。 像什么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之类的话,实 在是让常人难以接受。 更何况这种句子还被老师和教参解释为用词精炼意喻深远。 唉,真是让人受不了。 鲁迅的文章再来说说鲁迅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当然,这一点可不能全归功于他一个人。 那些编书(教参、教科书)者,还有老师们更为鲁迅晦涩难懂的 文章硬挖掘出了一个个深远富有内涵的思想感情(你想想呀,难道鲁 迅写文章的时候还会另附上文章的思想感情吗?) 举个例子来说吧。 我们刚刚学了《藤野先生》这篇课文。 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到 ‘日暮里 '。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问: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水户这两个地方?正确答案:记得日暮 里,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 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表现了鲁迅强烈的救国 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 …..我..的理解:任何人写作都不可能句句是 经典,不可能句句都蕴含深厚的思想。 所以,就像上面的那一段文章,可能作者写的时候并不想让它表 现出什么思想感情,而仅仅起一个连接过渡作用。 但是,这样的文字到了编书人手中,就是再怎么普通,再怎么随 便,他也能给发掘出深及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理解! 受不了! ........... 当然, 我并不是说鲁迅文章不好,它怎么说都是中国的一段历史写照。 所以,我主张将它们编入历史课本而不是语文课本。 鲁迅的文章因为语文课文是让我们用来学习写作手法与文学深度, 而不是以历史价值来衡量的。 如果我们按照鲁迅的文笔写篇文章,那肯定得不了高分 而编入历史课本便可以使我们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课文,体会的不 是他的写作手法,而是它所反映的历史背景。 •…提 以上言论谨代表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a324fa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