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时间:2023-04-29 22:25: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 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文档大全网为你整理的《高一历史下册必修二知识点》,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

1.高一历史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1.地理条件

  (1)依托海洋: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环绕的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多海岸线与天然良港,为希腊提供了通向世界的便利通道。

  (2)相对孤立:重叠山峦和海洋阻隔,又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海岛上。

  2.城邦制度: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梭伦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②内容:他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

  ③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进行改革。

  ②内容:他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

  ③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②内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并参加公民大会;进一步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陪审法庭成为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加立法;十将军委员会不仅统率军队还参与政治;执掌城邦军政大权的是首席将军。发放参政津贴和“观剧津贴”。

  ③作用: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三、雅典民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1.进步性

  (1)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产生了许多文化巨匠。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2.局限性

  (1)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无权享受这种民主。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雅典民主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XX,成为XX、XX的隐患。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2.高一历史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1、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时间:14、15世纪

  地点:欧洲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

  标志:工场手工业产生

  2、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时间:16——18世纪

  3、最早走上殖民道路的国家

  西班牙、葡萄牙

  4、人文主义

  核心: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作用: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中,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3.高一历史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一、西汉

  (一)七国之乱

  1、原因:

  ①历史原因: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

  (郡国并行,上次青岛市摸底考试有一个郡国并行的看图题)

  ②直接原因:面对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贾谊、晁错等人上书,主张消减封国

  2、过程:公元前154年,汉景帝接受建议,开始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二)汉武帝改革

  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2、措施:

  ①建中朝(“中朝”(内朝)是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尚书令、侍中、常侍等职。原先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②设刺史(刺史是一种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

  ③推恩令(解析: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儿子也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郡守管辖。通过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实力,使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3、作用:

  ①积极: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皇帝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

  (注意与经济和文化相联系,文化上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上是由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所决定的;而经济上“重农抑商”也是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产生的。)

4.高一历史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1.中国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业而来的,农业的始祖是神农氏。

  2.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我国世界上是最早培植粟和水稻国家之一。

  3.五谷是稻、黍、稷、麦、豆;六畜是猪、马、牛、羊、鸡、狗。

  4.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铁技术,大大提高了当时农业生产效率,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5.牛耕开始于春秋后期,铁犁的应用开始于牛耕,西汉时牛耕得到广泛推广。

  6.唐代开始出现曲辕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7.中国古代的灌溉工具是翻车、筒车、其中翻车的改进者是马钧。起源于西汉时期的坎儿井是西域的水利灌溉工程。

  8.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有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和西汉的漕渠、白渠。治理黄河的工程师是王景。

  9.井田制开始于商代,鼎盛于西周,崩溃于春秋,井田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10.春秋各诸侯国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国力。的改革有管仲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这些改革的实质是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11.秦国的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至此,土地私有制完全取代井田制。取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12.土地私有制主要有: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三种形式。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土地兼并。

  13.宋代因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使两极分化更为激烈。到明清时,因商品货币经济的繁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14.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为限制兼并,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

  15.汉代农庄的劳动者与庄主之间形成了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汉代出现“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现象,说明出现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5.高一历史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一、苏联改革原因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主要改革活动

  1、赫鲁晓夫改革

  (1)内容

  政治改革:主要是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加大农业的投入;鼓励垦荒。

  工业方面,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精简机构

  (2)结果及原因

  收效甚微,因为: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对斯大林的功过没作实事求是的分析,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

  2、勃列日涅夫改革

  (1)内容

  政治方面: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同时提出扩大党内外民主,实行集体领导原则。

  经济方面: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工业方面: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2)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

  改革的结果,前期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

  比较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

  共同点:扩大企业自主权,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失败的共同原因: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对国情认识不清(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戈尔巴乔夫改革

  (1)内容

  经济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开始改革。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政治改革:

  戈尔巴乔夫在1988年首先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从宪法中删去了关于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文。同年苏共“二xx大”宣布要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等等。

  (2)影响:苏联解体

  三、苏联解体

  1、标志:1991年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苏联实际上解体。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的职务,苏联历史结束。

  2、原因: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根本原因

  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3、教训:

  一定要抓好执政党建设;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要从国情出发;要抵制和平演变和民主社会主义的侵蚀。

6.高一历史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刀耕火种一石器锄耕一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术。到了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东汉时,在某些地方一牛挽犁已经取代了耦犁(二牛抬杠)。

  2、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至今还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汉代素纱禅衣。汉代的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唐代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工艺水平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如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商代青铜器的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大,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汉代,冶铁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东汉初,杜诗创造出借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窑的青瓷(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和邢窑的白瓷(据说“天下无贵贱通行之”)相当。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在瓷器中名列前茅。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且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美术陶制品“唐三彩”曾风行一时。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窑闻名天下。

高一历史下册必修二知识点.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hBA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