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古体诗欣赏 鲁迅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他的古体诗是对其内心深处厚重的情感与思想的抒写。透过这些古体诗,我们可以看到在鲁迅先生那张冰冷的脸下涌动着的热血。这些古体诗以其朴素凝重的语言和直面现实的写作风格,不失为现代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 一、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903年,在日本求学的鲁迅毅然剪掉了象征民族压迫的辫子,在剪掉辫子之后郑重其事地照了张相;再把照片送给好友许寿裳时,题写了这首诗。 诗的大意是:我对祖国的一片爱心,已被爱神之箭射中。我的祖国被凄风苦雨象磐石一样重压着。我托天上的寒星把自己这片热爱之情带给祖国,却不被同胞们理解。我要把我的一腔热血奉献给我的祖国。 诗中有对祖国挚烈地爱慕,深切地忧思,以及决心为祖国献身的伟大誓言。第一句借用希腊神话来表达对祖国的钟爱。就象爱神之箭是无论如何也逃不脱一样,他对祖国的热爱永远不会消逝。诗中的 “荃不察”源自《楚辞?离骚》“荃不察予之中情兮”,是说屈原的爱国之情不为国人理解,表达了鲁迅决心象屈原那样为拯救风雨如磐的祖国“上下而求索”。“我以我血荐轩辕”正是他虔诚的誓言。 二、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笑者,回眸犹看小於菟。 这首诗是鲁迅先生写给当时上海篠(xiǎo)崎医院的医生坪井先生的,他常为鲁迅的儿子海婴治病。 诗的大意是:对孩子没有感情未必就是真正的英雄,爱自己的孩子为何就不是大丈夫所为呢?你可知道,那兴风狂啸的猛虎,经常回头关爱地看看自己的小虎崽呢! 孟子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鲁迅对孩子象对待幼苗一样关怀爱护。最后两句通过比喻形象地体现了鲁迅先生希望小於菟快些成为“兴风狂啸者”。 三、自 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这首诗写于1932年10月5日,是鲁迅先生参加郁达夫的宴请后的即兴诗,历来被视为鲁迅先生的诗歌代表作。 诗的大意是:我近来交上了华盖厄运,还能有什么希求呢?生活在这样的人世间,就好像住在低矮的房子里,还没翻身就已经碰了头。我用破帽子遮住脸面经过闹市,以免被特务们认出来而遭到暗害,就象坐在飘荡于江心的漏船上饮酒,虽貌似悠闲,却随时都有丢掉性命的危险。我怒目冷对敌人的围剿迫害,甘愿塌塌实实地当一头为人民服务的老黄牛。我躲进小楼里,这里才有一统天下的自由空间。哪管他岁月流逝,形势险恶,我要坚持战斗到底! 诗的前四句通过比喻的手法,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白色恐怖。 “未敢翻身已碰头”和“破帽遮颜过闹市”形象地写出了鲁迅当时的恶劣处境。“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本诗的核心部分,是鲁迅精神的集中体现,一直广为传诵。“‘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怎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鲁迅先生为了人民大众的利益,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 四、题三义塔 奔霆飞标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这首诗是鲁迅先生在1933年6月。在上海“一?二八”战后,西村博士从废墟中救起一只幸免于难的鸽子,并把它带回了日本。后来鸽子死了。日本人民认为它是恋故国而死,为它修坟,表示纪念,并将坟称为“三义塔”。 诗的大意是:日本侵略者的飞机接连轰炸,残杀百姓。家家都人去屋空,变成了一片废墟。在废墟中有一只饥饿的鸽子正在徘徊。碰巧遇见了你,西村博士,救它离开了战火之下的家园;最终鸽子在日本死去,留下一座高高的坟墓作为永久的纪 念。如果有一天鸽子醒来,它会象精卫一样,衔着石头去填平阻隔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大海。中日人民正团结战斗,共同抗击这场侵略战争。等到战争结束的时候,我们的兄弟之情依旧存在;待到我们相聚言欢的时候,将彻底消除这场战争带来的隔阂。 这是一首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赞歌。鸽子象征着和平,日本人民为它建墓怀念,寄托了他们对和平的祈盼。 “精禽梦觉仍衔石”不仅赋予了这只鸽子神话色彩,还赋予了它为中日友好而斗争的精神。 鲁迅先生的古体诗用朴素的语言,蕴涵了厚重的情感 ,记录了旧中国“万家墨面”的黑暗现实和人民救国图强的不懈斗争,抒发了“我以我血荐轩辕”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豪迈情怀。鲁迅先生的古体诗,值得细细品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addc3d592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