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的理发师》欣赏 对于俄罗斯的了解仅仅是存在于历史课本上的原苏联,对于俄罗斯的电影也是近期开始关注,在这里,我想谈谈给我最深刻印象的一部影片——《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1998年米哈尔科夫呈现给观众的是一部“视觉盛宴”,即号称俄罗斯版《乱世佳人》的史诗巨片《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它创造了俄罗斯电影的奇迹。米哈尔科夫本人指出:“我公司付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努力制作了一部世纪之交俄罗斯全景式故事片。影片围绕一个军官学校士官生经历了爱情、背叛、嫉妒、竞争、决斗等各种磨难,但仍保持对祖国的热爱及根生蒂固的尊严,这是当代人以基本丧失却有待恢复的品质。”这一部融艺术性和商业性于一体的爱情史诗巨片,既吸纳了美国商业片的诸多技巧,又保有俄罗斯文化传统及其艺术电影叙事的基因,同时呈现出米哈尔科夫电影迷人的个性。影片耗资4600万美元,由一个国际化团队打造,体现了米哈尔科夫在全球化语境中开拓民族电影发展道路的尝试,把高水准的艺术精品推向世界市场。 《西伯利亚理发师》是前苏联解体以后的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在克里姆林宫举行首映礼的电影。这种礼遇上的荣耀和电影的质量显然没有直接关系,但也恰恰说明了他非同一般的地位。这部电影的画面和流露的情绪,对逐渐消逝的俄罗斯传统是一份哀伤也是一份缅怀。电影从一场跨国恋情讲起,讲述了一个俄罗斯男人和一个美国女人的感情悲剧,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与人需要更多的宽容才会有美满的结果。电影中用无国界的音乐——莫扎特——来隐约的说明这个初衷,工业对文化传统只会带来摧残,电影中是机器——伐木工具“西伯利亚理发师”。 爱情也没有国界,尤其是悲剧色彩,留下遗憾和不那么完美的爱情更是动人心魄。一场爱情焕发出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的思考,似乎这样的主题太过隐讳,甚至在影片开始的一大段都不知道该怎样去概括,但是,当你在回味的时候这样的民族文化思考却也是水到渠成。 《西伯利亚理发师》——这个电影的名字简单中带着晦涩,另一个翻译的名字才能够让观众明白——《情留西伯利亚》(也是我更倾向的一种翻译)。一部有着爱情标志的电影,但说出的东西又远远不只是爱情。很多时候,有一些模糊不清的东西,才更能体现艺术——这一神奇的特质。如果看了《烈日灼人》(1994年)知道米哈尔科夫有一定历史感的话,《西伯利亚理发师》里面理想化了的、只属于俄罗斯的博大,精致,悲悯,智慧,足以让人与导演一样,慨叹这个强盛民族曾有的辉煌。 故事发生在俄国沙皇统治由盛即将转衰的时期,美国女子简受命到俄国帮助科亮学家罗违伯特·麦克莱争取制造新形伐木机“西伯利亚理医发师”的经费。企图用她的美貌和交际手段骗来俄罗斯政府的投资。就在去俄罗斯的列车包厢里简遇到了士官安德烈·托尔斯泰。 那次的相遇,是改变他们命运的一个开始吧。 影片多次在1905年与1885年两个时间内切换,作为故事的一个线索,贯穿影片的始终,通过对比表现出了两个时间不同国度的两个人的命运。生活在俄罗斯的托尔斯泰是一个敢于为爱抗争的人,他可以为了保护自己所爱的人的名誉,冒着生命危险跟别人决斗;他可以当着将军的面对将军所爱(在我看来,或许那还称不上爱,他只是对主动接近他的那位有姿色的女人的一种本能的靠近)的女人示爱;在他觉得自己的感情被欺骗被侮辱的时候,他更是愤然用琴弓抽打他的将军。而在那个时代那个国度的托尔斯泰得到的结果是,被下放到囚室,发配到西伯利亚。而生活在1905年的美国的他的儿子,也同样的固执,但是他的坚持得到的是士官对他的妥协以及对莫扎特的热爱。其实这也暗含了对美国文化的赞扬,更显示了沙俄统治时期政治的黑暗,人民的命运的悲惨。 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不同的命运,一个女人和一个珍藏20年的秘密,一个国家的衰亡腐朽,西方文化对俄国文化的冲击,俄国男子对爱的忠贞和不妥协和对国家的爱,士官之间的友谊……这是,我从影片中看到的。 作为导演米哈尔科夫受到欢迎有多方面因素,与同时代的其他俄罗斯电影导演不同,米哈尔科夫的电影既不是塔科夫斯基、索科洛夫式的个人独白,也不是对好莱坞的消极模仿,而是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达到国际性与民族性,商业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此同时,米哈尔科夫也没有放弃表演生涯,不时在诸如《呼应》《曼舒克之歌》《红帐篷》《两个人的车站》,《残酷的罗曼史》以及他自己的影片《战中有我,我中有敌》《爱情的奴隶》《亲戚》《烈日灼人》《西伯利亚的理发师》中扮演角色,从而确立了自己“演员导演”的声誉。 电影的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具有强烈的俄罗斯的抒情传统,他也经常被视为新俄罗斯电影的代表 这部《西伯利亚理发师》用一个令人惆怅的爱情故事远离可能涉及的俄罗斯革命年代的历史背景。比如一开始安德列跟随皇家军校刚刚来到莫斯科就遇见一场暴力恐怖事件,电影没有往深层里反映,他们是什么身份。电影更多的是通过这个不得已和固执的爱情男女,表现出爱的伟大和无奈,俄罗斯人的个性传统文化铸造的魅力,吸引着世人,哪怕一些美好东西会流逝,但也有不变的东西永远存在。所谓我们能够清晰觉察的俄罗斯味道,俄罗斯民俗,俄罗斯民族的未来在历史的巨轮下走向了何方?虽然变迁无可避免,但就像西伯利亚苍翠的森林一样,永远都有生机盎然的时候。尽管工业机器、现代文明可以很强大。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10月26日下午,东京第2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米哈尔科夫获得黑泽明终身成就奖(与陈凯歌同获)。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也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对这部影片会有新的欣赏,但是,那些经典的画面和感情将永远驻留心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b76b4f7a6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