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真人不说假话]真人不说假话 崔自默,理工科学士、硕士,艺术史学博士,学者画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艺术创作包括书法、篆刻、国画、油画、瓷器、雕塑、装置、摄影以及寓言、诗歌、散文、随笔等。专著有《从前》、《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崔自默篆刻集》、《崔自默水墨情怀》、《文怀沙崔自默书画作品集》、《艺文十说》、《莲界》、《得过且过集》、《心鉴》等。 读书人读书,不奇怪;读书人死读书,也不奇怪。读书人不读书,干什么去?武极而文、文极而武,就厉害了。都是儒,但有小儒与大儒、硕儒、鸿儒的量级之分。 “书似青山常乱叠”,是在欣赏图书本身之美。可是,书真的有那么美么?究竟美在何处?真的有黄金屋、颜如玉么?书到用时方恨少,人总是在有难处时再去抱佛脚的。如是说,虽然是在“泼冷水”,但读者先不必不高兴,读书亦如人之饮水、冷暖自知。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不是么?“真经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显见,大多书都在说胡话,不解决实际问题,终归是、枉、妄、惘…… 书是人写的,假如其人不可读,其书能可读么?很多人写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写书,压根儿没想别的。读书,其实就是读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足以证明很多书是无用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自己开悟。好书有时只是换了个说法,你责怪自己怎么就没有参悟出来。 求知宛如走路,走多了原来所谓的“知识”就成了常识。术以学富,学术学问就是经验,符合实际才是硬道理。方向性错误和路线性错误,差别很大。学习是快乐的,是终生需要执行之事。上医治未病,上战伐谋,乃是重视预见性。好书,是痛定思痛的感言,硬语盘空,掷地有声。 求知宛如登山,眼界和境界由辛苦而来。勤奋即天才,幸福即智慧。走老路,利鞋不利脑。只有先行设定了目标,才谈得上超越。固难期求一石激起千层浪,也有望在积累之中忽然发生连锁反应,获得意外惊喜。 知识具有相对性、阶段性、区域性、个别性,需要反复修正。例如,坏人挣了钱也会做点好事,好人赔了钱也可能去做坏事,好坏也是变化的、动态的。自信不惑之人,一经迷惑,也会失去“下不为例”的机会。书生容易发狂,任性而为,顾头不顾尾,但离“寻寻常常,乃比于狂”还远得很。单薄而不淡泊,彻底的轻狂在真人眼里一定非常滑稽。 真人能知行合一,那才是有慧有福。当真人不说假话,因为真人眼里不揉沙子。融合诚、虚、净,是大美;美,是真与善的组合。真理不属于某个人,也不需要人委屈地去传递。 要做真人、说真话,那不需要耀眼的头衔。人总是在自我阅读,见仁见智。手捧一本很差劲的书,你能读得津津有味,能说明什么?当他炫耀自己的浪漫故事时,也泄露了自己的不忠。 好书“无我”,不自私。好书不告诉你问题的答案,而是引导你自己去寻找。 好书不给人鼓掌的机会,它深刻,它不得已,它令人扼腕,你在阅读时全然沉浸在思索之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e584a8958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