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应如何评价一节数学课? 课堂教学评价属于微观的教育评价。要保证课堂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评价指标应覆盖课堂教学这一动态系统的全部要素。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素质和教学特色等。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预先想要达到的结果。它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正确处理《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实际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知识、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这三方面作出统一的考虑。作为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单元的总目标恰当地分解为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标准》要求。 (2)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学要求恰如其分。 2、教材处理 教材是大纲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它只是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一般的教材限于篇幅,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讲得十分详尽,学生往往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不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活动的过程。换言之,当教材在没有进入教学过程前,他只是处于知识的储备状态,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具体每部分知识该怎样教,教材上并没有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只有当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又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教学法的再加工以后,教材才能变成学生易于和乐于接受的信息。课堂教学是教师依据《标准》的理念与基本要求,在全面驾驭教科书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1)领会编者意图,保证科学性,重视系统性、逻辑性。 (2)有较高的处理教材的能力,大胆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教材资源,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ea9bff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