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民间艺术——陶笛》 艺术品的简介:陶笛的鼻祖是中国的古埙和泥哨,(埙和陶笛都是主要以陶泥烧制的闭管式乐器,除了外形上的区别,还在于陶笛有哨口,埙则没有。)因为中国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了这种乐器。陶笛在世界各地的叫法不一,又称为奥卡利那笛、瓷笛、土笛、洋埙、甜薯笛等。从它丰富的名字我们能看出,许多国家的艺术家都在很早以前就研制和开发过此类乐器。例如,南美的阿兹特克人(Aztec)和玛雅人在2,500多年前就有了鸟笛;英国人在14世纪初发明了羚角号(Gemshom);意大利人在19世纪中叶发明了奥卡利那笛(Ocarina)。 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陶笛大多数是以19世纪中期意大利人都那提(Giuseppe Donati)设计的潜艇型款式为参照对象的。都那提不但是最早给这种乐器取名为“奥卡利那”(即意大利语中“小鹅”之意)的人,而且还开办了最早的陶笛工作坊,曾经设计七种不同规格的10孔陶笛,并组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陶笛乐队。目前陶笛在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名称一般还是沿用都那提所取的名字——“奥卡利那”。在都那提的10孔奥卡利那笛的基础上,后来的日本、美国等地的艺术家又继续对此进行了改进,从而有了12孔陶笛和复管陶笛。 美感分析:有别于大多数的吹管乐器,由于陶笛外形呈壶状而非长管状,属球形的闭管乐器。造型上也多种多样。外观划分为工艺陶笛、彩绘陶笛、裂纹陶笛、枪型陶笛、潜水艇陶笛、扁形陶笛、球形陶笛、圆柱形陶笛等。工艺陶笛就是模仿各种造型制作的陶笛。比如:动物陶笛、植物陶笛、水果陶笛、爱心陶笛、车辆陶笛等。彩绘陶笛就是在陶笛圆大的“肚子”上画上装饰画、水粉画等。还可以当成吊坠佩戴。 除了外观美,作为一件乐器,吹出的声音也是一种“此曲只应天上有”,陶笛因外形、大小、材料的不同,音色属性也不相同。这种乐器的音色优美,小陶笛音声清脆嘹亮:大陶笛声音低沉婉转。具有极强的音乐表现力,爱尔兰哨笛的优美飘逸、二胡的低沉凄凉,相应的专业演奏陶笛同样可以模拟演奏,它的音乐渲染力与前者相比并不逊色。 制作方法:制作陶笛的材料很多,有陶土、瓷泥、紫砂、塑料、木材等。材质的不同,音色和属性也不完全一样。陶土熏烧的陶笛音色 音色柔美,瓷烧烧制的陶笛声音清脆悦耳。紫砂的陶笛的音色声音清脆明快,黑陶的音色介于熏陶陶笛和瓷质陶笛之间。以上烧制的陶笛有一个共同缺点:怕摔易碎。塑胶的陶笛价格便宜,虽然它们的音色无法与泥土为原料的陶笛相比,但却也结实耐用。木质陶笛的音色要比烧制的陶笛柔和,也是结实耐用,不怕摔,不易碎。下面介绍陶土制作的陶笛制作方法中几个重要步骤。 土质与烧成——任何容易成形的土都可以拿来制作陶笛,但是如果想制作稳定品质及调性的陶笛,最好不要常常更换其他种类的土来制作。因为各种土的收缩度不同,而陶笛又是在干硬前就需完成调音及订调的步骤,若常常更换其他种类的土来制作,较不易掌握与计算烧成后的调性,不过台湾许多陶笛作者喜欢尝试挑战制做各种不同音质、调性的陶笛,所以也常常会产生出特殊音色、质感的陶笛。而陶笛属于闭管式吹奏乐器,当然少不了会有口水或水气的问题,口水和水气若堵塞住吹嘴(气道),会使声音偏掉或失声。因此陶笛大多只有烧到800~1000的温度,让陶笛能尚具有吸水性。而且陶笛若烧太高温也不好,除了不具吸水功能之外,也会让声音变得较为尖硬。陶笛的烧成除了用电窑、瓦斯窑烧制之外,有时也会给予上釉或打磨抛光处理,或是在烧成后,另外用熏烧或髹漆等方式,增加陶笛的视觉美感处理。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陶笛,进而自己创作陶笛,享受吹奏陶笛的乐器。 音孔——每挖开一个音孔,因内壁的厚度的关系,都会增加一些音室空间, 而使整体音调会降一些,约在5~15分音左右。所以如果你是一个音孔一个音孔由低往高调,那么你每个音孔都要调高约10分音,然后每挖一个音孔,一定得往前调,确保前面的音孔音准。音孔内壁斜挖,可以让音孔不必变大,但该音孔的相对音程会增加,也就是音调会上升一些,当然音室总空间也会变大而降低筒音,但是音程的增加更显着。内壁斜挖的效果和内壁的厚度有关,越厚越显。 内壁——音室内壁的厚薄,除了影响斜挖的效果外,对音色音质也有不同的反应。一般而言,厚一点的内壁,音色比较扎实,感觉比较有质感,适合做"独奏型"的陶笛。而内壁薄一点,音质会较松散,听起来比较没压迫感,一般适合做"合奏型"的陶笛。不过,音质是个人喜好及情绪性的东西,见仁见智。另一个内壁厚薄的考量是在窑烧过程的影响,太厚太薄都可能让你的陶笛在烧成前就产生破裂了,还有内壁太薄容易产生音室共振(非共鸣);内壁太厚则陶笛重量会增加,对低音笛,像低音陶笛体积较大,拿握上是不小的负担。 收缩比——土坯的收缩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陶笛做好后,阴干过程中,因水份蒸发而产生的体积收缩,这阶段的收缩比例比较难掌握,不同湿度,不同陶土,都会有不一样的数据。幸运的是,整个阴干过程只会影响陶笛的音调,对音孔的相对音程并没影响(或很小),而且, 在窑烧之前,调音工作都还算容易完成。第二阶段是入窑烧成,这个阶段虽然不可逆(不能再回收重做了),但是结果是比较容易预期的,一般陶土的收缩比讲的就是这个阶段,都会有数据。而且烧成温度对收缩比的影响是有迹可循,一般而言,800C 左右不会影响音调,之后的温度和收缩比几乎是线性的关系,一直到烧结。 烧成温度对音色的影响和内壁很类似,温度越高,磁化程度越高,音色会变硬变脆变亮变干净,温度低则音色较软较柔较沉较松散,低温烧成的最大好处是吸水性好,烧成后再调音也较容易,一般而言,"合奏型陶笛"较适合用低温烧成,"独奏型陶笛"较适合高温烧成。如此,大家也就了解了陶笛制作是比较复杂,一丝一毫不容疏忽。 意义:上联:陶斯咏,泳斯犹,犹斯舞。下联:笛意指,指意心,心意境。上联意思是高兴了就想奏乐,有音乐就想唱歌,唱起歌来就想跳舞。下联意思是笛子的好音乐表面是靠指和嘴吹出,实则是靠心境吹出。上下联首个汉字连起来就是指陶笛。也将陶笛的意蕴表现了出来。陶笛作为一件乐器,因人而奏,人因乐而舞。乐则是人的心境所指。如此,陶笛就能将优美的曲子通过指尖舞动由陶笛奏出传入人心。将陶笛自身的优势表现出来,也是它作为乐器的本质。 谈谈自己对其继承与发展的见解:陶笛,便捷式的吹管乐器,属于大众普及型乐器,价格低,简单易学,上手快,即使没有音乐基础的人,依照相应的陶笛曲谱,经过短时间的练习,也能吹出美妙的曲子。这种乐器学习费用很低,完全可以自学。虽然陶笛发展历史悠久,但学习起来并不难,而且现在网络这么发达,陶笛曲谱完全可以去网上搜索,费用低,简单易学,继承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陶笛外观现在多种多样,非常的吸引人,而且很容易学会,携带方便,最重要的是,陶笛的音色因材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低沉、有清脆、有婉转、有浑厚等,几乎可以达到任何它想高模仿的声音。虽然在未来发展的潜力非常大,但是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如制作方法非常复杂,制作方法中提到收缩比第二阶段入窑烧成,这个阶段是无法逆转,所以前期工作要求很高,不容出现一丝疏漏,否则出窑的陶笛损坏也只能损坏,面临前功尽弃,希望在未来能找到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方法。 (上图为2013.04.18摄于扬州市东关街) 影动81001 100019119 王 洁 2013.04.2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f6200fb524de518964b7d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