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招聘# 导语】在当下的海归创业潮中,一方面,各级、各地政府的支持力度颇大,有的地方还出台了一事一议、因人设岗、上不封顶等政策;另一方面,大学科技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随着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和“新工科”概念的提出,大学科技园在助力海归创业方面也采取了多种举措。---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您提供的信息,欢迎阅读。
校友经济帮了大忙
海归创业方兴未艾,校友经济如火如荼,各项措施多路并举,产学研实现深度融合。据北大科技园副总裁王国成介绍:“截至2017年底,北大科技园累计孵化海外人才创办的企业300余家。目前在园的海外人才创办企业达55家,其中13家企业已获得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北大科技园里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北大校友创办的,北大校友圈里也有很多投资人和投资基金负责人,他们则能够为校友所创办的企业发展持续‘输血’。”
赖力鹏是校友创业的代表之一。他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多年前由北大引进回国。回国后,通过北大科技园实现了产学研用的转化,创办了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晶泰科技”)。截至目前,“晶泰科技”已经获得腾讯、真格基金、峰瑞资本数千万元的A轮投资,以及来自红杉、Google、腾讯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成为全球AI+制药领域获得融资的创业公司之一。
北京理工大学也积极为校友提供创业平台。据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副总经理郑云介绍:“北京理工大学拥有众多海外校友,设有海外校友服务平台。以海外校友服务平台为纽带,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汇聚了一大批留学归国创业的校友。例如,光电学院96级校友、剑桥大学博士孙刚,在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创办了汉朗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多稳态液晶产业化。”
学科+企业推动海归创业
有些海归回国后直接投入创业,也有一些海归选择回国后先回高校,边教学边开展科技创新,然后再根据科研成果转化的需要开始创业。与其他创业海归相比,身在高校的海归在创业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往往更注重自己的科研成果与所在高校学科发展的融合。据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陈柏强介绍,该校借助近年来国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一系列政策,探索出学科性公司科研成果转化新模式。他们将教师纳入科研成果转化链条中,鼓励并支持教师依托学科优势在岗组建团队创业。自2010年以来,北京理工大学共创办了理工雷科(现上市公司“雷科防务”)、理工华创、理工新源、理工华汇、理工导航等15家学科性公司,有力推动了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和学科发展。
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学科发展的过程中,留学归国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2012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的黄广炎副教授,回国后将国际学术的前沿成果与产业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在柔性防爆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并在学校的支持下,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方式将创新成果推向市场。
学校与当地政府合作密切
海归创业不仅要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更要扎根中国大地,同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现在,校地合作已经成为海归创业与地方发展相结合的良好形式。
北大科技园目前除了北京本部外,还联合各地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建具有特色产业聚集效应的地方分园,在河北省、陕西省、江苏省、浙江省、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开办了地方分园。北大科技园还通过“搭建网络化的平台结构、平台化的流量入口”,在国内外布局地方分园和专业垂直纵深的孵化平台,为创业海归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甚至实现了“飞地孵化”,即项目初始期在北京孵化,培育成熟后向产业条件匹配的地方园区“移植”。以这些分园为依托,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的支持下,北大科技园已连续举办5届“创启未来”国际青年科技创业大赛,并建立起筛选、辅导、投融资、资源对接“从第一步到每一步的双创服务体系”,孵化出佳格天地、晶泰科技、赛福基因、人加智能机器人等一批优质项目。
引才生态强调精准引进
海归创业生态是多样的。促进海归创业,引才是关键。对此,各高校出台了各具特色的举措。外交学院的涉外创新创业成长营,除了针对港澳台企业,也对海归企业提供创新创业辅助服务。王国成对此深有感触:“10年前,我们就对创业海归提供落户服务、免费住房、子女入学、10万元红包等优惠政策。现在,创业海归更多了。这时,如果再照搬之前的优惠政策肯定不行。要想发现、吸引、留住创业海归,硬件和优惠政策固然重要,但最关键的是提供能够解决海归创业痛点的服务产品。”
北京理工大学在这方面就有很多支持措施。北京理工大学人事处处长阎艳介绍说:“学校建立了灵活的用人机制,通过专职和兼职聘任等方式,将优秀海归人才引进到布局全国的校地合作平台上。将海归人才纳入学校人才体系,有利于海归将创新创业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学校设立了科研成果转化类的职称序列。对于创业的海归教师来说,其成果转化的业绩是能够纳入到职称考核体系中的。”
高校助力海归创业 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