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祀先祭祖的习俗 中元节的习俗:祀先祭祖 中元节祭祖祀先活动一般在当天中午进行,家家备办丰盛的菜肴酒饭,在各自的厅堂中的大八仙桌上摆满24味全席,摆上七双筷子、一壶酒七个爵杯,正中又摆上果盒馔盘,果盒一般为六棱柱型坚木雕刻花饰,馔盘也用坚木雕成长方形,上方六格,格中放了香菇、木耳、松菇、黄花菜、干笋丝和红枣等六味素菜,俗称“六味斋”。前述东石玉记船行就为祭祖祀先特地打造一整套由白锡铸成的筵碗、酒瓶爵杯等等祭器,以示对祭祖祀先之虔诚、重视。筵席摆好,主人点了三条炷香,点了大红双烛、拈香跪拜如仪,请祖宗来享祭宴,并希保庇儿孙一家康健平安、家景发达等等,稍停方卜杯讨得允准,才焚烧金银冥币,待金纸焚烧殆尽才可以撤筵。 祀先祭祖 同日对供奉在厅堂的神佛,则敬献三牲,所谓三牲即一项主牲配两种边牲,主牲一般是煮熟的五斤带蹄大猪脚,边牲通常是煮熟了的鱼、鱿鱼、目鱼和鸡,如厅中奉有观音佛祖,因观音妈不茹荤,经常用新鲜水果供奉。因神佛比祖先级别高,所以只能供献“金纸”,银服之类较不值钱不能体现善男信女的诚心,所以不在奉献之列。 中元节祭祖祀先敬神佛之外,主人还顺便孝敬厝主、地基主、灶神、床母,乃至牛棚、马厩、羊圈和猪栏诸神祗,以五味筵碗及银服奉敬即可。 中元节是祭祖的日子,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习俗,闽北地区的中元节有哪些习俗,这也是不少人关心的,我们来了解下吧。 南平市城区的居民们多数都在七月半那天祭祖。居住在楼房的家庭,在家里挂有祖先照片的地方摆饭桌,上面摆各种祭品、酒菜等等,后辈儿孙面向祖先跪拜、行礼,而后把分别写有历代近祖名字的数个钱袋内装折叠成元宝形的“钱”拿到居住的楼下路边焚烧,请祖先分别领取后上路。 南平地区一些乡村,于中元节集体祭祖。仪式从清晨5点开始,族内60岁以上的男性集中在各姓的祠堂内举行,没有女性和儿童参加。祭祖仪式前后以及当日傍晚不举行有关安抚游魂的仪式。同时在各家门口于同一时间带开始面对门口摆桌子、放供品、敬酒、在门口外给祖先烧纸钱。有的人家按死去的近祖人数分成数小堆焚烧,妇女们解释说这是分别给每个祖先寄钱。 当日的仪式里没有在大门外烧金祭祀祖先以外的神灵、鬼魂的行为。这个村里的人们把未婚病死或其他原因夭折的男女叫做“半路鬼”,认为他们没有后人祭祀,到处游荡。半路鬼时时会撞到某个人身上。通过这个人的口报出自己的姓名和经历,这时才需要摆酒、饭等等祭祀它,半路鬼得到满足后就会自己走掉。 同地区南山镇旧历七月十五“过七月半”、“祖先节”,杀鸭、做糕、备酒及水果类供在“祖宗牌”前面“敬给祖先”,并烧纸钱给祖先。 建阳县的“七月半”、也叫“鬼节”,有供祖宗、谢鬼神两个内容:清晨在大厅的“神桌”上以香烛、茶酒、鸡、鱼、肉、水果、大米圆子等供祖宗,烧“阴钞”给祖先。是日晚上家家户户在路口点烛、燃鱼、烧纸、放鞭炮以“谢鬼神”。 武夷山地区“七月半”祭祀祖先时,对“归宗死的婉转说法在家里”和“归宗在外面”的家人分开在七月十四和十五晚上两次祭祀。具体做法是在祖先牌前面点香、供饭菜、“焚纸烧纸钱”,祭供“祖公”“祖妈”。两类祭祀对象都是自家的祖先,因此整个仪式过程里没有在大门外面祭供酒菜的做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da653e612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