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导语】语文难学,作文对许多同学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每个人都想夺得作文高分,但作文得高分,却比数理化的大题要难。很多同学感觉作文是虚无缥缈的,是要靠碰运气的,而且写好作文是要靠天赋。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作文写好,就增加了许多心理上的畏惧和阻力。©文档大全网整理了高考优秀作文范文三篇供大家鉴赏,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新时代,新文化
文明自古以来就经历从蛮荒愚昧到文明开化,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文明之间的进步是巨大的,是人类日新月异的巨大变革。文明之间的交融与冲击并不一定是和平的,有时也是暴力血腥的。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世界贸易的交流沟通,但也产生了黑奴贸易的罪恶行径。当然,寒冷的冬天终会过去,文明的世界将春暖花开。世界的未来应该是多元,平等,包容的,人类也应是多彩多样的色彩。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借鉴的价值。西方社会的海洋文明,东方社会的农业文明,以及古老的奴隶文明。世界从来不是单一文明的舞台,而是各种各样的民族之林。民族之林如果只是一种样子,那么也就失去了一些活力与色彩。世界需要多元化的发展。
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而有交流借鉴的前提。西方文明来自工业文明,在近代冲击着农业文明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业文明在于海洋文明交流沟通时不应有自卑的怯懦,应该保持不卑不亢的从容与安然。平等是我们可以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也是我们可以营造一种自由积极的精神氛围的前提。
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借鉴的动力。中华文明以开放自由为宗旨,一直以中西结合,相得益彰。蔡元培在建校之初便以多元包容的态度,广纳封建儒生与新兴学者,让新旧思潮共聚一堂。师生之间相互讨论,唇枪舌剑。这些种种,都让学校思想焕然一新,中华文化发展壮大。
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需要平等的理念和开放的心态,中华自从大唐以来,便于世界文化紧密结合。大唐天子平等对待各族人民,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海外各国。受到了蒙古等塞外游牧民族的广泛赞誉,并得到海内外的一致赞誉。
以史为鉴可以让我们更加的明智,对于新时代下的外交,我们同样要不卑不亢,以一颗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新问题,并以包容的心态去积极面对各个民族。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该更加的积极主动的面对新时代,新社会,无论是面对来到本国的留学生,交换生,还是以留学生,交换生的身份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我们都应该更加的平等,多元,包容的去面对。
新文化,新时代,我们青年准备好了。
奶奶
“奶奶,不要走,我会很乖的。”
“囡囡,人都会走的,不要哭了,笑一笑。”——题记
幼时的记忆,总是在那一片竹林。在那里梳头,在那里看日落,在那里荡秋千。奶奶总会在一旁笑着看我疯疯癫癫。有时,同住在爷爷家的哥哥会”欺负”我,奶奶总是装模作样地嗔怪哥哥,一边把糖果、饮料向我手里塞,笑得一脸皱纹地安慰满面坎坷的我。
妈妈现在总说,还好当初把你接了回来,不然肯定成一个胖丫头。
对啊,奶奶总是宠溺着我。她会做很多好吃的东西,买来好多零食,毫无节制地让我吃,还笑着说:“囡囡,真是好胃口。”
许多年华就在打打闹闹中流逝了。
许多快乐就在嘻嘻哈哈中消逝了。
羽化成无边的思念。羽化成无际的泪水。
沿着细碎的小路,一路阳光伴随一路思念。奶奶的笑颜仿佛在昨天,却不知时间已悄悄流过四个春秋。
脚步越来越快,跌跌撞撞地走着,似飞一般,只盼望见到那灿烂的笑。时间静止在了见到奶奶的那一瞬,她那么安静地躺在那张曾经和我一起睡过的床上,宛如婴儿般酣睡着。
思绪混乱了起来。犹记得四年前,奶奶送我走的那一天,雪下得很大,我与她共撑一把伞在车站等着。
伞我硬要自己拿着。因为我知道,如果让她拿,她会让自己淋湿,换一个温暖的我。
“囡囡,要回来看我啊。”
“奶奶,囡囡会的,囡囡回来时,奶奶要做吃的东西等我啊。”
“嗯,一定要来啊”
车到了,奶奶的身影渐渐远去,那句”一定要回来”却在耳边回响着。
回到了家,学业开始繁忙起来,各种考试、考级接踵而来,再没去看过她。与她的也渐渐被时间风化。
然后的某一天,刚从书堆里抬头的我被告知奶奶病重……
“骗,骗人的,奶奶,你醒醒啊,你是不是气我四年没来看你,奶奶,我回来了,你怎么不给我做好吃的东西啊……”
我疯了一般,一会儿大叫,一会儿喃喃自语。其他人看我这样,只是摇头,不再说话。
“囡、囡……囡?”
“奶奶,囡囡在这儿,囡囡在这儿。”
“对不起,没能给你做好吃的东西……“
“不,不奶奶,你起来,你快起来。”我握住她的手不停地摇晃着,泪珠滚落一地,“奶奶,你不要走……”
“傻孩子,”奶奶笑了,又是一脸的皱纹,“人都是要走的,能见到你,奶奶已经很知足了……”奶奶闭上了眼睛,带着笑。
“奶奶,奶奶,奶奶……”我笑了,笑得忍不住落泪,“奶奶,囡囡会好好的。奶奶,囡囡会笑得很灿烂的……”
漫步云端
还没有到达希思罗机场的时候就已远远望到与我生活十余载的故土截然不同的湛蓝天空。
悄悄打开舷窗遮阳板,外面是耀眼的世界。头顶是深邃的蓝色,下面是无尽的绵绵云层。云层时而像大团的蘑菇,时而似翻滚的波涛,时而如棉絮般一丝丝的飘在下面,时而厚厚的宛然雪后的平原一望无际。仿佛要给我们绽露它最美一面似的,不断地变幻着,翻卷着。
走出飞机再一次仰望方才专注于的碧落琼苍。真真是极美好的。不是江南水乡弥漫忧伤的浅浅鱼肚白,也不是日落朝霞漫天飞扬的红紫青蓝。它蓝得令人心悸,像铺着纤尘不染云毯的天国之路,隐隐在罅隙间瞥到的飞机翱翔天际也仿佛是象征和平的洁白飞鸽。
没有美瑛拼布之丘的规整缤纷,英格兰漫山遍野的鹅黄淡绿和紫罗兰,野性却又不失清新,磅礴而又恬静。就像是上帝油画板上的一部分错落人间,撒下最明艳的瑰丽图案。我无幸下车走在开满油菜花的原野上,踩着松软的田地,却已经可以在恍惚中望见草地上星星点点散落着的肥大的羊群和牛群,它们慵懒地憩息在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上,肆意享受着夏日独有的清甜气息。
我就这样踏上远赴他乡的异国之旅,窥探曾辉煌无比维多利亚时代日不落帝国的个中奥秘。
Chapter1莎士比亚的拥抱
素有耳闻莎士比亚在戏剧上的卓越成就,但真到被他剧中的人物魅力所折服,还是要看了《哈姆雷特》以后。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超越时代的误差,他就像从丹麦古代穿越而来的神秘王子,走进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末年的*英国社会。
我不知道是谁先把shakespeare译成莎士比亚的,但那人一定是个满腔浪漫情怀的文艺者。时间就像是指尖沙,顺着指尖的缝隙悄然地流逝,而那草字就像是新生的藤蔓,承载他一生的梦想,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指间沙的流逝缠绕着墙壁向上爬。
我来到他青年时期为他奠基一生文学基础的小镇,那些慕名而来的、或者是慕名而未曾来的,都快忘记小镇的原名,只知道那个地方是“莎士比亚故乡”。而小镇上的人们,小镇上的建筑摆设似乎都未曾为了这个伟大的戏剧家而有所变化,他们一如既往的淳朴,一如既往的欢乐,只是在眉宇间夹杂的自豪和骄傲仿佛融入骨子里的血液挥之不散。
莎士比亚的父亲曾经殷实的家底提供他挥霍的资本,他的故居宽敞闲适,却并不奢华。只要是家,有这一家人的温暖情意,又何患素朴,甚至简陋。
走进他故居的花园,已是盛夏却仍旧花团锦簇,蜂拥蝶舞,风情旖旎之至。如火的、似雪的、宝蓝的、浅紫的,朵朵绽放,直迎着咄咄逼人的日光;淡绿的、草绿的、深绿的、墨绿的,叶的衬托,愈发显得娇艳不可方物。
一切都仿佛是他生前一样美好。我似乎可以想象出他就是在这苑花丛中成长,从童年奔跑着一直长到青年,从这蜂蝶翩翩中喷涌出源源不断的灵感汇入他的书中,并写下不朽的诗篇。直至死后,他依旧用这21克重量的灵魂守护着这片土地,才让丛中的鲜花依旧语笑嫣然。
莎士比亚说,时光会刺破青春的华美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没有什么能逃过他横扫的镰刀。而这短暂的与莎士比亚灵魂式的拥抱,也不过是仲夏梦一场而已。
Chapter2那一场异国的邂逅
我极喜林徽因,喜欢她波澜不惊,喜欢她人淡如菊,喜欢她一曲人间四月天的绝唱。
康桥,英国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林徽因和徐志摩人生的转折地。他们曾经偎依在桥头,筑过彩虹般的梦,曾经一起将船只划向浩渺的云水,以为这样就可以不必记得来时的路。康桥,徐志摩和林徽因的康桥,给过他们美好的相拥,留下他们华丽转身的背影,也记住他们多情的回眸的康桥。
那年的徐志摩一定不知道,当他在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当了一年的旁听生后,面对康河景色写下的《再别康桥》完成了日后中国人对这所顶尖大学最早的启蒙。
那年读徐志摩诗的我也不知道,我会在人生最灿烂的豆蔻年华里来到我所崇敬的诗人的母校一窥剑桥的宏伟风采,乘一叶小舟漂流在与他那么近却又那么远的康河之上。
假日里,没有学生在岸边捧着图书馆的藏书专注地看,却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撑着长篙,在这里寻梦。尽管河面上川流不息,却没有人喧嚷嘈杂,生怕惊扰了学院的庄严肃穆,惊扰了水上自由的野鸭。
水中疏疏朗朗的藻体,壁上密密实实的苔藓,把池水染得碧翠。正应了那句,“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阳光透过柳叶间的缝隙,在地上折出金色的夺目的光斑,许是来得太早,并未感觉到杨柳像夕阳下的新娘一般,倒觉像是羞怯袅娜的少女,有一种轻灵和鲜妍的美丽。
徐志摩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从这所大学走出的学生来自各个国家,也成为了各个领域的翘楚甚至泰斗。如同那句话,“今天我以剑桥为荣,明天剑桥定以我为荣”。剑桥大学孕育了无数的伟人,达尔文、威廉·哈维,丘吉尔、尼赫鲁……桃李硕果,遍布天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如徐志摩坐在船头吟诵,伫立在别离的路口,平静地道声珍重。
有时候,我们像鱼缸里的鱼,想说的很多,一开口就化成了一串省略号,最后都默默地留在了心里。
再次抵达希思罗机场,再次坐上维珍航空的飞机,似乎还能感受到来时的内心激昂。机翼在空中掠过好看的弧线,我漫步在云端。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新时代,新文化.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