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路遥的文学观与人生观 在熙熙攘攘的当代文坛,路遥,注定是一个不能被遗忘的名字。一段命运多舛的人生旅途;一部卷帙宏大的《平凡的世界》;一首用心灵谱写的创作的挽歌;让所有接触过他,接触过他的作品的人,难以忘记。这是一个用全部生命执着于写作的作家,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凝结了无数我们所不知道的灵魂的跋涉,孤独的探索。 路遥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当代文学形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各种新思潮瞬间席卷了全国。在这种情况下,路遥又是秉持着怎样的文学观呢?本文将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灵的守园人 “我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 这是路遥一直坚持的观点。因此在创作中,他一直保持一种平民意识。他的创作是置身于人民中,是放逐于出生成长的黄土大地上的。他与所有的这些人们心心相系,甚至感到“你生活的现实世界实为虚幻,而那个虚幻的世界却成了真实的。一大群从思维的地平线渐渐走近了你,成为活生生的存在。从此以后,你将生活在你所组建的这个世界里,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你是他们的主宰,也将是他们的奴隶。”正是这种强烈的平民意识与乡土情节,使得路遥始终没有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牛一样的劳作,土地一样的贡献。同时,也使得路遥在创作中包含着自己的深厚感情。也使得他的作品如孟德斯鸠所说的那样,因为情感真,所以美。因为情感美,所以善。因为情感善,所以写出来的东西自然要高。 (二)为读者写作 “为谁写”是文学创作中的人道主义命题,是和写作的意义生成与价值建构密切相关的基本问题。爱伦堡说,作家应该在短暂的一生中体验很多很多生活,他应该燃烧自己去温暖人們的心,他应该给人民的内心以光明,帮助读者更清楚的看事物,更充实更高尚的生活。路遥就是这种为读者写作的作家。他努力使作品为他人所理解,努力探究读者真正关心的普遍价值,把文学与人生关联起来,把小说当做生活的“教科书”,当做从道德情感和伦理行为方面积极地影响读者的人生哲学。 他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用理性的思维和语言真实的再现现实生活,坚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突出写人的苦难历程和悲苦命运。在路遥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现实性与当代性原则的统一,他的作品是服务于现实人生的,是取材于当代正在发展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怀着对普通劳动者命运的关心和深挚的爱。之所以这样的选择,不仅因为现实主义可以更好的反映中国的现实,也是为了使作品更好的为广大的读者群众所接受。 (三)强烈的使命感 对于写作,路遥始终保持着强烈的使命感,在他看来,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待。“劳动,这是作家无义反顾的唯一选择。”“只要不丧失远大的使命感,或者说还保持着较为清醒的头脑,就决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应忘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这也正是路遥在凭借《人生》成名后,很快的投入《平凡的世界》的构思与创作的原因。 (四)无榜样中的超越 在写作的准备过程中,路遥曾经有一个大量阅读名著的阶段,在正式开始写作的时候,他将十几本自认为最伟大的经典著作摆在旁边——这些书尽管他已经读过多遍,此间不会再读,但要经常看到这些人类所建造的辉煌金字塔,以随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这是对榜样的学习,同时,路遥又提出一种无榜样意识中的超越他人。 “那就是认定你在做一件对你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工作。甚至是做一件前无古人的工作。不论实质上是否如此,你就得这样来认为。你要感觉到人在创造,你在不同凡响地创造,你的创造是独一无二的;你应该为你的工作自豪,就是认为它伟大无比也未尝不可。这是不狂妄。只有这各“目中无人”的状态下,才可能解放自己的精神,释放自己的能量。应该敢于把触角延伸到别人没有到过的地方,敢于进入“无人区”并树起自己的标志。每一个思想巨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认识这个世界,揭示这个世界的奥妙,为什么你不可以呢”你估且认为你已经发现了通往华山的另一条道路。” 一个作家文学观念的形成,与他个人的人生观有着不可拆分的关系,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下路遥的人生观。 (一)艰苦奋斗、长途跋涉 “要么超越这个极点,要么你将猝然倒下”,“只要没有倒下,就该继续出发。” 路遥贫苦的家庭出身和艰难的成长经历使他具有一种不息的搏斗精神。这种搏斗是智慧的,有时又是残酷的。然而他就是在这样一种搏斗中实现生命,激活生命。A﹒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将自卑定义为“一个人的无能为力感,即所面临的处境其困难程度远远超过了他的能力所能支付的程度”。 “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有时要对自己残酷一点。应该认识到,如果不能重新投入严峻的牛马般的劳动,无论作为作家还是作为一个人,你真正的生命也就将终结”。 路遥将此总结为自己的基本人生观点。 (二)对生活的永远的热情 艺术作品是激情的产物,它要求作家对生活永远报有热情,而这种热情又不是简单的感情冲动,必须接受成熟的思想和理智的指导。路遥说,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而他正是将这种态度贯穿于自己的创作与生活之中的。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状态时,他形容自己“身体几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性质”,然而又说,没有什么比这一切更美好的了。 (三)自我承载的孤独感 孤独感能使人更深刻的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又忘记自己的存在。一个潜入心灵深处的人往往是孤独的,正如一个走在时代前面的人一样,这也许是所有的文学家与哲学家都很难真正快乐的原因。 路遥说: “写作中最受折磨的也许是孤独。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矛盾体。为了不受于干扰地工作,常常要逃避世俗的热闹;可一旦长期陷和孤境,又感动痛苦,又感动难以忍受。一般情况下,我喜欢孤独。” 这是一种即使身处千万人中也会依然故我的孤独,因为思维的过度繁忙,因为新想法的不断叠出,使作家安于一种沉默,沉浸在自我的世界而惟恐外物打乱了自己的思想。所以,路遥说自己喜欢孤独也惧怕孤独,作品的灵魂就是在这样一种美丽的忧伤中静静的绽放,馥郁的馨香包含着作家独自品味的感伤。 不知不觉中,路遥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十几年了。之所以惊异于时光的流逝之快,是因为,在我们的感觉中,似乎他从未走远。我们感动,感动的却不仅仅是他的作品,更是他的意志与顽强的创作态度。他,是真正的生活中的强者。他把文学当成了一项神圣的事业,而不是一种可以开发的产业。他倾注了全部心血,甚至生命而执着于的,是一个纯洁的文学的殿堂。我们敬畏,敬畏于这样一种付出的单纯;我们纪念,纪念这样一种人格的孑然;我们感叹,感叹这样一种创作时代的走远。 参考文献: [1]《路遥评论集》 李建军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年 [2]《路遥研究资料》 雷达 李文琴 济南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6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ac71c60c9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