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对高校“网贷“现象的思考 作者:李萌 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03期 一、高校网贷的基本概述及发展现状 “高校网贷“是指金融市场上一些金融机构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的贷款业务,其中贷款者和借贷者均可以利用该网络平台,实现借贷的“网上交易”。在校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在校园贷平台完成提交个人身份资料、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等借款流程操作,就可以申请到一定额度的信用借款,用于消费、培训助学等用途。它的办理手续简单、到账快、无抵押、可分期,吸引了很多大学生。然而,一些学生在贷款后,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甚至于生命,留给家人和社会的是无尽的悲痛和警醒。自2015年以来,P2P金融服务平台已经开始爆炸式发展。2016年开始,媒体多次报道“校园贷款”造成的恶性事件,如裸借、暴力催款、学生因负债累累跳楼等。“校园贷款”不再是国家开放银行向贫困大学生提供的免息学费贷款,而变成满足大学生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和侥幸心理的一种途径。在2018年的两会上,许多成员提议对“非法贷款”进行处罚,并严厉整顿校园贷款。目前,由校园贷款引发的一系列负面事件严重影响了学校的社会风气、经济发展,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学校的声誉,高校防范和控制网络贷款的无序化已迫在眉睫。 二、高校网贷暴露的风险问题分析 (一)缺乏风险控制能力,信息不透彻问题 目前我国2500余家校园信贷企业质量良莠不齐,在客户数据审核和认证方面,多数“校园贷款”平台缺乏风险控制能力。第一,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贷款企业的要求偏低,一些小型分期平台甚至只需要填写身份证信息并拍照就可以顺利贷款。第二,贷款平台材料审核存在漏洞,对于贷款学生提供的学生证明和个人信息,没有身份确定程序,导致冒名顶替的事件时有发生。第三,校园网贷平台普遍没有接入信贷系统。由于缺乏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学生无法获得贷款平台信用记录,无法甄别贷款平台是否合法正规;另一方面,贷款平台不能获得大学生的征信记录,也不能全面审核贷款学生的贷款资格,因此即便借贷人在某一平台上的贷款逾期未还,他仍可以顺利从其他“校园贷款”平台正常贷款。一些大学生自控能力差,容易被金钱或黑中介诱惑,在多个平台重复贷款,最终被“骗子平台”欺骗 (二)缺乏市场监管制度,变相高利率问题 大多数“校园贷款”平台将年利率限制在20%,因而在法律上并没有将其定义为高利贷,但事实是,其贷款分期付款利率不包括罚款利息、服务费、违约等额外费用,如果加上这些费用,“校园贷款”的利率比信用卡的利率还高。为了增加市场份额,企业继续降低贷款申请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d1b2e1a48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