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人生”和“白什拌” 作者:沈嘉禄 来源:《食品与生活》2019年第12期 今年夏天陆康住院做手术,出院后我跟着朋友去看望他。聊了一會儿风花雪月,又有几个朋友赶过来,看夕阳的余晖将窗台涂抹成金黄,陆康便邀请大家去小区里的会所用便餐。 会所的主人雅好字画,大堂里挂了一幅伊秉绶的隶书对联,还有一轴翁同鯀的行书中堂。陆康的一件书法横批也挂在堂前,论气概风度,倒也不让前贤。有人说,但凡上海滩有点格调的饭店里,必定会有陆康的书法;也有人说,但凡陆康题写店招的饭店,必定生意大好。这两个“必定”有点开玩笑的用意,但你要驳倒他倒也不那么容易。 我问陆康:“养病期间外出应酬少了,是否可以定心安神地写字刻印呢?”他微微一笑:“不能多弄,怕作品中带进病气。”陆康的作品犹如玉树临风,典雅秀美,不染俗尘,这其实也是他平和心态的写照。 这家会所的菜式不错,虽然食材平淡无奇,烹制上却步步到位,于人有家常一路的亲切感。也因此席中胃口大好,来一盘吃一盘,最后陆康吩咐服务员“再上一个老节目”,很快,一盘混搭风格的新菜上桌,无非是肉丝、青椒丝、香干丝、榨菜丝、芹菜梗、绿豆芽、鸡蛋等一勺烩,但色彩悦目,吃口爽脆,汁液饱满,大家纷纷投箸尝鲜。“吃到此时大家已经九分饱,再上大鱼大肉难免暴殄天物,那么再加一道下酒小菜最为相宜。”陆康说。 此“七彩人生“虽被陆康谦为小菜,但委实有些由来。某一天,陆康照例在外应酬,也是酒酣耳热之际,他如此这般吩咐厨师选择七种食材炒了一份。一开始不行,盆底见水,菜梗不够爽利,再炒一次,仍有欠缺,最后他干脆屈尊深入厨房指导。不管你炉口喷火,呼呼作响,犹如狮吼,他气定神闲地吩咐厨师将食材分批入锅煸炒,中间不加一滴水,鸡蛋打散,蛋液成饼,边缘微焦,翻炒无数次,颠锅无数次,眼看最后一次腾空,陆康抄起一只九寸盘插进去,一砣菜稳稳落在盘中央,于是这款带着浓浓镬气的小炒就横空出世了,曰“七彩人生”。如今上海好几家饭店都有这道“七彩人生”飨客,但菜单上没有。 后来我在苏州美食大咖华永根先生注释的清代《倚桥桐棹录,菜点》一书中看到有一道“十丝大菜”:“荤素十样丝,食用油、盐、酒等。”华永根先生的注释是:“此为古菜。‘十丝’常用干贝丝、火腿丝、鸭脯丝、海参丝、猪腰丝、鸡脯丝、里脊丝、鳜鱼丝、冬笋丝、冬菇丝等。‘十丝’入锅用旺火煸炒,加高汤焖透,着芡盛出;装盆可用菜心垫底衬色。‘十丝,亦可用其他荤素料,根据季节做些调整。”华先生还写道:“十丝大菜以其精细与美味,每每上席,都能压住整场,艳惊四座,让食客一下子就领略到苏州人饮食的精细与讲究时令,就如梨园名角,一个亮相,气势、气场就压住了群芳。” 陆康祖籍苏州东山,他祖父陆澹安是南社成员,民国时期著名作家、报人,编过评弹脚本,研究过《水浒传》,写过侦探小说,照今人的说法就是一枚不折不扣的“男神”。当然陆康也是一枚放达潇洒的“男神”,他小时候在祖父指导下读书、写字、治印,在祖父与老一辈文化人之间充当“联络员”。“十丝大菜”作为苏州人餐桌上的老古董,他即使没有亲口尝过,至少也听他祖父说过几回。 再后来,我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上看到摄制组对苏州地区的一道“白什拌”有所关注,看上去与“十丝大菜”风格接近,便在微信里与苏州吴越美食推进会创始会长蒋洪兄聊到此菜。他说自己刚写了一篇文章《白什拌》,就顺手发给我看:“多年前,姑苏城内刮复古风,一些老式苏帮菜被翻了出来,白什拌是其中的佼佼者。所称佼佼,是因为已经很少有知道白什拌在半个世纪之前是怎么回事,再加上白什拌原本只在大餐馆供应,未能列入历年官方苏帮菜谱,网上宣传莫衷一是,真假难辨。” 继续看下去。“新苏派厨艺代表人物徐鹤峰大师手中有一张1966年木渎石家饭店的菜单,白什拌单价120元,与三虾豆腐等价。20世纪60年代前,苏州各大名店除供应常见菜式,还售细汤、四喜汤、四宝汤、细宝汤、特别汤、三鲜汤、酸辣汤、白什拌、红什拌、炒什锦、全家福等。白什拌的用料为:虾仁、肚仁、腰花、火腿片、鸡脯片、海参片、鱼肚、蹄筋、笋片、青豆。先用中火炝锅下猪油、葱、姜爆香后先爆肚仁和腰花,再下笋片、青豆,然后下肚仁、腰花和已经预熟的火腿片、鸡脯片、海笋片、鱼肚、蹄筋和猪脑,入高汤烩片刻,勾菱粉芡,再淋热猪油,旋即起锅装盘,再滑炒虾仁结顶。” “我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上看到摄制组对苏州地区的一道‘白什拌,有所关注,看上去与‘十丝大菜,风格接近,便在微信里与苏州吴越美食推进会创始会长蒋洪兄聊到此菜。” 看了蒋洪兄的美文,对这道老苏州名菜基本了解,但是“没有吃过,还是不知道梨子的滋味呀”。不过,机会很快就来了,过了三四个月,刘国斌邀请我与几位书画家朋友去吴江宾馆参加一个研讨会,会后小酌言欢,徐鹤峰大师正好也在吴江宾馆指导厨师业务,就亲自炒了一道“白什拌”请我们品尝。 鸡脯丝、鸭脯丝、里脊丝、猪肚丝、猪腰丝、海参丝、蹄筋丝等一应俱全,而且切得粗细均匀,长短一致,在炒锅内经过油与火的历炼,样样入味,又样样保持本来的味道。还有绿豆芽、冬笋丝、芹菜梗和青豆,蔬菜的爽脆和清香使这道菜有了丰富的层次和雅致的色泽。难点是要加熟猪脑,事先煮熟、冷却并掰成鸽蛋大小的块状,入锅颤翻而不能引铲,一旦粉碎成糜,整盘菜就没有卖相了,但徐大师举重若轻地显出了它的最好状态。徐大师来到我面前:“最后,另外起锅滑炒虾仁盖在菜上,就叫白什拌。原材料中去掉青豆,炒好加一撮熟火腿在上面,就叫‘红什拌’。以前饭店落市后,厨师将厨余食材切切细炒成一盘菜大家吃,有什么吃什么,现在就叫员工餐。这盘菜一般就叫徒弟炒,炒不好师傅要骂的,所以徒弟必须全神贯注,不敢马虎。”至此,我不仅尝到了心心念念的“梨子”的滋味,更是得来了些掌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ac9997e24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