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导语】由观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一般来说,观后感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卖关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2021年央视春晚观后感参考范文素材大全,供大家的品读。
【篇一】2021年央视春晚观后感参考范文素材大全
如今瞬息万变的新媒体社会里,信息爆炸和信息过载已成为让人困扰之事。人们时刻都有太多的内容可以去选择,太多的视频需要去欣赏。譬如最近两年春节期间,单单刷朋友圈和抢红包就够大家忙活一阵的,谁还有工夫真正去看春晚?更不消说像十几二十年前看春晚时那样,不少人都是很投入地从头看到尾,甚至连结束时的片尾字幕都一字不落。如今,这样的场景再难看到。
是的,在当下这样一个崇尚效率和竞争的时代,物质日渐富足,信息极大丰盈,工作压力前所未有,家庭负担与日俱增,人们普遍感觉生活节奏是如此之快,一年的时光仿佛转瞬即逝。似乎还来不及从上一个春节假期中抽离,新的一年又将来临。无怪乎一些人感叹年味一年比一年淡,春晚一年比一年难看。更有甚者大声疾呼干脆取消春晚算了。理由似乎也很充分:每年浪费那么多人力物力财力,却没几个人真正在意和欣赏,何必还劳师动众提早好几个月准备,还连续多次彩排,甚至还要备播,这不是耽误工夫吗?
看似有理,窃以为其实不然。试想一下,每到春节,我们很多国人不远千山万里,无论乘坐飞机火车还是搭乘长途客车,抑或自驾摩托车,春节一定要赶回家。哪怕只待一天,也一定要与父母和家人团聚。君不见,每到春节前夕,人类历规模的短时迁徙运动都会重复上演。这是为什么呢?按照前述逻辑,不就是为了见一面吗,何必非要都挤在春节这么一个时间段,平常不也可以回去团聚吗?实在不行,现在网络如此发达,打开微信视频交流一下不就可以了吗?显然,其中内涵并非如此简单。
因为这不是一般的节日,这可是“过年”。在中国人眼中,这是一年之中的节日,也是最值得全家守候与呵护的时刻。过年究竟是过什么呢?过的是一种感觉,过的是一种年味,过的更是一种亲情和文化。想想大年三十晚上,一大家人围在桌旁,包饺子吃年夜饭,顺带谈谈一年的见闻、亲历和感受,也顺便看看春晚,这种阖家团圆的感觉是不是我们心中最幸福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不是早已在你我心中根深蒂固?
这样一看,你可能突然发现,原来春晚就像大年三十晚上的团圆饺子和年夜饭一样,不经意间已演变为过年的一部分,幻化为一种绕不过去的乡愁,更成为一种深埋在心底的仪式。因此,我们对于春晚的寄托,或者说是一种希冀,可能并没有太高的期望值。就是能有这样一档节目,让全家人都有理由有机会在过年的时候坐在一起,去围观品评,评头论足,借此互相交流。达成这样的价值足矣,并非一定要拥有怎样的艺术高度或者审美境界。
换言之,总有一些文化会随时间的流逝逐渐成形并且沉淀。尤其在快速变动的新媒体传播环境和急剧转型的社会中,春晚这种仪式感可能更重于内容。就像腊八节要喝腊八粥,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夜一样。从1983年开始播出到现在,春晚走过了35年的历程;可以说已成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的成长记忆当中一道不可缺失的印痕。这道印痕早就牢牢刻上了春节和年味的标签。就像电影界的奥斯卡,抑或音乐界的格莱美。很难想象在全球华人心中的春节仪式中,如果缺了春晚会是什么样子。
很明显,若没有了春晚,我们过年不仅会少了一些聊天交流的谈资,评论的佐料和批判的靶子,也少了一道文化娱乐的“年夜饭”。从内心深处来看,或许真正缺失的是一种过年的味道,一种早已内化为春节文化的仪式。
【篇二】2021年央视春晚观后感参考范文素材大全
《春节序曲》开场,《难忘今宵》结尾。央视春晚的文化品牌,经过几十年的打磨和沉淀,早就深入人心,融入了生活,成为春节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春晚早就成为春节的标配,成为一种新的传统文化。鲜明的主题,快乐的基调,对民族团结的讴歌,对家国情怀的强调,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真善美的弘扬,让春晚成为一年中中国最重要的一个文化场景。岁月不断更替,春晚永远不老。在喧天的锣鼓和满天的礼花中,春晚穿越时空而来,共同陪伴一代代人和祖国一起成长、进步,而从春晚的形式和内容的变与不变中,感受生生不息的时代脉动,建构与之偕行的共同记忆。
数亿人同时收看春晚,喜爱春晚,早成为一种文化习惯,春晚的意义在于那个特殊的时段里特殊的角色,其功能已经不仅仅于娱乐和欢庆,而在于一种不可忽视更不可缺少的存在,这就是春晚几十年积淀的文化力量,这就够了。
今天,随着传播技术的发达,娱乐文化的繁荣,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文化消费途径和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自信的进一步确立,全社会审美水平的提高,能做出让人满怀期待、让人欢乐不断的节目已实属不易。一台春晚,要容纳太多的内涵,关照社会的方方面面,满足层次不同的各类人群的审美愉悦,越来越像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正是如此,对春晚本身、春晚节目的大讨论仿佛是一种补充,将几个小时的春晚延伸出更多的附加享受。
这些年,无论是从形式和内容,春晚都在不断创新。创新是为满足人民群体日益增长的文化审美需要。但别忘了,春晚也是一档要调众口的大众文化节目,其本身就承载着诸多难以承受之重。仁者要仁,智者要智,乐者要乐,志者要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要把这一桌年夜大餐做得人人满意,还真是挺难。
就像今天的中国人,对年夜饭的期待,已经不仅仅是舌尖上的享受。那种过年才能吃上的菜,早就成为日常消费,但年夜饭的意义不是味蕾的满足,而是亲情的沟通,家的共鸣,团圆的味道,乡愁的消解。所以,大家对春晚的期待,就如同在大年夜盼望一位老朋友的来临,烘托气氛,找点话题,一起乐呵乐呵。
而春晚也一直寻求在公约数上满足着广大观众。中国范儿,民族团结,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共同记忆,民心汇聚,这是中国人的共鸣,也是春晚想表达和给予的。
五洲同步,普天欢庆,春晚永远不老。历史感和时代感并相辉映,融汇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和记忆,红红火火的春晚即将来临,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篇三】2021年央视春晚观后感参考范文素材大全
今年的春晚号称是年味最浓,最接“地气”,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一次。新导演冯小刚首先在主持人和大腕演员的选择上就让人跌破眼镜。他不仅选择了大叔级的演员张国立做主持,成龙、梁家辉、黄渤、赵忠祥、倪萍、张明敏、李谷一等众多老明星也纷纷闪亮登场,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虽然布满了岁月的沧桑,却也增添了许多的亲切和温馨的感觉,尤其是最后一曲《难忘今宵》真是太让人怀念了,中国老百姓的特色不就是念旧么。
正因为念旧,当剧组用一双筷子拍出短片,把传统文化的继承、华夏血脉的认同、睦邻友善的帮助融入其中,在带出中国数千年的特色、味道时,更多的是带出了观众的热泪和情感。
晚会创意的节目还是《中国符号》,匈牙利Attraction舞团用配合默契而巧妙的人体组合摆出的背景图案,既体现了中国特色,又让人大开眼界。
晚会的亮点莫过于杨丽萍外甥女的旋转“串场”,15岁“小彩旗”四个小时的旋转表演,让观众的心从开场揪到了结尾,且不说那美轮美奂的四季变装,就一个小女孩这样持续做一个动作四小时就已让人叹为观止了。
相对这些创新,小品、相声类节目没有了本山大叔的表演,总还让人留了些遗憾,多了些让人吐槽的借口。无论怎样,春晚依旧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它依旧在我们的期待与纠结中成长、发展。
2021年央视春晚观后感参考范文素材大全.doc正在阅读:
2021年央视春晚观后感参考范文素材大全09-17
2017年山西环评师报考条件03-11
婴儿教育:跳绳能让孩子变聪明04-05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02-10
意大利移民的非工资性收入证明10-09
欲辨真伪作文800字12-24
2016优秀应届生求职自荐书范文大全03-05
五岁儿童经典的益智故事03-30
年终工作总结大会主持词范例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