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简述学前儿童认识活动发展的特点.
2.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有哪些阶段与特点?
3.什么是社会性和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4.简述新时期幼儿园双重任务的特点.
5.游戏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学前儿童的认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较多地依靠直接的感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停留于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幼儿住的事物也是依赖于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其思维活动也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
(2)表象活跃.表象虽然不是实际的事物,但它是直观的、生动形象的,因而表象也有具体性的特点.幼儿头脑中充满了具体形象.
(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整个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的、形象的,但是,5~6岁幼儿已明显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这个阶段幼儿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的掌握有所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也明显地发展起来,他们回答问题时,不单从表面现象出发,还能从较抽象的方面来推断事物的因果关系.
2.答: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对于学前儿童而言,主要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的发展.
(1)第一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这个阶段孩子已经能区别出一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就说明他已经具有性别概念.儿童的性别概念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性别的认识,二是对他人性别的认识.儿童对他人性别的认识是从2岁开始的,但这时还不能准确说出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大约2岁半到3岁左右,绝大多数孩子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性别.同时,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关于性别角色的初步知识,如女孩要玩娃娃,男孩要玩汽车等.
(2)第二阶段.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3~4岁).此阶段的儿童已经能明确分辨自己是男还是女,并对性别角色的知识逐渐增多,如男孩和女孩在穿衣服和游戏、玩具方面的不同等.但对于3、4岁的孩子来说,他们能接受各种与性别习惯不符的行为偏差,如认为男孩穿裙子也很好,几乎不会认为这是违反了常规.这说明他们对性别角色的认识还不很明确,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3)第三阶段.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孩子们不仅对男孩和女孩在行为方面的区别认识越来越清楚,同时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如男孩要胆大、勇敢、不能哭,女孩要文静、不能粗野等.但与儿童对其他方面的认识发展规律一样,他们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也表现出刻板性,认为违反性别角色习惯是错误的,并会受到惩罚和耻笑.如一个男孩玩娃娃就会遭到同性别孩子的反对,认为不符合男子汉的行为.
3.答: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行为方式.例如,对传统价值观的接受,对社会伦理道德的遵从,对文化习俗的尊重以及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
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自然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它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儿童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
社会性可以说是一种静态形式,而社会性发展则是动态的过程,是一种逐步建构的过程.新生儿只是一个具有人类生理结构的生物人,不具备社会属性.客观世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他们不认得生活中的任何东西和任何人.上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后,在老师的教育下,孩子们逐渐接受社会的各种道德行为规范,并将这些道德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自觉遵守.这就是一个生物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亦即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
4.答:我国幼儿园具有为幼儿和幼儿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之一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其二是"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新时期幼儿园双重任务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幼儿身心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使社会进入了以知识、信息为主要生产动力的时代.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这一切使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幼儿教育必须从素质教育入手,对教育思想、内容、形式、方法等全面地进行改革,否则,幼儿园是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使幼儿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的.
(2)为家长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幼儿教育机构类型单一、服务范围狭窄、机制不灵活的现状就不可避免地会和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客观上要求各种幼儿教育机构在办园形式、管理制度、收托时间、保育范围、运作机制等各方面更灵活、更方便、更能适合家长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特点和需要.
(3)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不断提高,要求幼儿园具有更高的教育质量.幼儿家长通过耳闻目睹,对幼儿教育在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他们不仅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吃得好、长得好,更希望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幼儿园质量的高低成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成了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幼儿园只有教育质量高,才会生源充足、家长满意、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5.答:(1)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幼儿从事游戏,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由于游戏形式、材料和过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使他们对游戏产生兴趣,主动去进行游戏,在其中去寻找快乐.
(2)幼儿游戏具有趣味性.趣味性是游戏自身固有的特征,每种游戏都含有趣味性,正是游戏的这一特征,给幼儿的精神和身体带来舒适.
(3)幼儿游戏具有虚构性.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真实的生活.
(4)幼儿游戏具有社会性.幼儿并不是天生就会做游戏,游戏不是幼儿的本能活动,只有当他们的体力和智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才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