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 导语】《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刘长卿③
日暮苍山④远,
天寒白屋⑤贫。
柴门⑥闻犬吠⑦,
风雪夜归人⑧。
注释:
①逢:遇到,遇见。
②宿:夜晚睡觉;过夜。
③刘长卿(约709年—约789年):唐代诗人。
④苍山:青色的山。
⑤白屋:贫民住的房子。因为没有油漆彩画所以叫白屋。
⑥柴门:用散碎木材或树枝做成的简陋的门。
⑦吠:狗的叫声。
⑧归人:指从外面回来的人。这里指房屋的主人。
译文: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
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
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江上渔者》。
2、请几名同学背。
3、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暮”“幕”“墓”。
(2)“贫”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分”,不要写成“”。
“蓉”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
“吠”“大”字上面不要丢点。
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 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天色将晚。
柴门: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2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
3、4句: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 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4、可根据诗的内容,试着画一幅“风雪夜归人”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5、练习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
(2)同桌互相背。
(3)集体背。
6、作业:
背、默古诗,试着给爸爸、妈妈讲讲古诗的意思。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让学生孤立地去理解诗句会比较乏味。所以,课题引入后,我就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教学设计中表现为“这些都是古诗里面所写到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吗?”。老师在放的过程中,学生所进行的`是具有创新性质的发散思维。在学生短暂的发散思维后,有探讨意义的问题果然在学生中产生了:图中头带斗笠,身披蓑衣的老人是谁?当时,有几个耍小聪明的同学就认为:既然古诗是诗人写的,那么最有可能图中的老人是诗人了。
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质疑,大部分同学都持观望的态度。此时此刻,我就以这个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古诗,从古诗中寻找答案。当时学生的探究兴趣就十分浓厚。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看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说话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交际能力,又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学生的参与面广了,学习兴趣浓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尽管课堂上学生的纪律没有了,但是兴趣有了,学生有了自主发表看法的机会,有了自我评价的机会,有了自我比较的机会。我认为,在这样放的课堂上,学生才算是走进了课堂,是真正的主人。但是,给我启迪最深的是: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说出了精彩!
正在阅读:
小学二年级语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07-22
2018山东省济宁市中考思想品德真题及答案(Word版)07-01
2021年北京顺义初级经济师报名时间:7月30日至8月8日07-04
2021年江苏南通中级经济师报名入口7月19日-7月28日开通07-02
九年级暑假假期生活日记200字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