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ppt范例_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副标题: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时间:2023-08-02 13:59: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题名称: 统筹城乡背景下乡镇治理机制改革研究
  一、 课题意义
  理论意义:当前我国仍正处在经济的转型期,经济结构的调整势必会引起社会诸多方面结构的调整。我国乡镇正在发生新的变革,乡镇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很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传统的乡镇治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乡镇发展的需要。所以,中央明确提出了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自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乡镇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的目标;明确提出了坚持不懈推进乡镇改革和制度创新,调整不适应乡镇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保障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的原则;明确提出了健全乡镇民主管理制度的任务。乡镇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一部分,国家在各个时期的目标任务不同,乡镇治理的模式选择就不同。新中国60年乡镇治理实践,“人民公社”和“乡政村治”两大主题基本是各领风骚三十年。在转型期的中国对社会关系全面调整,管理制度全面改进,治理模式全面转变的大背景下,原有的“乡镇村治”模式已难以适应改革的需要,这就需要大力的推进乡村治理模式的嬗变。本课题在研究传统乡镇治理模式困境,反思其成因的基础上,在统筹城乡的背景下,结合地方政府改革理论、新公共管理思想、公共政策等理论,关注统筹城乡背景下的乡镇治理研究路径,对治理主体的权力关系、职能体系、运行模式进行系统化的理论思考。
  实践意义: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毋庸置疑,乡村是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石,而建立怎样的乡镇治理模式,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关系到乡村社会的稳定发展,进而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传统的乡镇治理模式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在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此,在统筹城乡背景下对乡村治理机制改革的研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关于乡镇体制改革的研究主要涉及其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路径的分析等方面:
  1. 发展现状研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乡镇治理体制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建国初期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特点是“一大二公”、“政社合一”、“党政不分”和“全能主义”。改革开放以后,乡镇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此开始了“乡政村治”的基层治理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管理体制显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乡镇治理制度的改革也迫在眉睫。2006年以后,我国全面免征农业税,进入后农业税时代。
  2.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我国的乡镇治理模式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实施,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弊端:时和兴在《我国乡镇治理发展面临的制度困难》中认为我国乡镇治理研究结构面临的困境是多重的。从逻辑上看,乡镇治理受到地方政权组织固有困境的制约;从历史传统看,乡镇治理受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困境的制约;从治理模式变迁看,乡镇治理受到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困境的制约;从制度演进来看,乡镇治理受到路径依赖困境的制约;从治理环境状况看,乡镇治理受到二元结构困境的制约。金太军在《乡镇机构改革挑战与对策》中认为:我国现行的乡镇行政体制和机构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现行的乡镇政府职能和机构设置与当前的农村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不相适应的矛盾已日益突出。乡镇机构庞大,人员臃肿;乡镇党政合一,权力高度集中;乡镇基层党政分设;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乡镇政府条块分割、职能不全;上述问题使乡镇负担深重;农民负担沉重,干群矛盾趋于尖锐;工作效率低下。黄辉祥在《压力型体制下乡镇治理的特点及负面影响》中认为:压力型体制下,乡镇治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目标责任”管理、“选择性激励”泛滥、“正式权力的非正式运用”以及“政绩工程”与“造假”等。这些做法“虚化”了政权,制约了村民自治的成长,并可能引起治理危机。因此,必须加以解决。王海峰在《后农业税时代的乡镇治理模式》中认为:全面免征农业税加剧了乡镇政府的财政危机;当前的乡镇政府管理体制难以适应乡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县乡村三级行政管理体制的不合理也要求乡镇政府进行改革。
  3.改革路经研究
  从国内外经验来看,乡镇治理机制的改革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加强农民的参与意识;二是乡镇治理的制度约束与村民民主权利的协调机制;三是乡镇治理组织之间的协调机制;四是乡镇治理的内驱动力机制及其协调研究机制。在乡镇,乡镇居民既是乡镇治理的主体,又是乡镇治理的客体,乡镇成员既有权利对乡镇建设与管理提出要求,又要为乡镇的建设与管理尽自己的义务。杨雪冬、陈雪莲和刘铎在《构建与公共参与扩大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中认为:我国目前的乡镇治理改革,是的30多年改革开放和城乡统筹背景下展开的。目前乡镇治理改革要完成两个主要任务:一是要在新形势下把国家的管理继续有效地延伸到农村社会的基层,实现农村社会的有效治理;二是要使广大的农民真正参与到乡镇治理过程中,提高乡镇公共事务的民主治理水平,增强乡镇社区的凝聚力。目前的改革重点是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有效地动员现有制度主体并吸纳新的参与力量,构建农民与政权有效互动的多元机制。王海峰在《后农业税时代的乡镇治理模式》中认为:乡镇改革的新模式应为乡镇治理。乡镇治理是指在村民自治的基础上,由乡镇政府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民营企业组织以及其他民间组织共同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乡镇治理意味着乡镇政府组织不是的治理主体;治理中的权力由单一向度的自上而下的统治转向上下互动、彼此合作、相互协商的多元关系,形成了基层社会多元化的社会网络组织,从事基层公共事务的共同治理。乡镇治理有助于发展基层民主政治,提高地方公民自主管理能力,促进基层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徐方正和周庆行在《新型乡镇治理机制的研究》中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确立和政治机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当前的乡镇治理模式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理模式,新型的乡镇治理机制包括办事处或乡镇公所模式(县派)、乡镇自治模式(乡治)和改良式乡镇模式(乡政)三种模式,三种模式是一个整体,他们是并存的关系,但是展望乡镇治理的未来,乡镇自治模式应该是另外两种模式的发展目标。
  4. . 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笔者认为各位学者所提的观点基本能覆盖我国乡镇治理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但刘蓓蓓、吴平著的《统筹城乡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模式研究》中对成都部分乡镇的治理制度研究中的“乡镇自治”新模式对我国乡镇治理机制改革具有更好的借鉴意义。
  笔者个人认为每一种乡镇治理机制都存在一定的缺点,要对我国乡镇治理机制进行改革,必须先弄清我国乡镇治理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其他乡镇治理模式的同时,应该根据各个乡镇的“乡情”,充分考虑其特殊性和客观性,从可持续发展层面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促进我国乡镇治理机制的改革。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统筹城乡背景下乡镇治理机制概述
  1、相关概念界定
  (1)统筹城乡
  (2)乡镇
  (3)乡镇治理
  (4)乡镇治理机制
  2、统筹城乡背景下加强乡镇治理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1)提高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2)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措施
  (3)发挥主导作用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保证
  (4)维护农村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二)我国乡镇治理机制的历史沿革
  1、乡绅治乡
  2、“乡镇自治”
  3、人民公社时期
  4、乡政村治时期
  5、后农业税时期
  (三)统筹城乡背景下我国乡镇治理机制的现状分析
  1、统筹城乡背景下我国乡镇治理机制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
  (1)乡镇规模和布局趋于合理
  (2)政府职能逐步实现转变
  (3)行政效能有效提升
  (4)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2、统筹城乡背景下我国乡镇治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缓慢,乡镇政府权责不对称,条块分割
  (2)乡镇机构设置未因地制宜,机构设置不合理,貌合神离
  (3)乡镇实际供养人员多,人员结构不合理
  (4)乡镇政府越位侵权,村两委行政化,“自治”不足
  (5)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3、统筹城乡背景下我国乡镇治理机制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源于财政压力下的单向的推动力
  (2)改革环境影响改革进程
  (3)“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触及体制问题
  (4)“村民自治”本身“自主性”不足
  (四)统筹城乡背景下进一步完善乡镇治理机制改革的对策思考
  1、推进乡镇改革,重构乡镇权力结构
  (1)明确方向,转变乡镇职能
  (2)因地制宜,深化乡镇改革
  (3)建立机制,增强内部动力
  2、建立新型乡镇组织体系
  3、建设公共服务体系
  4、推进村民自治,完善乡镇对村的指导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研究法具有内容浓缩化、集中化和系统化的特点,可以节省同行科技工作者阅读专业文献资料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迅速地了解到有关专题的历史、进展、存在问题,做好科研定向工作。
  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是按照特定的指标系将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达到认识失误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对比分析法通常是把两个互相联系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
  四、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20XX年:
  20xx年11月下旬:编制选题报批表
  20xx年12月初:下达任务书
  20xx年12月中旬——2012年1月初:查阅参考文献和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20xx年:
  20xx年1月上旬:参加开题会,并通过开题报告
  20xx年2月下旬——2012年5月中旬:进行课题写作,完成论文初稿、修订稿和定稿;完成诚信书
  20xx年5月下旬:准备答辩报告(含陈述课件),参加答辩会,通过论文答辩
  20xx年6月初:整理和完善论文相关档案材料并上交
  五、参考文献:
  [1] 史卫民,乡镇改革:乡镇选举、体制创新与乡镇治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
  [2] 张翠,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中国乡村治理与变迁—基于中外城乡发展的比较与借鉴。2011.5.
  [3] 卿成,创新乡村治理机制 深化乡镇改革。2009.1.
  [4] 马斌,乡镇改革重在乡镇功能的重构。2006.1.
  [5] 郝敬江,关于创新乡镇民主治理机制的思考。2010.5.
  [6] 王海峰,后农业税时代的乡镇治理模式。2010.1.
  [7] 张良,论乡镇治理体制的变迁与改革-基于国家政权建设的视角。2010.1.
  [8] 褚风娟,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与乡镇治理机制完善的关系研究。2010.3.
  [9] 刘蓓蓓,吴平,统筹城乡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模式研究-基于成都市30个乡镇45个村的调查。2011.4.
  [10] 刘庆芳,任政,统筹城乡发展理念下城乡居民公正发展思考。2010.6.[11] 曾远英,我国农村治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07.8.
  [12] 时和兴,我国乡镇治理发展面临的制度困境。2010.1.
  [13] 李正华,新时期乡村治理的嬗变路径及经验。2010.11.
  [14] 刘友凡,改革公益性服务体制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2007.8.
  [15] 黄辉祥,压力型体制下乡镇治理的特点及负面影响。2002.6.
  [16] 陈利勇,20世纪以来中国乡镇体制的变革与启示。2006.7.
  [17] 张良,从“吸取式整合”到“服务式整合”:乡镇体制治理的转型与建构——基于国家建设的视角。2010.2.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lKj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