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16年元月28日上午9:40—12:10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仁义礼智信”即儒家核心思想“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最终聚合为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是中国文化长期发展、传承和选择的结果。
在孔子之前,“仁”“义”“礼”“智”“信”这些术语已经广泛流行,是当时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仁”作为一种品德,最初的含义是“爱亲”,即爱自己的亲人。孔子论“仁”,意蕴丰富,尤重视“爱人”和“忠恕”。“仁者爱人”扩展了“爱亲”,使“仁”突破了氏族的界限,上升成为人类社会的一般原则。“忠恕”是仁的具体化。“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是“忠”,指主动的推及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是“恕”,指出了“为仁由己”的底线。论“仁”的同时,孔子也说“义”。“义”即“宜”。凡合乎道德义理的行为便是“义”,反之便是“不义”。而“礼”,起源于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历经数千年传表损益,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将其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同对又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认为“礼”不仅仅是形式化的东西;“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强调“礼”应根植于“仁”。孔子讲“礼”时轻其仪重其内的态度,为后来儒家的礼学思想奠定了基调。“智”,即聪明、有智慧。孔子所言之“智”,并非一般所说的小聪明,而是一种道德境界。孟子更是明确地将“智”与“仁”“义”“礼”相提并用,作为君子的“四德”之一。“信”,则是指诚实守约、言行一致的品德,孔子曾多次论及。
到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谓“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首次将这五者并而论之,称之为永恒不变之道。至两汉之交,“五常”的提法就固定了下来。尽管后世儒家对“五常”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孔子的观点一直是他们阐说的根基。
对“仁”“义”“礼”“智”“信”诸范畴的阐发,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人不仅有自然性,更有道德性,而后者才是人不同于万物的根本,孔子的“仁”、孟子的“四德”、董仲舒的“五常”正体现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
作为传统中国的一种核心价值观,“五常”摆脱了时空等具体条件的限制,具有普适性,
起到了凝聚民族精神、维系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种学说文
化碰撞不断,比如延续两千多年的本土儒、法等学说的对立与斗争,佛教传入后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冲撞,元、清两代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冲突,等等。但正是因为有了像“五常”这样的价值理念,中华文明才具有无比强固的凝聚力,能容纳不同的文化元素,将产生于不同生活习俗和社会环境乃至于文明背景差异极大的众多文化融合在一起,使其共聚交融于一个极富弹性的文化结构之中。
今天,我们讲“仁义礼智信”,不只是认识它曾经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还应将它作为宝贵的思想资源,为浇灌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提供养料。
(摘编自景海峰《什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的界定受孔子思想的影响。
B.“仁”“义”“礼”“智”“信”被合称为“五常”是在汉代,但早在孔子之前它们就已广泛流行,并获得了普遍的社会认同。
C.“仁”的原意是“爱亲”,而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使“仁”突破了血缘关系的界限,上升为人类社会普遍遵守的原则。
D.在“礼”的发展历程中,周公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将史前留传下来的宗教祭祀活动,加工改造成一整套礼乐制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对“仁“义”“礼“智”“信”的阐释可能不尽相同,但它们都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认识,揭示了人的道德属性。
B.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但又不能像周代那样只注重玉帛之类的形式化,而应让礼植根于仁,这种轻仪式重内涵的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C.孔子将“仁”视为做人的原则,把“忠恕”当作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方式。其实“忠”和“恕”虽然有异,但都强调将心比心,为人着想。
D.因为有以“五常”为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存在,所以中华文明不但没有在与不同文化的冲撞中崩解或变质,反而能将众多文化融汇其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五常”观念的聚合形成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的。从其具体构成来看,孟子的“四德”观应该对董仲舒“五常”观的提出,有着重要的影响。
B.“五常”的“常”是“恒常不变”的意思。儒家学者将“仁义礼智信”视为恒常不变之道,表明他们认为这五个范畴所体现的人本属性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性。
C.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充满着不同学说与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而其中,以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碰撞最为激烈,也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弹性与包容性。
D.“五常”作为传统中国的一种核心价值观,对构建当代中国的价值体系也有实际意义,比如,能启示我们要以人为本、传播爱心,恪守底线、重视诚信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昌邑哀王(刘)髆,天汉四年立,十一年薨,子(刘)贺嗣。后受皇帝玺绶,袭尊号。即位二十七日,行*乱。大将军(霍)光与群臣议,白孝昭皇后,废贺归故国。国除,为山阳郡。
大将军光更尊立武帝曾孙,是为孝宣帝。即位,心内忌贺,元康二年遣使者赐山阳太守张敞玺书曰:“制诏山阳太守:其谨备盗贼,察往来过客。毋下所赐书!”敞于是条奏贺居处,著其废亡之效,曰:“……臣敞入视居处状,故王年二十六七,为人青黑色,小目,鼻末锐卑,少须眉,身体长大,疾痿,行步不便。衣短衣大绔,冠惠文冠,佩玉环,簪笔持牍趋谒。臣敞与坐语中庭,阅妻子奴婢。臣敞欲动观其意,即以恶鸟感之,曰:‘昌邑多枭。’故王应曰:‘然。前贺西至长安,殊无枭。复来,东至济阳,乃复闻枭声。’臣察故王衣服言语跪起,清狂不惠。”上由此知贺不足忌。
其明年春,乃下诏曰:“骨肉之亲,析而不殊④。其封故昌邑王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侍中卫尉金安上上书言:“贺,天之所弃,陛下至仁,复封为列侯。贺嚚⑤顽放废之人,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奏可。贺就国豫章。
数年,扬州刺史柯奏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交通,万世问贺:“前见废时,何不坚守毋出宫,斩大将军,而听人夺玺绶乎?”贺曰:“然。失之。”万世又以贺且王豫章,不久为列侯。贺曰:“且然,非所宜言。”有司案验,请逮捕。制曰:“削户三千。”后薨。
豫章太守寥奏言:“海昏侯贺死,上当为后者子充国;充 国 死 复 上 弟 奉亲 奉 亲 复 死 是 天 绝 之 也 陛 下 圣 仁 于 贺 甚 厚 宜 以 礼 绝 贺 以 奉 天 意 愿 下 有 司 议 。”议皆以为不宜为立嗣,国除。
元帝即位,复封贺子代宗为海昏侯,传子至孙,今见为侯。(选自《汉书•武五子传第三十三》,有改动。)
注:毋下所赐书:令受书人保密,不要向下传达。废亡:被废黜。痿:身体筋肉痿缩、偏枯之病。④析而不殊:析,分开;殊:断绝。⑤嚚(yín):愚蠢而顽固。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充国死/复上弟奉亲/奉亲复死/是天绝之也/陛下圣仁/于贺甚厚/宜以礼绝贺/以奉天意
B.充国死/复上弟奉亲/奉亲复死是/天绝之也/陛下圣/仁于贺甚/厚宜以礼绝/贺以奉天意
C.充国死/复上弟奉亲/奉亲复死/是天绝之也/陛下圣仁于贺甚/厚宜以礼绝贺/以奉天意
D.充国死/复上弟奉亲/奉亲复死是/天绝之也/陛下圣仁/于贺甚厚/宜以礼绝/贺以奉天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制诏:汉天子的正号叫皇帝,臣民称之为陛下,皇帝的命令称为“制诏”。
B.交通:即“交往相通”之意。文中是指海昏侯刘贺与卒史孙万世互相勾结。
C.有司:“有”,有……的权利;“司”,管理之意。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D.朝聘:文中既指是古代诸侯亲自或派使臣按期朝见天子,也指朝廷的聘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3分)
A.刘贺曾经接受皇帝的印玺。大将军霍光以“行*乱”之罪,废除了刘贺,把他放回昌邑故地。
B.刘贺被看作“天之所弃”者。他因“嚚顽”而先后受到地方官山阳太守和扬州刺史严密监视。
C.刘贺曾因言语之失,“有司案验”请求逮捕他。但孝宣帝对刘贺仅仅做了“削户三千”的处罚。
D.孝宣帝先是封刘贺为海昏侯,其后又结束其爵封。汉元帝即位后,册封了刘贺的儿子为海昏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衣短衣大绔,冠惠文冠,佩玉环,簪笔持牍趋谒。(5分)
(2)前见废时,何不坚守毋出宫,斩大将军,而听人夺玺绶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11分)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④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⑤,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当时朝廷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西方吐蕃虎视眈眈。②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③北极:即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④西山寇盗:指吐蕃。⑤这句是说刘禅宠爱宦官,最终导致朝政混乱。
8.与《蜀相》相比,诗人对诸葛亮的感情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作开篇以乐景写哀情。联系全诗,概括诗人“伤心”的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庄子•逍遥游》中,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 。”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到,“ , 。”青天碧水,天水相接,浑然一色,可算是全诗意境之眼,千古传诵。
(3) 陆游在《书愤》中运用意象叠加方式,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的诗句是:“ , 。 ”
(4)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題,不得选做另一大 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3分)
最后一幅画
吴鲁言
金秋十月,红灯高挂。政府对吴家大院的翻修工程已全面结束。
吴家大院是本市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宋代建设群,最主要的是吴家历史渊源深厚,祖上曾官至宋朝宰相;以后还出过几位状元、举人;近代又有海外经商致富的子孙捐资报效国内抗日革命的义举;当代又出了个举国闻名的画家吴恩。
整修一新的吴家大院将被作为一个名胜古迹和景点对外开放,下月8日将举行隆重的剪彩仪式。到时,九十高龄的吴恩大师将亲临现场。吴大师出生在这个大院,当年也是在此结婚拜堂,只是他老人家已有整整60年没有回老家了,他的一些至亲散居在祖国各地及海外,都极少回来。这次,不光吴恩大师要回来,他的一些嫡系亲属也将回老家看看。
一切就绪,在一个小问题上被卡住了:就是吴大师来的当天,领导说要找个小孩搀扶吴大师。是啊,毕竟九十岁的老人了,那是应该的。为把这件事做得完美,建议实在太多。有人说找一对天真可爱的幼儿;有人说不用一对,找一个便可;有人说不用找幼儿找小学生吧;又有人说不找女孩找个活泼阳光男孩;还有人说吴大师是男的,当然要找个小女孩。正在大家热烈讨论着拿不定主意之时,上级领导发话了,说要找一个学国画的孩子,而且要学得像模像样的,在省内甚至全国得过奖的少年儿童。另加一条,那孩子得会察言观色。听说吴大师自十年前夫人过世后就封笔了,估计平时较为忧郁,如能让吴大师高兴,说不定还能为老家留下一点墨宝,那真的功德无量啊。
第二天,大家纷头给教育部门、少年宫、培训中心打电话。了解下来,得过奖的学生倒有几个,据说都相貌普通,年龄不是偏大就是偏小,特灵活且能察言观色的好象没有。下午,正在大家头疼之际,教育局办公室主任谢德芬来电话了,她毛遂自荐,说家有小女名叫陈亦饰,才八岁,小学二年级,学国画三年了,虽说没得过大奖,但在本市内有过几次小奖。而且小女孩长得活泼可爱,口齿伶俐,这也是谢主任自荐女儿的理由。有认识谢家女儿的同志都说这小姑娘是“未来之星”。有一次市教育局搞绘画比赛没她的名次,小小年纪竟敢请求局长大人再增加她一个。看来,真的有大魄力!
大家罗列了一堆名字,前后比较,左右思索,最后就确定谢主任的小女陈亦饰。
盛大的开院仪式,张灯结彩,人流如织,吴家大院迎来了他的百年辉煌。当陈亦饰小朋友搀扶着吴爷爷进入院门的那一刻,人们看到了吴家大院重修的真正意义:省长来了,省文联主席来了,省美协主席来了。大家都轻手轻脚地陪同在左右,偶尔有几个轻声地说着话,说着一些好听的话,客套的话,枯燥的话。陈亦饰小朋友也听着,大大方方地微笑着,并认真地扶着吴爷爷,好象没她这一扶吴大师的腰真的要塌下来。她的妈妈谢主任始终在不远处关注着,生怕女儿有什么“失误”。
在众人的簇拥之下,吴老先生蹒跚着走进了自己当年的婚房。房内挂有一张放大了的黑白结婚照,照片里的新娘是那么楚楚动人,温婉可人,旁边的新郎当然是年轻时英俊潇洒的吴大师。吴大师停止了移动的步伐,默默地凝望。良久,他认真地环顾了四周,轻声地说:“没变,一点儿没变。”突然,他又停留在那幅《春》前,这是吴大师的成名作,据说此画是当年的娇妻给他的灵感。当然,挂在这墙上 的不是真迹,是工作人员几经周折搞来的复制品。空气中已没有一丝的杂音,所有陪同人员都似乎与吴大师进入了过去岁月的回忆中。“吴爷爷,您画得真美,我也要画得像您一样好!”陈亦饰小朋友稚嫩的声音打破了房间里的沉寂。吴大师回过神来,笑咪咪地问:“孩子,你也喜欢画画吗?”小朋友骄傲地说:“喜欢,而且我特别喜欢爷爷您的画,我学画三年了。”“哦,画一张我看看。”吴大师来了兴致。
工作人员及时在桌子上铺好纸、笔、墨、砚。小朋友大胆而熟练地画了一只春燕衔泥。这一个月来,老师和妈妈天天督促她画这只燕子,所以画得惟妙惟肖。吴大师高兴地向小朋友竖起了大拇指。小朋友仰起天真的脸,说:“爷爷,您也画一张吧。”年迈的吴大师想了想,爽快地答应了:“好,爷爷也画一幅。”
吴大师画的是一只灵动的猫,猫正认真地玩着毛线团,立体感极强,非常逼真,猫似乎马上要从画上跳出来,毛线团一不小心可能真的滚到我们的脚边。吴大师站直了说:“小朋友,你看,我俩谁画得好?”
陈亦饰小朋友回答:“爷爷您画得好!”
“哦,那爷爷把这幅画送给你了,你以后好好学,要画得比爷爷更好。”
“嗯,”小朋友认真地点点头,又看看画说:“爷爷,您还没落款,没有盖章呢!”
吴大师轻轻地接了一声:“哦?”
陈亦饰小朋友提高了声音说:“爷爷,您不盖章,这画就不值钱。”
“啊?”吴大师惊叹。
(选自《文学港》,作品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微型小说2014年度评选一等奖。)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为人物的出现交代了社会背景,渲染出一种文化氛围。
B.主办方找一个小孩搀扶九十高龄的吴大师,显示了工作人员对画家的人文关怀。
C.小女孩陈亦饰成为搀扶画家的人选,她活泼伶俐,最后如愿让老画家作画。
D.省领导的出现,进一步反衬了画家的身份,点明吴老先生最后一次作画的缘由。
E.结尾的三段对话,简洁有力。在吴大师和读者的惊叹之中,增加了讽刺的效果。
(2)设置悬念是小说常用的手法。请分析本文设置了哪几处悬念。(6分)
(3)小女孩陈亦饰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在画家“啊”的一声惊叹中收尾。请联系全文,探究画家惊叹的内涵。(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3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23分)
邓德顺老人的引水梦(发现身边•森林里每 一棵树都有不同的风采)
李坚
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城,63岁的退休老人邓德顺名气很大。他出资120万元,干了一件事:解决一个山村的吃水难问题。
村子,是腴地乡高庄村,在一座大山的半山腰。冬日的清晨,记者驱车盘着山路上山,连开一个多小时后,才到达邓德顺的供水站。一走进这栋简易的两层砖房,就听到水流汩汩的声音。邓德顺正忙碌着:清理检查过滤池、查看蓄水池内水质和设备工作状况、对备用水泵和管道进行巡检……妻子任巧云在一旁帮着递工具和打手电。细细打量眼前的供水站,两个过滤池,两个蓄水池,一张办公桌,一个旧沙发,地上零散地堆着水管设备。
供水站虽然简陋,建起来却非常麻烦。光铺设引水管道,邓德顺就失败了3次。前前后后,干了20年。
高庄村是邓德顺的老家。他从小有个引水梦。梦想真正付诸实施,是在1995年,那时,他已走出 大山,在国网酉阳县供电公司做驾驶员。
寻找水源、鉴定水质,邓德顺在那一年开始筹建供水站。1997年,邓德顺第一次铺管,在村民的帮助下,水管很快铺好,山泉水流进了几十户村民家中。可由于当时购进的是铁质水管,而且管道露在地面,没过多久,就出现水管腐蚀破裂情况。修修补补两年,最后铁管完全锈蚀。
1999年,邓德顺再次筹集资金,将铁管更换为白塑料管。结果露天的塑料管仍有腐蚀,加上外力破坏严重,坚持到2004年,邓德顺开始了第三次铺管。
这一次,邓德顺筹集40万元资金,选用坚固的铸铁管铺设。然而,坚硬的铸铁管道也只“坚持”了3年。供水管难题,又横在邓德顺面前。
2008年,邓德顺决定将所有管道换成质量较好的PE胶管,全部铺进地里。储蓄早就花光了,钱从哪里来?卖房!邓德顺毅然将县城里的房子卖掉。
筹钱、挖掘、铺管、检测……这一次几乎所有亲朋好友齐上阵。他没有多余的钱请工人,全靠着家人和热心的村民。水管更换持续到2011年才基本结束,共铺设饮水主管道8公里,供水管2.5公里,解决了高庄村5000余人的饮用水和3000余头牲畜饮用水难题。
这一年,邓德顺从单位退休,他携妻子回到了老家,接管水厂工作。
现在,邓德顺给村民提供的水每吨只收1元钱,不足城里水价的1/3。孤寡老人、贫困户、退伍军人家庭、学校水费全免。谁家水管坏了,只要一个电话,邓德顺便上门服务,不收取一分钱。“我们家水压不够,水上不了二楼,老邓自己掏钱买了个抽水机,还是不行,他再买一个,确保水能供上二楼。” 村民石敦友说。
记者问邓德顺,卖房借债为村民引水,没有回报,图什么?
邓德顺给记者讲了他的经历。“以前,村民取水只能依靠半山腰的一处水源,上山挑水,一来一回要个把小时。小时候,无论刮风下雨,都得跟父亲去那儿挑水,一个来回,肩上就是一道红印。我从小就想,以后有条件了要让村民在家里就吃上水。有次回家过年,看到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石邦禄挑水摔折了腿,年都没过好,心里很不是滋味,更加坚定了引水的决心。”
邓德顺对高庄村的村民有深厚的感情。“我家是村里的外姓人家,但村里人对我们家很好,谁家有好吃的都给我们送一些过来,过年杀猪的时候给我们分肉。我感谢他们,我有能力有条件,就应该为村民做些事情。”
“我能实现引水的梦想,和家人的支持分不开。”邓德顺说,除了妻子,孩子在精神和物质上也支持他。现在,邓德顺的孩子在县城都有稳定工作,节假日会到供水站来帮忙。
县里也支持邓德顺。邓德顺的供水站建起来后,通过协调,市财政给予了邓德顺的供水站80万元的无偿补助,下一步准备把供水站水源地的保护纳入2015年计划。
(选编自2015年1月6日《人民日报》)
【相关链接1】 《人民日报》2015年1月6日“开栏的话”
画家画森林,常常着意勾描一两棵树,虬干旁枝,不厌其细。然后,淡墨一挥,稍做渲染,便是林了。
其实,森林里每一棵树,都有不同的风采。一株株普通的树,不见得霜干十围、参天威仪,然而,叶叶相覆盖、枝枝相交通,共同撑起了一片浓荫,防御着沙尘暴,供应着新鲜氧气。
新的一年,我们想更着意一些普通的“树木”,普通的人物。记录他们为构建共同绿荫做的努力,记录他们的欢笑和悲辛、梦想和命运。
寻常枝叶上,更能见森林。
【相关链接2】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从内容上看,通讯侧重于写人,突出人物在事件中的能动作用;从内容上看,通讯对新闻事实作较为详细而完整的报道;从表达方式看,通讯可以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通讯一般可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
人物通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着重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人物资料,并以其人物精神面貌感动、教育读者。
事件通讯:以写事为主的通讯。它主要记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交代来龙去脉,介绍具体情况,点明它的典型意义,以体现时代的新气象、新变化。
(1)下列对材料的概括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高庄村在大山的半山腰,地理位置偏僻,在邓德顺建设供水站之前,高庄村村民只能挑山泉水饮用。
B.邓德顺四次铺设引水管道,每次选用不同材质的管道,直到2011年,基本完成PE胶管的铺设。
C.由于设备简陋,邓德顺给村民提供的水价格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免去了一些特殊人群的水费。
D.邓德顺为村民提供的服务十分周到。为了使石敦友家用上水,邓德顺自己掏腰包买了两台抽水机。
E.邓德顺在广大村民的支持下,实现了引水梦;而政府的扶持,为供水站的长期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2)邓德顺为什么会怀有“引水梦”?请简要概括。(4分)
(3)根据材料,结合邓德顺20年间为铺设引水管道所做的努力,解释“森林里每一棵树都有不同的风采”的具体含意。(8分)
(4)这篇通讯会产生怎样的社会效应?请结合通讯的特点,谈谈你的认识。(6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我是歌手》的舞台只不过提供了一个歌手的竞技舞台,这样的背景下,谁能够在比赛中 ,事先的判断很容易失准,这也正是节目的精彩所在。
(2)赛车道上,原来一 直的英国车手可以成为第一个到达终点的运动员,可是紧随其后的一辆意大利赛车突然加快了速度,结果以几秒的优势 。
(3)江苏女排16日与“九冠王”天津女排展开了总决赛首回合的较量,最终,经验丰富的天津女排以3:1战胜对手,在五场三胜制的总决赛中 。
A.脱颖而出 捷足先登 先拔头筹 B.捷足先登 脱颖而出 先拔头筹
C.脱颖而出 先拔头筹 捷足先登 D.捷足先登 先拔头筹 脱颖而出
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南昌大学江风益教授带领的研究队伍,创造性地发展了新的LED照明技术路线及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改变了日、美等国垄断LED照明核心技术的局面。
B.“新歌唱x疆”活动是x疆近年来倾力打造、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以音乐文化为载体,推出了一批深受各族群众喜爱的优秀歌曲。
C.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南昌的政协委员提 案涉及广泛,涵盖了包括交通、环保、养老等创新的各个方面,件件都和群众生活、城市发展息息相关。
D.自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希腊已经将养老金削减近半,但由于制度建设不完善以及社会化程度不足等因素,导致养老金占财政支出比例至今仍居高不下。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你看这一片片竹, ,一袭翠衣依旧,清俊风骨不改。其贞心高节,旷远淡泊,自古以来,赢得多少世人的喜爱与赞叹。
A.独姿静处于深山,不惧流年推换,风雨相催
B.不惧流年推换,风雨相催,独姿静处于深山
C.独姿静处于深山,风雨相催,不惧流年推换
D.不惧风雨相催,流年推换,独姿静处于深山
16.在下列语段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句子。要求:第一处横线填入的句子,分析周恩来改剧名的妙处,不超过40个字;第二处横线填入结论性的句子,不超过50个字。(5分)
1954年日内瓦上映《梁山伯与祝英台》前,周恩来将片名巧妙地改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去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英时,提议两国明年共同纪念莎士比亚与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显然也有“中英对照”的考虑。从这个角度来看,
。
17.下面这幅《临清流而赋诗图》,是明代画家李在根据陶渊明作品的意境而绘制的。请你联系所学过的陶渊明的相关作品,用简洁的文字,描绘画面内容。(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韋。 (60分)
近段时间,“快播”涉黄案在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面对传播**物品牟利罪的指控,技术出身的“快播”CEO王欣在法庭上展现出不凡的辩论技巧,将公诉人提起的控罪一一否认。目前,“快播”案正在审理过程中,是否违法犯罪,如何定罪量刑,法庭自有裁决。
两天的庭审直播,引发了媒体和网民的热议。有的认为,无论快播是否有罪,要为狡辩的权利鼓掌;有的认为,快播再怎么会“狡辩”,也不配赢得掌声;还有人认为,辩护人赢了名气,赢了未来的收入预期。公众赢了,除了看免费大片,还顺带普及了法律常识……
吐槽还在继续。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偷换概念。对原文第2段中“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将其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中的“其”字理解错误。“其”不是指代“史前留传下来的宗教祭祀活动”,而是指留传到周公时代的“礼”。“礼”起源于“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但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损益”后,到周公时,“礼”不可能只是“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了)
2.B(曲解文意。“像周代那样只注重玉帛之类形式化的东西”错误,孔子反对把“礼”仅仅看作形式化的东西不是针对周礼而言的,也不意味着周代的礼“只注重玉帛之类形式化的东西”,不然的话,孔子就不会“主张恢复周代礼乐”了。)
3.C(无中生有。“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碰撞最为激烈,也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弹性与包容性”无中生有。原文只是列举了学说或文化冲突的几种情况,并未表明哪种冲突最激烈,哪种冲突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弹性与包容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A(据句意和上下文,“复上……复死”,判断句“是……也”,“以奉天意”是“以礼绝贺”的目的)
5.D(文中没有“朝廷的聘用”一意。)
6.B(山阳太守监视刘贺,是因为汉宣帝即位之初心理忌惮刘贺,扬州刺史的行为属于告密之举,均不是因为刘贺“嚚顽”。)
7.(1)身穿短衣大裤,头戴一顶惠文冠,佩玉环,头顶插着簪子,手持木简小步快走前来接见。(得分点:第一个“衣”,名词用如动词,穿衣,1分;第一个“冠”,名词用如动词,戴帽子,1分;簪,1分;谒,1分;译出大意,1分。)
(2)以前你被废时,为什么不坚守不出宫来,斩掉大将军霍光,而听任别人夺你的印玺呢?(得分点:见,表被动,1分;省略句、反问句各1分;译出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昌邑哀王刘赙册立于天汉四年,在位十一年薨逝,其子刘贺嗣立。后来昌邑王刘贺接受皇帝的印玺,承袭了皇帝的尊号。在位二十七天,行为*乱。大将军霍光与大臣们进行商议,然后禀告孝昭皇后,废除了刘贺,把他放回吕邑故地,赐与他汤沐邑二千户,原来做昌邑王时的财物都还归他。昌邑王的封国废除,改为山阳郡。
大将军霍光另外尊奉立了武帝的曾孙,这就是孝宣帝刘询。刘询即位后,内心忌惮刘贺,元康二年他派遣使者赐给山阳郡太守张敞用玺印封记的文书说:“皇帝命令山阳郡太守:要谨防盗贼,察看往来过客,但不得泄露所赐玺书!”张敞于是逐条上奏刘贺的生活起居,以说明刘贺被废黜后的表现和效验,奏章说:“我进入宫中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原昌邑王年龄二十六七岁,形貌的特征是有青色,小眼睛,鼻的末端尖而又低,眉毛胡须很少,身体高大,腿患风庳病萎缩,行走不便。身穿短衣大裤,头戴一顶惠文冠,佩玉环,头顶插着簪子,手持木简小步快走前来接见。我与他坐在中庭谈话,同时查点他的妻子和奴婢。我想试探他的想法,便以恶鸟之事来触动他。我说:‘昌邑枭很多。’他回答说:‘是的。以前我西到长安,竟然没有一只枭。待我归来,东到济阳,就又听到了枭声。我观察故王从服装到语言乃至他的起跪动作,有些痴呆不大聪明。”皇帝由此得知刘贺是不值得顾忌的。
第二年春天,就下诏说:“骨肉之亲,分开而却不能断绝关系。封前昌邑王刘贺为海昏侯,给他世代食禄的田邑四千户。”侍中卫尉金安上上奏书说:“刘贺是上天所遗弃的人,陛下最仁义,又封他为列侯。刘贺是愚昧顽钝而又被废黜的人,不应该让他去行尊奉宗庙、朝见天子之礼。”请奏之事被允准。刘贺回到他的封国豫章郡。
几年之后,扬州刺史柯上奏章说刘贺与原来的太守的卒史孙万世勾结,孙万世问刘贺:“以前你被废时,为什么不坚守不出宫来,斩掉 大将军霍光,而听任别人夺你的印玺呢?”刘贺说:“对。我当时失策啦。”孙万世又以为刘贺将在豫章郡被封为王,不久做列侯,刘贺说:“我将如此,这些话不应该就说。”有关部门查询验证此事,向宣帝请求逮捕刘贺。下诏说:“削去食邑户三千。”不久刘贺死去。
豫章太守廖上奏说:“海昏侯刘贺死后,上报官府的继承人是他的儿子刘充国;刘充国死了,又上报其弟刘奉亲;刘奉亲也死了,这是老天断绝他的后嗣啊!陛下圣明仁慈,对刘贺恩惠甚厚。应该遵照礼制结束刘贺的爵封,以遵行天帝之意。请求下交有关官员商议。” 商议结果都认为不应为刘贺立嗣,封国废除。
汉元帝即位后,又封刘贺的儿子为海昏侯,传子又传到孙,现在还是列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相同点:《蜀相》通过写三顾茅庐、定计天下等事件,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3分)本诗尾联借诗人感叹自身,姑且吟诵《梁甫吟》,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意,并希望自己也能够有诸葛亮那样的际遇。(2分)
9.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他乡的漂泊与伤感(2分);国家万方多难的忧国忧民之愁,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 2分);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主,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2分);为君主无道、任用*佞而伤心(2分)。(答出3点即可)
解析:为何而伤,本题的回答一要立足诗句,二要联系背景; 诗人登楼所看之景与此时诗人自身之痛的对比;国家危难与自身之痛的对比,抓住这几点,再结合诗句 不难回答本题。
鉴赏作者的情感要做好下列几步,(1)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2)了解诗歌语言,琢磨诗歌中的形象,领会景物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3)抓住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作者感情变化。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1)我决起而飞 抢榆枋而止(2)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3)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错字,别字,漏字,添字,该句均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1.(1)C、E(选C得3分,选E得2分,选B得1分。C项,小说在从容的铺垫和渲染中,八岁的小女孩陈亦饰成为人选。已封笔的吴大师当场欣然作画<一只灵动的猫跃然纸上>——这也是主办方的愿望。吴大师当即将画赠送给小女孩。小女孩说:爷爷,您还没有落款盖章呢!吴大师显然没有带印章。小女孩进而说:爷爷您不盖章,这画就不值钱。吴大师惊叹:啊?A项并非“交代社会背景”“渲染”的是喜庆气氛,目的还是通过倒叙方式,引出下文;D项“省领导的出现”只是对事件的重视和对画家的尊重,也未点明吴老先生最后一次作画的缘由,这两项理解分析不恰当。B项主要不是人文关怀,E项“增加了讽刺的效果”不够全面。)
(2)悬念一:为什么修复宋代的吴家大院?
悬念二:能找到搀扶吴大师的小女孩吗?
悬念三:小女孩能让封笔十年的画家“留下墨宝”吗?(每项各2分)
(3)为上文选择一个陪同吴大师的小孩颇费周折而释悬,并通过她的以下行为,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和渲染:(2分)一是在 一次“未来之星”的绘画比赛中,小女孩未能获名次,她竟然勇敢地向局长请求再增加她一个;二是给吴大师表演她画《春燕衔泥》,实为各方辅导她练习了一个来月。(2分)
(2)她的画成为“诱饵”,用她的画钓大师的画;结尾小女孩的“爷爷,您不盖章,这画不值钱。”这句话,点明了小说所要讽刺的社会现象。(2分)
(4)示例一:画家惊叹于孩子小小年纪就沾染了世故和铜臭。(2分)在《画》的结尾,陈亦饰小朋友一语道破天机:“爷爷,您不盖章,这画不值钱。”高雅的艺术一旦蒙上了铜臭,污染的不仅是艺术本身,更是人们的心灵,特别是下一代的心灵。这是“救救孩子”的惊叹。(论述4分)
示例二:画家隐隐感到自己掉入了一个精心布置的局,美好的还乡之旅因此大煞风景。(2分)政府精心布置了一个局:恢复、重建名人故居,让小女孩的画成为“诱饵”,用小孩的画钓大师的画。(论述4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3分)
(1)A、B(C选项对邓德顺低价供水的原因分析错误。收费低不是因为设备简陋,而是因为邓德顺一意为村民做好事。D“为了使石敦友家用上水”与文意不符。根据文意,石敦友家一楼能用水,二楼因水压不够用不了水。邓德顺买抽水机是为解决向二楼供水的问题。选CD项不得分。E项,还有“家人的支持”,不够全面。)
(2)①高庄村存在吃水难问题。②他随父亲挑水的经历使他萌生引水梦。③石邦禄挑水摔折了腿,这促使他更坚定了引水的决心。④村里人对他们家很好,他感激村里人,想为村里人做些事情。(每个要点1分)
(3)通讯记录了如同森林里的一颗树一般的普通退休老人邓德顺,20年间为铺设引水管道做了不懈的努力:①1997年,邓德顺筹集资金,铺设露天铁质水管。②1999年,邓德顺筹集资金,铺设露天白塑料管。③2004年,邓德顺筹集资金,铺设坚固的铸铁管。④2008年,邓德顺卖房筹钱,在地里铺设质量较好的PE胶管,解决了高庄村吃水难问题。(每个要点2分,答对3点即可)
通讯展示了邓德顺老人的风采:为解决一个山村的吃水难问题的“引水梦”,传递着正能量,体现了时代的新气象、新变化。(2分)
(4)①以退休老人邓德顺为报道对象,着重反映他的思想、言行、事迹,使社会各界了解邓德顺的事迹,向邓德顺学习,传递正能量,并以其人物精神面貌感动、教育读者。②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报道,鼓励那些像邓德顺一样立志为民办实事的干部和群众坚持目标,克难奋进。③通过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报道,引起社会和相关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每个要点2分,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
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3.A(“脱颖而出”,颖;尖子。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只能用于人。据下文,句1应填“脱颖而出”。“捷足先登”,捷:敏捷。足:脚步。行动敏捷,先达到目的。比喻行动快的人先达到目的或先得到所求的东西。据句意,句2应填入“捷足先登”。“先拔头筹”也说作“拔得头筹”,指在比赛的环节中首先抢得好的机会,获得优势等的意思。该词语的适用范围为“在比赛的环节中”。因此,句3应填入“先拔头筹”。)
14.B(A项,“发展了……路线”“发展了……知识产权”搭配不当;C项,“涵盖”和“包括”重复,“交通、环保、养老”和“创新”不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D项,“由于……因素”,成分赘余,可以删除“因素”,或者将“因素”改为“问题”一类的词语,使之与“由于”搭配。)
15.A(从语意前后连贯,主谓一致,句 式整齐,音节和谐等角度分析)
16.第一处横线;贴切生动的比喻,一下子拉近了与欧洲观众的距离,大大提升了交流效果。(2分,大意对即可)
第二处横线:文化交流的深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方能否在文化内涵、影响甚至时间节点上,找到微妙的心理共鸣。(3分,大意对即可)
17.在此画中,画家描绘了诗人凝思赋诗的情景(2分):在两棵古松下,诗人席地而坐,溪水三面萦绕,缓缓流去,似闻水流之声。(2分)诗人凝视远方,深思冥想,面对残秋的肃杀, 左手扶膝,右手执笔,书童研墨于身后,对岸的白鹭似乎触动诗人某种情感。(2分)
(首先,题干中的“《临清流而赋诗图》”,提示答题时要联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其次,要分析画面中的人、物与作品主题有何联系;三是描绘画面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注意详略关系。)
六、写作(60分)
观点一:庭审直播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法治的精神,体现了公检法敢于直面挑战的担当。对关注此案的公众来说,这也是一堂生动的“普法课”。直播将庭 审放置于公众的显微镜下,先进的传播手段,让公众见证了法庭辩论的魅力,也体现了我国司法改革的进步。
观点二:同样要看到的是,作为法治的“重要气质”,庭审辩论为我们展示了什么叫法治的程序价值。法治的精神告诉我们,正方和反方同样值得尊重。正是因为存在“黑色是白色”的反驳,证明黑色是黑色才更有意义。
观点三:真理越辩越明。无论是公众的反应,还是基于辩论本身的意义,辩护方的充分准备依然值得“喝彩”。有了他们在每个环节上的较真,在每个细节上的“挑刺”,事件的本来面目才变得更加清晰。就算快播有罪,也不能剥夺他们为自己辩护的权利,就算你相信快播有罪,也要为这个团队精彩的辩词报以掌声。暂且不论快播是否有罪,尊重程序、尊重辩护,这才是法治。
观点四:违法不违法,不看谁更伶牙俐齿,快播的辩护不配赢得掌声。
观点五:“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这应该是今天中国互联网业界和全社 会的共识。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为人民群众生活提供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会为一些人不当谋利提供条件,为一些人从事犯罪活动提供手段。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任何突破法律底线的行为,都应受到制裁。这跟庭上话语多么煽情伶俐没有关系,跟庭外多少人围观亢奋也没有关系。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
说明:
Ⅰ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义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Ⅱ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 ,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 ⒀材料新鲜 ⒁构思精巧 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⒃有个性特征
Ⅲ 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Ⅳ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确认抄袭的,“基础等级”要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