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解说文案影评观后感_迦百农-起诉父母的理由,是因为他们生下自己

时间:2022-05-12 08:57: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何以为家》解说文案_迦百农:起诉父母的理由,是因为他们生下自己



黎巴嫩| 法国| 美国家庭/剧情/儿童电影《何以为家》,于2019年上映,由纳迪·拉巴基导演,纳迪·拉巴基 KhaledMouzannar 编剧,影片讲述了法庭上,十二岁的男孩赞恩向法官状告他的亲生父母,原因是,他们给了他生命。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一个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举动?故事中,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作为家中的长子赞恩,弱小的肩膀承担了无数生活的重压。当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时,赞恩愤怒离家,之后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强生活。然而生活并没有眷顾赞恩,重重磨难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

《迦百农》是一部悲伤的电影,同时,也是一部有力的电影。片中,12岁小孩扎因的不幸遭遇,让我们同情,但他对父母起诉,并提出起诉的理由,让我们心灵被狠狠一击:因为你们生了我。这个切入点,足以让影片位列优秀创新电影之中。这部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黎巴嫩电影,是女导演娜丁·拉巴基第三部作品。此前,我看过她执导的处女作《焦糖》,几个鲜活的黎巴嫩女性,让我印象深刻。而这部近作,把镜头对准了一个小孩,如同《焦糖》,导演试图描绘人物背后的黎巴嫩社会,只是这一次,她走得更远,我们看到了这些元素:非法移民、儿童买卖、未成年人的包办婚姻……迦百农是《圣经》里的一个地名,在一次采访中,娜丁·拉巴基这样说道:这片名的意义就是表达一种失序。其实在文学领域,很早就有人用这个词来表达混乱的意义。混乱,这就是我们这部电影想要说的东西,与《圣经》里那个村庄的具体所在无关。假如你看完全片,失序”“混乱正是电影最贴切的标志。对扎因来说,父母生了一大堆孩子,缺吃少穿,借住在水管漏水、电线裸露的破屋,自己在一家杂货店打工,渴望上学,却遭到父亲的反对,更让他沮丧的是,他没有身份,甚至什么时候出生,都没有登记,他的年龄,只能靠医生通过体检来认定。作为非法移民,只能苟且偷生,甚至干一些违法的勾当,比如,扎因一家通过购买处方药,制毒贩毒而获利。电影中有两场戏,让扎因的失序”“混乱登峰造极,以致他的生活改变了方向。一场是,父母卖了他11岁的妹妹给杂货店老板做妻子,使得他离家出走;另一场戏,妹妹因怀孕大出血,死在医院门口,他持刀捅了杂货店老板,被监禁5年。这两场戏,扎因追赶被迫结婚的妹妹和为妹妹死去报仇的奔跑画面,导演都用极度夸张的摇晃、抖动镜头呈现,配上尖厉的噪音,让影片平添了一种绝望的情绪。扮演扎因的小演员,在实际生活中也是一个难民,他来自叙利亚,正如娜丁·拉巴基所说:影片中的那些情节,他都经历过;那些街头暴力,他都见证过。导演只用了两分钟,就决定选用他作男主角,这是一次成功的选择。扎因离家出走后,被一个埃塞俄比亚女移民泰格斯收留,她有个一岁的儿子。泰格斯本身也是黑户,也为筹措资金获得假证明而焦头烂额,最后,她被捕入狱。由此,扎因不得不负起照顾泰格斯儿子的责任。毫无疑问,两个小孩的表演是本片最大的亮点:自然、本色、毫不做作。娜丁·拉巴基说:这部电影里有相当多即兴发挥的成分,我也完全没事先排练。我所做的就是把演员放在故事情境之中,任其自由发挥。扎因喂食小孩时的束手无策,抱小孩找失踪妈妈的力不从心,流落街头的疲惫无






……毫无表演痕迹,两个孩子间有意无意的互动,比如高兴时的笑,分别时的不舍,一举手一投足,原生态般的和谐、温情,让人心生感动。本片穿插着几场法庭戏,扎因父母对儿子起诉自己,大惑不解。父亲认为,嫁女是因为让女儿可以有床睡,有东西吃,可以摆脱痛苦;母亲甚至认为,没有人可以批评她,她才是自己的法官。他们不明白,当他们不负责任地生下没有身份的子女,只会给子女带来屈辱、痛苦和仇恨。扎因获悉母亲又怀孕后,在法庭上如此说:你怀的孩子会像我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再生了。这部悲伤电影,可能因为女性导演的缘故,总不会让我们陷入绝望,影片多处场景提供佐证,尤其是结尾,摄影师为扎因拍照,说:微笑,这是拍护照照片,不是拍死亡证明照片。扎因终于有了自己的身份,而那张微笑照片,被导演定格在银幕上直至结束,虽然只有几秒钟时间,但可以肯定,这是影片中最光明、最温暖的瞬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fe555dccd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