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烹饪文化的社会价值探析 摘要:中国烹饪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烹饪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发展过程。从最初的为了生存到如今的享受生活,烹饪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民以食为天,现今社会人们依旧在吃什么、怎么吃上不断思考,饮食的营养健康、烹饪的工具方法等一直是人们不断讨论的话题。现今烹饪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建立联系,它让人与不同的物种、时代、文化建立联系,而最重要的是让人类与社会中的其他个体建立联系。 关键词:烹饪;?文化;?社会价值; 一、烹饪与烹饪文化 (一)烹饪的内涵 《中国烹饪辞典》对“烹饪”的解释比较全面:烹饪是人类为了满足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把可食原料用适当的方法加工成为直接食用的成品的活动。它包括对烹饪原料的认识、选择和组合设计,烹调法的应用与菜肴、食品的制作,饮食生活的组织,烹饪效果的体现等全部过程,以及它所涉及的全部科学、艺术方面的内容,是人类文明的标识之一。 (二)烹饪文化的内涵 中国烹饪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具体来说,中国烹饪文化是中国人在社会历史过程中,为生存、发展、享受的需要,形成的观念、制度,习俗、礼仪、规范,以及反映这些方面积淀的饮食文化遗产。中国烹饪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积存,而且汇集了多种文化成分,不仅仅局限于烹饪文化的表层结构,如菜品制作、宴席组配、烹饪设备等,更包括烹饪文化的深层结构,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烹饪文化。 二、烹饪的社会价值 (一)烹饪之于个体 从烹饪食材的处理到制作再到品尝,每一个环节都吸引着人们。热爱美食的人常常会说道烹饪给予人心灵的慰藉,不限于此我们可以将烹饪对于个体的价值总结为如下两点: 1. 热爱生活的表达方式 在很多热爱生活的人看来,烹饪是热爱生活最真诚浓烈的表达方式。在烹饪中有一个“正念疗法”中有趣的实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专心清洗餐具、认真关注自己行动的人较少感到压力和紧张。这项实验将51名受试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学生仅给予简单的洗碗指示,但对于第二组学生,则指导他们在洗碗时,用心去感受清洁剂的味道、水温、碗盘的质地及触感。结果显示,第一组学生在完成洗碗任务后,心情没有显著变化;但第二组学生的情绪评估提升了25%,焦虑程度则减轻了27%。研究组也探究出主要原因是在专注洗碗的过程中人的体内荷尔蒙浓度明显下降,自律神经表现更为稳定,焦虑紧张的情况也改善了。其实烹饪的环节程序众多,有这种可解放大脑、让思绪自由漫游的简单重复的洗碗动作,也有需要细致入微的摆盘动作,在这些简单与细致的交换过程中,人们可以寻求一种心灵的放松。 2. 人生哲理的承载形式 烹饪当中蕴涵的人生哲理,从《道德经》中“治大国若烹小鲜”到《孟子》中的“君子远庖厨”(意为君子应有仁爱之心),古人历来擅长总结。中国饮食之所以:“尚滋味、好辛香;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就在于中国人经过几千年的文明深化之后的烹调哲学。以烹之火候为关键、以调之中庸为灵魂、追求本味为极致。这些哲理已经被众多学者和政治家引用。现代人亦是乐于来探究烹饪中的人生哲理,从食材、调味、火候到摆盘,每一步众多人都把烹饪的每一步与人生的重要环节相关联,从而归纳出其中的人生道理。这样的人生道理,是让人乐于也易于接受的。 (二)烹饪之于群体 1. 家庭沟通情感的形式 现代厨房是家人在一起通过协作沟通,互相交流情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个有“烟火气”厨房的家,才是一个有爱有温度的家。家庭共同进餐,它是家庭生活的基础,是孩子们学习谈话的艺术和文明习惯的地方:分享,聆听,轮流谈话,交流差异,善意争论。厨房里藏着每个家的专属味道,也藏着每个家的能量核心。 在如今社会我们看到大大小小的饭店、外卖行业、产业化食品名目繁多,充斥在生活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表明,这些行业的出现确实可以将人们从繁琐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并没有从这种所谓的解放和物质财富的增加中得到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现代城市中的家庭是一个个具有满足人们情感、安全和被尊重、被关怀的心灵上的需求的一个亲密的初级群体。因为现代社会中加剧的竞争和快节奏的工作,使得人们的心灵更加的疲惫。建立在情感之上的这种良性的互动可以给行动者和行动的指向者带来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的愉悦感和满足感。这会使家庭成员在体力上得到很好的恢复,在精神上得到放松,从而可以更好地投入到生产和生活中去。 2. 朋友社会交往的方式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厨房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潮的社交形式,其作用已拓展到更为广阔的范围。当人们对厨房的功能需求和原始定位发生改变时,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也就随之诞生。“社交厨房”正是基于此的一种现代生活方式,是家居生活的新的态度和理解,在满足餐饮需求的同时,亦有超越物质层面上的精神沟通。它将人们拉回到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里来,反映了当下这个时代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参与和共享心理变得尤为重要。数据调查显示,92%的厨房使用者希望改变现今厨房活动是个人行为活动的现状,希望让更多的人同时参与到厨房生活中来,一个便于人们交流的烹饪场所就别的尤为重要,厨房从寻常传统的烹饪空间已经逐渐过渡到情感交流的社交场所。社交厨房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将厨房从个人的家务劳动空间转变为家人、朋友休闲活动的体验空间。 (三)烹饪之于社会 1. 饮食文化的传播 饮食传播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也渗透在美食中,给人以文化自信。现今不少国际学校开发系列课程,“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为学生把根留住,完成文化熏陶与价值引领。其中“烹饪”课程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除了帮助学生实现生活自理,提高动手能力,更让学生在掌握生活技能的同时,成为一张张“中华美食传承者”的闪亮名片。学生通过食物,感知和把握周遭的世界,从食物中找到从“中国胃”到“中国心”的情感共鸣。烹饪课程也让学生在挥洒汗水中增强了心理素质,在烹炸煮炒间提高了耐心,在合作做菜时懂得了团队协作,在品味美食时懂得食物对于中国人所意味着的文化传承与情感。 2. 公益价值的传承 (1)食育 所谓“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像力和人格培养上。其实食育的概念由来已久,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早的礼仪教育便是饮食中的礼仪。 (2)绿色烹饪理念 食品的安全卫生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健康,而食品的安全卫生程度又与烹饪制作的过程科学与否密切关连。要使饮食营养科学化、合理化,人们光拥有“绿色食品材料”还远远不够,绿色的食品还须科学烹调,因为烹调加工时,如果方法不当,极易混进或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对所谓的绿色原料造成污染,同时过程中还易产生有害物质,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在此背景下,绿色烹饪理念应运而生。 三、总结 渗透在烹饪中的文化不断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而社会亦在不断发展中赋予烹饪新的使命,古往今来,人们对吃的热情从来不会磨灭,对于吃的表达方式亦在不断更新,不变的是烹饪的桥梁作用,它建立了与个体、群体、自然社会的诸多联系。 参考文献 [1]来骥.浅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当代融合[J].开封大学学报,2014(2):34-35. [2]何宏.中外饮食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苏妮.“做饭”的幸福意义建构[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f9657e0bc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