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漫谈散文 季羡林:闲谈散文 关于散文,我有偏心,又有成见。为什么有偏心呢?我觉得在各种文学体裁中,散文最能称心如意,灵敏圆通。而成见又何来呢?我对散文的观点和写法不同于绝大多数的人罢了。 我没有读过《文学概论》一类的书本,我不知道,专家们怎样界定散文的内在和外延。我个人觉得, 散文 这个词儿是较为含糊的。最广义的散文,指与诗篇敌对的一种不必韵又没有节奏的文体。再窄狭一点,便是指与骈文相对的,不必四六体的文体。更窄狭一点,便是指与漫笔、小品文、杂文等称号混用的一种呈现比较晚的文体。英文称这为essay,familiaressay,法文叫essai,德文是Essay,显然是一个字。可是这些洋字也消除不了我的困惑。查一查字典,译法有多种。法国蒙田的Essai,我国译为 漫笔 ,英国的familiaressay译为 散文 或 漫笔 ,或 小品文 。我国明末的公安派或竟陵派的散文,曩昔则多称之为 小品 。我堕入了五里雾中。 子曰: 必也正名乎! 这个名,我正不了。我只好 王顾左右而言他 。我国是世界上散文榜首大国,这决不是 王婆卖瓜 ,是有必要供认的现实,在西欧和亚洲国家中,状况也有不合。英国散文名家辈出,灿若列星。德国则相形见绌,散文家寥若晨星。印度古代,说理的散文是有的,抒发的则如百里挑一。世上万事万物有果必有因。这种状况的原因安在呢?我一时还说不清楚,只能说,这与民族性颇有相关。再进一步,我就穷辞了。 这且不去管它,我只谈咱们这个散文大国的状况,并且要点放在眼前的状况上。 五四 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在文学范围内,改文言为文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七十多年以来,我国文学创造取得了长足的前进。可是,据我个人的观点,各种体裁间的开展是极不平衡的。小说,包含长篇、中篇和短篇,以及戏曲,在方式上彻底西化了。这是福?是祸?我还没见到有专家讨论过。我个人的观点是,现在的长篇小说的方式,很难说较之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有什么优胜之处。戏曲亦然,不必具论。至于新诗,我则以为是一个失利。至今人们对诗也没能找到一个方式。已然 1 / 3 叫诗,则必有诗的方式,否则可另立专名,何须叫诗?在专家们眼中,我这种对诗的见地只能算是幼儿园的水平,太平平低下了。可是我却以为,真理往往就存在于平平低下中。你们那些恍兮惚兮深邃奥妙的理论 只堪自怡悦 ,关于我却是 只等秋风过耳边 了。 这些先不去讲它,只谈散文。简略截说,我以为 五四 运动以来我国文坛上最成功的是文言散文。个中原因并不难揣摩。我国有悠长雄厚的散文写作传统,所谓经、史、子、集四库中都有极为优异的散文,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无法攀比。散文又没有固定的方式。所以作者如林,佳作如云,有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旧日士子能背诵几十篇上百篇散文者,并非罕事,实如粗茶淡饭。 五四 今后,只需将文言改为文言,或抒发,或叙事,稍有文采,便成佳作。窃以为,散文之所以能独步文坛,良有以也。 可是,文言散文的创造有没有问题呢?有的。或许乃至可以说,还不少。常读到一些散文家的论调,说什么: 散文的窍诀就在一个 散 字。 散 字,松松散散之谓也。又有人说: 漫笔的要害就在一个 随 字。 随 者,马马虎虎之谓也。他们的意思十分清楚:写散文漫笔,可以随意写来,乐意怎样写,就怎样写。乐意着笔就着笔;乐意收住就收住。不必构思,不必琢磨。有些作者自己有时也感到单调与匮乏,想弄点新鲜把戏,但由于腹笥瘠薄,读书不多,所以就生造词汇,生造句法,妄图以别具一格来济自己的匮乏。成果往往是,尽管自我感觉良好,可是读者偏不买你的账,奈之何哉!读这样的散文,就好像吃搀上沙子的米饭,吐又吐不出,咽又咽不下,进退维谷,啼笑皆非。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样的文章没有商场,正相反,许多这样的文章毫不隐讳地刊登在全国性的报刊上。我回天无力,只要徒唤奈何了。 要想追查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并不困难。世界上就有那么一些人,总想走捷径,总想少劳多获,乃至坐收渔利。我国古代的散文,他们读得不多,乃至或许并不读;外国的优异散文,同他们更是风马牛不相干。而自己又偏想出点风头,露一两手。所以就呈现了上面提到的那样非驴非马的文章。 我在上面提到我对散文有成见,又几回提到 优异的散文 ,我的用意安在呢?成见就在 优异 二字上。原本我心目中的优异散文,不是最广义的散文,也不是 再窄狭一点 的散文,而是 更窄狭一点 的那一种。即便在这个更窄狭的范 2 / 3 围内,我还有更更窄狭的成见。我以为,散文的精华在于 真情 二字,这二字也可以分隔来讲:真,便是实在,不能像小说那样生编硬造;情,便是要有抒发的成分。即便是叙事文,也必有点抒发的意味,平淡无奇者为我所不取。《史记》中许多《列传》,原本都是叙事的,可是,在言外之意,洋溢着一片悲愤之情,我称之为散文中的上品。贾谊的《过秦论》,苏东坡的《范增论》、《留侯论》等等,虽似无情可抒,可是却文采斐然,情即蕴涵其间,我也以为是散文上品。 这样的散文精品,我现已读了七十多年了。其间有许多篇我可以自始至终地背诵。每一背诵,乃至仅背诵其间的片段,都能给我以绝大的美感享用。如饮佳茗,香留舌本;如对良友,意寄胸中,假如真有 三月不知肉味 的话,我便是也。从高中直到大学,我读了不少英国的散文()佳品,文字不同,心态各异。可是,细心玩味,中英又确有相通之处;写重大事件而不觉其重,状身边小事而不觉其轻;娓娓动听,逸趣横生;读罢掩卷,神韵无量。有许多许多值得咱们学习学习之处。 至于六七十年来我国并世的散文作家,我也读了不少它们的著作。尽管抽象称之为 百家争鸣 ,其实有成果者何止百家。他们各有自己的特征,各有自己的风格,合在一起看,直如一个花团簇拥的大花园,给 五四 今后的我国文坛增添了无量光荣。留给我形象最深入最明显的有鲁迅的沉郁雄壮,冰心的灵秀小巧,朱自清的憨厚恬淡,沈从文的轻灵美好,杨朔的镂金错彩,丰子恺的厚重平实,如此等等,不胜枚举。至于其他诸家,各有千秋,我不敢赞一词矣。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ec86a8a4a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