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传统舞蹈“安徽花鼓灯”教学现状研究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幼儿传统舞蹈“安徽花鼓灯”教学现状研究 作者:江慧 方天梅 来源:《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8年第7期 幼儿传统舞蹈——安徽花鼓灯,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幼儿舞蹈》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能够引领幼儿认知世界、感受生活、表现美好事物,对幼儿身心健康、智力开发、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传统舞蹈“安徽花鼓灯”的教育教学,仍存在认知不足、师资水平不高、课程内容不完善等问题,制约着其在学前教育中作用的发挥。下面,笔者以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合肥幼专)为例,探讨幼儿传统舞蹈“安徽花鼓灯”教学。 一、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现状 合肥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一般在第四学期开设,包括幼儿基本舞步、幼儿律动、幼儿集体舞、幼儿歌表演、幼儿表演舞等基本内容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表演、组织教学、创编能力。 在安徽花鼓灯教学中,首先通过多媒体信息向学生简要介绍有关安徽花鼓灯的理论知识,让其初步了解安徽花鼓灯流传区域、地方特点、动作特点及流派;然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动律和基本步伐;最后利用八个课时,教授三个教学组合。在孜孜不倦的教学与研究中,师生共同传承安徽花鼓灯文化。 (二)教学问题 1.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缺失 在多元化的社会、科技发达的年代、改革开放的中国,很多传统文化正在快速地被快餐文化所吞噬,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大大减弱。学生们普遍认为,安徽本土的传统舞蹈——安徽花鼓灯,与时代、与生活相距甚远,已经过时,不易学习。学生们更愿意接受时代感强的、动感足的街舞、拉丁舞、现代舞等流行舞蹈。 2.学习内容:动作偏专业化、成人化 部分教师没有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偏向选择动作偏难、专业性较强、没有一点童趣的教学组合。这样的教学内容,既达不到学生学习要求,又不适合今后的幼儿园教学,使得学生感到茫然,压力大,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3.学习效果:动作缺乏舞蹈感觉 所谓舞蹈感觉,就是动作要与心连在一起,以舞传情。但大多数学生的动作没有任何情感可言,让观赏者感觉乏味无激情,没有受到感染。比如风摆柳动作,手持扇子有个快速翻腕动作,学生总把这个翻腕动作分解开,使得动作不协调、僵硬。 二、原因分析 (一)学生普遍无舞蹈学习基础 学生平均年龄20岁左右,大多已成人,入校前基本从未接触过舞蹈课程的学习,加上骨骼已成形,偏硬,学习舞蹈思维反应迟钝,对于大多数的动作只能照抄照搬。学习安徽花鼓灯普遍感到有些吃力。 (二)教师缺乏学前教育思维与经验 部分舞蹈教师刚从专业院校毕业,缺乏学前教育相关专业背景、思维与经验,对幼儿园的实际需求、幼儿的身心特点不了解,未能从幼儿的角度去考虑,一味体现舞蹈专业特点,导致选择的教学内容往往偏专业化,动作设计上没有一点童趣,与教学大纲偏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很难掌握。 (三)教学安排不够合理 目前,安徽花鼓灯教学安排不够合理,主要体现在教学时间偏少、教学内容偏多。学生感觉学习进度偏快,动作难掌握。 (四)传统文化的没落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安徽花鼓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遇到了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逐步走向没落。学生普遍对安徽花鼓灯不感兴趣,认为:安徽花鼓灯乡土气息太浓厚,与时代相隔甚远。 三、改革策略 (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表现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启发法、案例分析法、口传身授法等,激发学生想象力,将其带入主动自然地学习状态,来增强学生的表现力。 比如在教“风摆柳”动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微风吹拂下的杨柳,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感知动作的柔美。再比如“端针匾”,为了让学生了解农村生活,对农村生活有更直观的感受,教师可以把针匾带到课堂让学生感受,有了切实的感受,动作才会有感觉。“簸簸箕”是模仿人们筛粮食时的动作,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动作的意义,用语言的描述让学生理解动作,感受动作。 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动作都有出处,要知道每个动作想要表达的意义,引导学生在肢体中注入情感,以舞传情。 (二)增加各种鉴赏课程,提升幼儿舞蹈认知水平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化教学,增加幼儿舞蹈作品鉴赏课程,提升幼儿舞蹈教育认知水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大量的优秀舞蹈作品,通过观摩、分析、总结,培养学生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和认知舞蹈作品,增强其认知水平。 (三)多与幼儿园接触,体现“学前教育”舞蹈特色 教师要了解教学大纲要求,利用学生下园实习机会,多去幼儿园实际观察,了解幼儿身心特征,避免动作成人化、专业化。 首先,要突出童趣。在保留安徽花鼓灯风格的基础之上,适当加入欢快的、俏皮的、夸张的儿童特点,可以在游戏中舞蹈,也可以把故事融入舞蹈中,运用拆分、组合、重复的方法创编简单的、富有儿童情趣的,适合小朋友表演的舞蹈动作。 其次,内容要丰富。鼓励学生利用幼儿园实习机会,把安徽花鼓灯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编创适合学龄前大、中、小班的带有花鼓灯元素的律动、集体舞或歌表演。 (四)融入先进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改变音乐风格 目前,花鼓灯音乐多以锣鼓伴奏为主。可以选在音乐上加电子音乐、钢琴、竖笛等西洋乐器演奏,或者加儿歌音乐。 2.实现舞步变化 实现基本舞步、队形的变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巩固教学内容。如拔泥步,让学生利用拔泥步动作由一横排变化成两竖排,使学生前后互换位置,这样每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在教室最显眼的位置展示自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利用编舞技法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编舞技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达到教学效果。如:教师教会学生两个八拍花鼓灯动作,通过卡农式练习法,一组同学从头开始跳,另一种组同学从第三拍开始跳,最后依次结束动作。还可以利用动静结合的方法,让若干组同学做静止的造型,另一组同学先跳一段,然后两组互换。还可以把动作拆分,顺序打乱,分成若干组,每一组在同一时间做不同的动作。这样既可以巩固动作,增强记忆,也可以集中注意力,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幼儿传统舞蹈安徽花鼓灯教学,既是对安徽花鼓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丰富学前教育资源,培养多元化、专业化学前师资的重要内容。以合肥幼专为例,探讨学前教育专业内幼儿传统舞蹈安徽花鼓灯教学现状,有助于经验总结与理论提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f606953df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