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 导语】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千变万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有一次,石匠要出远门,他怕有人来偷东西,就把十多年来积攒的钱装在罐子里封好,请求商封人替他保管,商人答应了。
半年后,石匠回来了。他拿回罐子打开一看,大吃一惊。雪白的银子不翼而飞,罐子里装满了碎瓦片和小石子儿。石匠忙问商人这是怎么回事,商人说:“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千变万化的嘛!你出去这么久,银子就变成了瓦片,这有什么奇怪的。”李石匠是个憨厚老实的人,明知钱被商人拿去了,又无可奈何,只得作罢。
说来也巧,不久商人要出去做买卖,三个孩子无人照管,只好请石匠照顾一下。商人一走,李石匠就到山里捉来三只猴子,天天训练它们,教它们学会搬凳子、倒茶、拿扇子。过了半年,商人回来了。石匠把三个孩子藏起来,牵来三只猴子去见商人。
“快去,你们的爸爸回来了。”石匠的话音刚落,三只猴子立即围了上去,叽里呱啦乱叫,拉的拉,扯的扯,把商人拽到屋里。猴子们接着搬来了凳子,又泡好了茶,递上扇子。这一下,把商人闹得晕头转向,忙问石匠:“我的孩子呢?”“这不是你的孩子吗?”商人急得满头是汗,嚷了起来:“这哪是我的孩子,这明明是猴子嘛!”石匠却不慌不忙,慢吞吞地说:“世界上的东西总是千变万化的。你出去这么久,你的孩子变成了猴子,这有什么奇怪的。”商人的脸一下子红了,惭愧地说:“大哥呀,我不该贪财,拿了你的钱,我把钱还给你,你把孩子交给我吧。”
石匠把三个孩子领进屋来,孩子们看见爸爸回来了,高兴地边跳边喊道:“爸爸回来喽!爸爸回来喽!”
商人看见自己的孩子一个个都长胖了,更觉得自己做了亏心事,再三向石匠道歉,请求原谅。石匠语重心长地对商人说:“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永远不能变的。”
从此,石匠和商人消除了隔阂,成了真正的好朋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朋友“是多么熟悉、多么亲切的称呼啊!可是朋友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小事,这时,我们双方都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我们也许会受到一些启发。(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悟。
1、听教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圈出生字。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的地方。
三、识字写字。
1、教师出示字卡,指名认读。
2、重点指导读音。
3、教师范读生字。
4、全班认读生字。
5、记忆生字。
6、重点分析的字:邻、封、替。
五、再读课文分清条理。
1、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
2、学生汇报。
课文共8个自然段,讲了一对好朋友对待钱的不同态度的故事。
课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赵、李两人是邻居,又是好朋友。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石匠要求商人保管自己的钱,回来后发现钱不翼而飞,而商人却说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千变万化的,石匠只好作罢。
第三部分(4——7自然段):商人外出,托石匠照顾孩子,石匠乘机教育商人。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石匠和商人消除隔阂,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积累新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词语释义,积累新词。
积攒:一点一点地聚集。
不翼而飞:本文指东西突然不见了
憨厚:朴实厚道。
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深意长。
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二、分段探究。
第一部分
1、全班齐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说了什么?
3、学生汇报
4、教师指导。
“他们俩是邻居,也是好朋友。”“是……也是……”表示并列关系。学生练习说句。
提问:他们是好朋友,为什么会产生隔阂呢?
引导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本部分课文。
2、先同桌讨论,后全班讨论:他们产生隔阂的原因是什么?发现银圆不翼而飞时双方的表现各是怎样?你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4、指名学生汇报。
探究学习第三部分。
1、请学生读这部分课文。
2、自己默读,看看石匠是如何感化商人的。
3、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从“商人看见自己的孩子一个个都长胖了”可以看出石匠对商人的孩子照顾得十分周到。
4、对比阅读感悟。
A、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千变万化的嘛!你出去这么久,银圆就变成了瓦片,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B、世界上的东西总是千变万化的。你出去这么久,你的孩子变成猴子,这有什么奇怪的。
教师总结:世界上的东西的确是千变万化的,但是绝不会一种东西变成不同性质的另一种东西。也就是说,银子不会变成瓦片,孩子也不会变成猴子。石匠之所以这么说,就是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对商人进行感化教育。
5、自由感悟。
“世界上有些事情是永远不能变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自学最后一部分。
1、全班齐读。
2、自由朗读感悟。
3、指名汇报。(经过这件事后,商人和石匠消除了隔阂,成了真正的朋友。)
三、回顾全文,感悟升华。
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本课在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原创性。在课的引入部分,让学生看老师是如何由两张彩纸变成一顶博士帽,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欣赏大师、老师、小朋友设计制作的帽子,层层总结。大师的帽子具有时代性、地域性。老师的帽子是由各种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装饰材料设计的,而欣赏小朋友的帽子又别具一格,具有功能性。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开展帽子的设计教学和创作。我个人觉得这一原创性展示是有必要的,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对帽子的理解和学习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设计帽子并不是难事,人人都可以做到,而且做得很好。
二、帽子设计突出“新”字。
帽子是常见的生活用品。学生们都非常熟悉,要让学生画一个帽子不是一件难事,但要学生设计一个帽子,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设计必须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在“新”字上做文章。结合帽子设计的三个要点,分别是造型、装饰、功能。让学生在这三个要点上求新。如:造型新主要通过夸张、变形;装饰新关注颜色漂亮、图案丰富、装饰物多样等;功能新主要通过对生活中的需要来设计,如:音乐、防困、太阳能等。这一系列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讨论、作品的欣赏、教师的点拨、课件的辅助等,达到让学生理解、明白设计的方法。通过这一主要环节的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帽子的设计师。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达到了目标。
三、人文性在美术课中的落实。
设计将其定位于纯粹的技术,设计的作品肯定是失败的,教学也肯定是失败的`。现代设计凸现的是人文性,富有人性化的设计才会是成功的设计作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帽子文化的渗透。让学生通过课前的调查、收集帽子的相关知识,并在课堂上作介绍。另外,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将“生活需要美,美需要我们去创造”作为本课的课眼。让学生明白设计帽子不是本课的最终目标,本课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明白一点:美术是为生活服务的,我们的生活需要美,美需要我们去创造。让本课的内涵得到提升。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课的时间较紧,设法让学生将想法都一一表达,有一些知识点只能点到为止作品的展示没能进行充分的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还不够到位等。我想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实践一定会得到提高。
小学三年级语文《千变万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正在阅读:
儿童趣味成长故事精选【5篇】08-22
2021年湖南张家界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08-11
[三岁宝宝经典童话故事100篇]三岁宝宝生动童话故事08-16
2013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Word版)08-30
2021年上海闵行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Word版)07-28
大班教养笔记例文荟萃08-30
校运会闭幕式主持词模板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