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导语】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今天®文档大全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南宋时期。
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表现:
1)水稻跃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
2)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粮仓,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3)经济作物的种植很普遍;
4)桑蚕业的中心也由北方移到南方;
5)官府在杭州、苏州、成都等地都设有官办的丝织作坊,江浙一带出现了“机户”;
6)南宋末年,海南岛已发展出较为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7)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海上丝绸之路:
1)背景:由于西夏的兴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商业的繁荣和经济中心的南移,促使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
2)三大外贸港:广州、泉州、明州。
3)表现:在贸易港口设立市舶司;设有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的“番坊”和用于番货贸易的“番市”。
4)大宗贸易商品:香料、丝织品和瓷器。
5)路线:以中国泉州为起点,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
6)影响:不仅是宋朝政府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也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
2.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3.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XX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XX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XX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4.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朝贡贸易的特点:由官府控制和垄断,不以获利为目的,加强中外之间的友好关系。
民间海外贸易的出、入港口:月港是进出口商品的主要集散地。
输入和输出的主要商品:
1)输入:香料之类的奢侈品;
2)输出:生丝、丝织品、瓷器和蔗糖。
清朝逐渐走上闭关道路的原因:
1)为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
2)欧洲社会正发生巨大变化,统治者出于对西方势力的戒备以及自大、保守的心态,逐渐走上闭关锁国的道路;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表现:
1)颁布“迁海令”,实行较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被迫内迁;
2)康熙晚年已对外贸路线加以收缩;
3)乾隆时实施闭关政策,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
4)清朝中期,清政府对外商来华实施更为严格的限制。
5.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韩、魏。
商鞅变法: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农耕、建县制和什伍连坐等一系列法规,与其他各国改革的“人亡政息”不同,商鞅改革的制度得以继续,秦国因此由弱变强,后来居上。
大一统帝国建立的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皇帝:帝国的统治者,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中央集权制(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1)中央政府的官职为丞相(百官之长)、御史大夫、太尉,下设廷尉、治粟内史等九卿,分工负责司法、财政等政务;
2)地方设郡、县;
3)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
4)建造驰道和直道,保证政令畅通;
5)建筑长城,抵御匈奴侵扰;
6)开边移民,充实边地实力;
7)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doc正在阅读: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04-29
2017年河北石家庄中考历史真题11-29
服装加盟合同协议书_服装加盟合同09-30
我的同桌作文500字男07-28
踏春作文200字09-28
贵州毕节2018年税务师考试时间为11月10日-11日04-04
精彩的长隆国际大马戏作文800字10-05
高二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范例07-07
小学一年级上册英语试题重温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