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期末化学下册重点

时间:2022-11-17 05:45: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三# 导语】学习,是每个学生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学生们从学习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但是,如果问起他们为什么要学习?为谁而学习?估计大多数学生都不知怎么回答,当你问一个高材生为什么让读书时,他也许会说为了不让别人看不起;当你问起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他也许会说为了不被父母责骂,也有可能会说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当你问起一个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有可能会说考得好可以得到父母的奖励…… 祝你学习进步!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您整理的《初三期末化学下册重点》,供大家学习参考。



1.初三期末化学下册重点


  1.加热、高温和点燃:

  加热指的是用酒精灯持续加热,反应需要的温度是400-600度。

  高温需要用酒精喷灯加热,反应的温度高达800度以上。

  点燃指的是再稍微加热后反应就自行开始,可以自己提供热量。

  2.催化剂:

  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也可以减慢。

  催化剂必须写在反应的条件上,不要写在反应物/生成物的位置上。

  3.实验仪器:

  酒精灯:注意酒精灯的“酒”字书写哦!千万别写成了“洒”。

  蒸发皿:

  注意“皿”字的书写,也要认识它的形状及用途

  锥形瓶:

  锥形瓶常忘记“锥”字怎么写

  量筒:

  注意筒字是竹筒的“筒”,常见写成饭桶的桶。

  漏斗:

  普通漏斗没有活塞,下颈不长。

  分液漏斗有活塞,有盖。

  长颈漏斗下颈比较长。没有活塞。

2.初三期末化学下册重点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操样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止水夹加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2.实验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注意事项:①红磷要取足量或过量;②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止水夹夹紧;④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⑤要冷却完全。

  二、高锰酸钾制氧

  1.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2.实验现象:有大量气体进入集气瓶中

  3.实验结论:利用高锰酸钾可以制氧

  4.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

  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三、电解水

  1.操作步骤:在一个盛有水的水槽中倒立两支盛满水的试管,接通直流电源,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内有什么现象发生。切断装置的电源在水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把试管取出,直立后松开拇指,立即把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进行观察。

  2.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了气泡,通电一段时间以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为1:2。伸入正极试管里的带火星木条燃烧,负极试管里的气体/燃烧并出现淡蓝色火焰。

  3.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4.注意事项:①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②在实验进程刚开始时,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与1:2不符,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会溶解一小部分;氢气难溶,反应速率较慢,所以氢气较少。

  四、木炭还原氧化铜

  1.操作步骤: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用酒精灯加热混合物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结论:碳具有还原性。

  4.主意事项:①反应完后先将盛有石灰水的试管移走,防止液体倒吸进入试管,使热的试管炸裂。②实验完毕不能立即将试管内的物质倒出观察,防止高温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重新氧化成氧化铜。

  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1.操作步骤: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玻璃管里放入氧化铜,先通CO,后加热,反应完毕先停止加热,至玻璃管冷却后停止通入CO。

  2.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末端导管处产生蓝色火焰。

  3.实验结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4.注意事项:实验前要对一氧化碳进行验纯。

  六、铁的冶炼

  1.步骤: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玻璃管里放入氧化铁,先通C0,后加热,反应完毕先停止加热,至玻璃管冷却后停止通入CO。

  2.实验现象:玻璃管里的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结论:炼铁的原理就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

  4.注意事项:反应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停止通气。

  七、铁制品锈蚀条件

  1.操作步骤:

  (1)在第一支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与空气和水接触。

  (2)在第二支试管中放入一根铁钉,注入刚煮沸过的蒸馏水(以赶走水中溶解的空气)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使铁水接触。

  (3)将第三支试管用酒精灯烘干,放入一根铁钉,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使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

  每天观察铁钉生锈的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

  2.实验现象:I中铁钉生锈,Ⅱ中铁钉不生锈,Ⅲ中铁钉不生锈。

  3.实验结论:铁生锈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4.注意事项:①要用蒸馏水;②要用洁净无锈的铁钉。

3.初三期末化学下册重点


  金属和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

  1、纯金属(90多种)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铜)

  (4)银:导电、导热性的金属(银金铝)

  (5)铬:硬度的金属

  (6)钨:熔点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有色金属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铁的合金铜合金焊锡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金属)

  成分生铁(含碳量2%~4.3%)

  钢(含碳量0.03%~2%)黄铜(铜锌)

  青铜(铜锡)铅锡钛镍合金

  备注不锈钢:含铬、镍的钢,具有抗腐蚀性能紫铜为纯铜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酸盐+H2

  3、金属+盐另一金属+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CuSO4=Cu+FeSO4(湿法冶金原理)

4.初三期末化学下册重点


  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5.初三期末化学下册重点


  一、常见的酸

  1、盐酸(HCl):①物性: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的液体(打开瓶盖在空气中形成白雾、质量减轻、质量分数减小);②用途:除锈、制药、胃酸帮助消化等。

  2、硫酸(H2SO4):

  ①物性:无色无味、粘稠油状液体,不易挥发,具有吸水性(打开瓶盖,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浓度减小)。

  ②用途:作干燥剂;制化肥、农药等;金属除锈

  ③腐蚀性(脱水性):夺取物质中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碳。

  ④稀释: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二、酸的通性(酸的化学性质)

  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不同的颜色。(石蕊遇酸变红色,酚酞遇酸不变色)

  2、和活泼金属(H前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2。

  ①Fe+2HCl==FeCl2+H2↑

  ②Mg+2HCl==MgCl2+H2↑

  ③2Al+3H2SO4==Al2(SO4)3+3H2↑

  3、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①Fe2O3+6HCl==2FeCl3+3H2O

  ②Al2O3+6HCl==2AlCl3+3H2O

  ③CuO+H2SO4==CuSO4+H2O

  三、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NaOH)

  ①物性:白色块状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易潮解(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量增加)。有强烈的腐蚀性(化学性质)。

  ②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③用途:干燥剂、造纸、纺织、印染、清洁剂。

  2、氢氧化钙:Ca(OH)2

  ①物性:白色粉沫固体、微溶于水。有较强腐蚀性(化学性质)。

  ②俗名:熟石灰、消石灰、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③制取:CaO+H2O=Ca(OH)2

  四、碱的通性(碱的化学性质)

  1、能使指示剂显色。石蕊遇碱变蓝色,酚酞遇碱变红色。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①2NaOH+CO2=Na2CO3+H2O

  (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将变质生成Na2CO

  3、质量增加)

  ②2NaOH+SO3=Na2SO4+H2O

  ③Ca(OH)2+CO2=CaCO3↓+H2O(检验CO2的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jdm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