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小孩背的唐诗十首

时间:2023-09-13 03:55: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婴幼儿# 导语】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唐诗的辉煌成就,引起后人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潮。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2岁小孩背的唐诗十首。欢迎阅读参考!



1.2岁小孩背的唐诗 篇一

  画

  王维〔唐代〕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花仍在争奇斗艳,人走近了鸟却没有被惊动。

  注释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吃惊,害怕。

2.2岁小孩背的唐诗 篇二

  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

  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

  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猿:猿猴。

  啼:鸣、叫。

  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3.2岁小孩背的唐诗 篇三

  静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疑:好像。

  举头:抬头。



4.2岁小孩背的唐诗 篇四

  江雪

  朝代:唐朝|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诗简介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被誉为唐人五言绝句者。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操。

  翻译/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孤:孤零零。

  舟:小船。

  蓑笠:蓑衣和斗笠“蓑”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钓:钓鱼。

5.2岁小孩背的唐诗 篇五

  咏柳

  朝代:唐朝|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诗简介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是一首咏物诗,主要描写了在早春二月时分诗人的见闻及联想。

  这首诗借柳树歌咏春风,将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春天,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翻译/译文

  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

  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注释

  1.咏:歌颂、赞美。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该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5.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6.二月:二月,正是初春时节。似:好像,如同。

6.2岁小孩背的唐诗 篇六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 yú):是指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近成熟果实。《本草纲目》吴茱萸【集解】苏颂引周处《风土记》云:“俗尚九月九日谓之上九,茱萸到此日气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头,云辟恶气御冬。”又《续齐谐记》云:“汝南桓景随费长房学道,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有灾厄,宜令急去,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上,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其言,举家登高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代之矣。’故人至此日,登高饮酒,戴茱萸囊,由此尔。”由此可见,王维诗中的茱萸,当是指吴茱萸。



7.2岁小孩背的唐诗 篇七

  出塞

  朝代:唐朝|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诗简介

  《出塞》,王昌龄的名篇,是边塞诗的著 名题目,被誉为“唐绝第一”,“唐绝压卷之作”。诗人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这首诗视野开阔。由秦而汉,由汉而唐,时间纵越千年。空间横跨万里。气象苍凉雄浑。诗中感悟到诗人对于时空永恒,人生短暂,以及个人无法主宰自我命运的慨叹;而在历史与现实的比照与反观中,更蕴含着诗人的深沉痛诉:无休止的战争啊!使多少征人抛亲离乡,暴尸边疆。

  翻译/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释

  1、沈德潜《《说诗晬语》》: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

  2、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3、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8.2岁小孩背的唐诗 篇八

  渡汉江

  朝代:唐朝|作者: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古诗简介

  《渡汉江》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写离开家乡已逾半年的游子,能踏上归途,自当心情欢悦,而且这种欣喜之情,也会随着家乡的越来越近而越来越强烈。表达了诗人强自抑制的思乡之情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翻译/译文

  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没有联系,已经很长时间了。此刻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就越紧张。因为怕伤了美好愿望,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

  注释

  汉江:汉水。宋之问因张易之事而被贬岭南,于神龙二年逃归洛阳。此诗作于途经汉水时。此诗原题李频作,误。

  岭外:指岭南,大庾岭之外,就是广东。书:信。

  来人:指从家乡来的人。

9.2岁小孩背的唐诗 篇九

  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代〕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注释

  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10.2岁小孩背的唐诗 篇十

  鸟鸣涧

  王维〔唐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注释

  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春桂,现在叫山矾,也有人叫它山桂花。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

  惊:惊动,扰乱。

  山鸟:山中的鸟。

  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时:时而,偶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l8w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