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班主任《我的教育故事》 一、不抛弃,不放弃 “不抛弃,不放弃”是前一阵热播的电视剧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它表现了当代军人那种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勇气和气魄。想想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尤其对一些思想上或学习上落后的学生不是更应该是“不抛弃,不放弃”吗?因为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爱。 在我所教三年级时就有这样一例:他曾是班中的中队干部,又是体育队长,各方面表现均比较优秀。但开学没多久一连三天没来上学,我与家长电话联系后,亲自去家访。与家长的交谈中,我得知孩子常喊胃疼,可到几家医院检查后结果均为正常。我想帮孩子补补落下的功课,却发现孩子三天前的作业竟然没有完成,我开始有些怀疑,在以前的教育中也发现类似的厌学案例。我没有严厉批评孩子,而是以“老师需要他这个体育队长的帮忙”、“同学们都很惦念他”这样的话语鼓励他重新回到学校,可是第二天他的位子依旧空空的。看来对他施用鼓励的方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出浑身解数仍难以攻克这一难题,我既感到困惑又有点失落。难道这真是一道“无解”的难题吗?如果就此放弃,那么“厌学症”很可能毁了这个孩子,做为教师,肩负的责任时刻提醒我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为了让他尽快的回到集体当中来,我利用午休的时间饱含激情地对全班同学说我们的一个伙伴最近身体有些不适,他在家肯定很孤独,希望大家一起来帮助他。这时我动员全班同学每人说一句祝福的话并录制成一盘磁带。当时录音机的按键一按下,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然后班上30多名同学依次走到讲台前,把自己想好的话录制下来。有的学生希望他早日康复回到集体中,有的同学说要给他补课,也有的同学说要与他一起做游戏,更有一个同学说着说着,声音竟有些哽咽了。看到眼前的景象、听到发自肺腑的语言,我的眼眶有些湿润了。一句句祝福的话表达了同学们的思念之情,也融入同学的真挚情谊。录完音后,善于绘画的同学还精心绘出了磁带封面。放学后,我让同学给他捎去这盘磁带。当晚这名学生正在外地出差的妈妈特地给我打来长途电话,告诉我,孩子听完磁带特别感动,想尽快回到学校。同时她也感动,老师帮她解决了后顾之忧,感谢老师的良苦用心。 看到学生重新回到学校,我感到很欣慰,“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使我更加认识到只有付出真情,才能真正打动学生。 二、我的教育故事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很有哲理。但我更认为自信是成功的源泉,只有培养出学生的自信,才能使学生走向成功! 1 有这样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一节语文课上,我让学生用“ 聪明”造句,学生们积极踊跃,回答通顺流畅。有的说:“瓦特是个聪明的学生”。有的说:“我喜欢聪明的小猴子。”还有的说:“鹦鹉是个聪明的动物”……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开了,课堂上十分热闹。这时,有个学生胆怯地举起了小手。他是班里典型的学困生,理解力较慢,记忆力也较差,连家长都说他笨得要死,没治了。他说了这样一个句子:“我是个聪明的……” 听得出,他想说:“我是个聪明的学生。”可是没有他说完,同学们已经哄堂大笑起来,有的学生还忍不住交头接耳说:“哼!他聪明!”“说自己聪明,还好意思!”还有的说:“聪明的反义词吧!”……说句心里话,此时此刻,我真想让他坐下了事。然而看着他那满脸尴尬的样子,我又有些于心不忍。于是我耐着性子对他说:“你再造一个更合适的句子吧。” 他果然开口了:“我爸爸说我一点也不……” 当大家等着他说“不聪明”时,他却停下了,脸涨得通红,很显然,他并不甘心承认自己“ 笨”。此时,我的心头猛地一紧,被他强烈的自尊心所感动,我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他,并鼓励他再说一遍。他从我的目光中获得了鼓励,便开口说:“我不是最聪明的学生,”我马上替他补充了半句:“但我是最努力的学生!” 接着我又让他重说一遍。他大声说:“我不是最聪明的,但我是最努力的学生!”我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全班同学也跟着为他鼓起掌来。他高兴地笑了,从他的眼中,我看到了那份自尊与自信。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几年了,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我为自己灵活巧妙的处理了那件事而高兴。在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学生对尊重的渴望。如果当时他刚说完:“我是个聪明的学生。”,我就让他坐下了事,大家的嘲笑会大大挫伤他的自尊心,同时也毁掉了他的自信心,让他心灵蒙上阴影。而我却鼓励他说出了“我不是最聪明的,但我是最努力的学生!” 这样做既抵消了同学们对他的嘲笑,又缓解了他的紧张情绪,消除了他的自卑阴影,增强了他的自信心,教育需要智慧,尤其有时需要急智。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告诉我们:人的成功失败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商的高低,而在于不懈的努力!居里夫人也曾经说过:“成才的窍门在于恒心和自信心,尤其是自信心。”这件事让我深切体会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该是多么重要啊!一句鼓励赞美之词可能会增强学生的自信;一句讽刺挖苦之语可能会毁掉学生的自尊。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遇事要三思而后行。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提出过这样的忠告:“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必须学会“ 读”懂学生的心灵,赏识、激活、唤醒、鼓舞学生的自信,从而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c54207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