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儋元锡”是两个人吗 苏教版高二选读教材《唐诗宋词选读》(2007年6月第3版,丁帆、杨九俊主编)里《寄李儋元锡》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韦应物在任滁州刺史次年春作此诗寄赠好友“李儋元锡”。教材和教参上把李儋、元锡作为作者的两位友人。我在教学此文时,学生对此有疑问,为之争论不休,教学进度一时难以推进。 笔者对此也心存疑惑,查询了大量信息,加以比较鉴别。 《中国文学·唐诗》中有注解:李儋(dān):字元锡,武威(今属甘肃)人,曾任殿中侍御史。也就是说,李儋就是元锡。 笔者查询了《唐诗宋词鉴赏词典》,词典里《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诗歌鉴赏》中说“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春夏之交,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与好友李儋分别。李儋当时在京师任殿中侍御郎,别后曾托人问候韦应物。”由此可知,李儋元锡是一个人。 《全唐诗》第187卷第8首诗是韦应物的《赠李儋》诗:丝桐本异质,音响合自然。吾观造化意,二物相因缘。误触龙凤啸,静闻寒夜泉。心神自安宅,烦虑顿可捐。何因知久要,丝白漆亦坚。 《全唐诗》第187卷第13首诗是韦应物的《将往江淮,寄李十九儋》诗:燕燕东向来,文鹓亦西飞。如何不相见,羽翼有高卑。徘徊到河洛,华屋未及窥。秋风飘我行,远与淮海期。回首隔烟雾,遥遥两相思。阳春自当返,短翮欲追随。 《全唐诗》第188卷第17首诗是韦应物的《赠李儋侍御》诗:风光山郡少,来看广陵春。残花犹待客,莫问意中人。 《全唐诗》第187卷第22首诗是韦应物的《雪中闻李儋过门不访,聊以寄赠》诗:度门能不访,冒雪屡西东。已想人如玉,遥怜马似骢。乍迷金谷路,稍变上阳宫。还比相思意,纷纷正满空。 韦应物多次赠诗给李儋,可见韦李交情甚厚,如果韦应物一诗赠两人,那这两个人的名声、地位应该并驾齐驱。李儋的资料随处可见,元锡的信息却十分紧缺,韦应物多次赠诗李儋,却没赠元锡,可见元锡并不出名。即使有元锡这么个人,他也不能与李儋同时“享受”到赠诗的待遇,如果韦应物会赠诗给他,也应该是另赠的。看来,当时的李儋就是元锡吧。 笔者还发现,在《全唐诗》第188卷的60首诗中,赠诗占了绝大多数,其中有赠给个人的:如《赠卢嵩》、《寄冯著》、《早春对雪,寄前殿中元侍御》、《赠王侍御》、《寄卢庾》、《寄子西》、《寄杨协律》、《赠琮公》、《对雪赠徐秀才》、《独游西斋,寄崔主簿》,《寄元大校书,同长源归南徐》、《赠萧河南》等。 也有赠给多人的:如:《寒食日寄诸弟》、《寄子西、子烈、有道》、《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对雨赠李主簿、高秀才》、《秋集罢还途中作,谨献寿春公、黎公》、《四禅精舍登览悲旧,寄朝宗、巨川兄弟》、《寓居沣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开元观怀旧寄李二、韩二、裴四兼呈崔郎中、严家令》、《春日郊居寄万年吉少府中孚、三原少府伟、夏侯校书审》、《途中书情,寄沣上两弟,因送二甥却还》等。 我们不难发现:赠个人的和赠多人的诗读来都一目了然,因为题目中都作了清晰的说明。 看来,韦应物先生也担心后人误解题意,题目都是交代清楚的,如果李儋、元锡是两个人,那么中间自然会用顿号隔开。《寄李儋元锡》没有顿号,也就是说,李儋和元锡根本就是一个人,也就无需标注了。 学生弄清了真相,不在人物上兜圈子,教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b9ca61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