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2017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

副标题:2017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

时间:2023-11-04 00:18: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单元
1.重点词语
2.文学常识
3.体会文章内容及情感
4.重点语段理解
5.记叙等的表达方式
一单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一课时:
1.字词:
攒 人迹罕至 秕谷 菜畦 蟋蟀 臃肿 人声鼎沸 人迹罕至
2.文学常识: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重要作品《阿Q正传》《呐喊》《朝花夕拾》。本文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3.文章的思路:
作者从百草原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慢慢地,我长大了,家人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4.作者的情感:
通过对百草原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第二课时:
1.过渡段及作用:
也许„也许„也许„,承上启下作用。
2.景物描写:
①抓住事物的特点。
②四季景色皆备。
③写景井然有序。
④修辞运用:不必说„不必说„单是„就„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
3.重要词语含义及作用:
①捕鸟过程的描写:突出动词的运用,
②第一段中似乎和确凿的含义。
③第二段表现事物特点的词语。
4.文章的主旨: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邵月梅
2.爸爸的花儿落了 第一课时:
1.词语,
肿胀(zhànɡ) 叮嘱(zhǔ)皱眉(zhòu) 骊歌(lí) 雇(ɡù) 花圃(pǔ) 玉zān(簪)花 鸡毛(掸)dǎn子
气xiū xiū(咻咻)
2.文学常识。
作者:林海音,台湾作家,代表作《城南旧事》。
3.作品语言
朴素、平实,富有情感的语言,包含父女深情。
如:“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表明爸爸希望女儿勇敢,坚强,不被困难吓倒。
4.人物形象
爸爸是个“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可亲可敬的人。他让孩子到银行汇款,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能闯过去。爸爸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他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5.塑造人物的方法
选取典型事例;语言、外貌描写。
第二课时
1.文章结构
①本文的线索:
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
②插叙叙事方法及其作用:
对情节的发展、内容的补充、主题的表达,都有积极作用。如课文中的插叙“不让我上学迟到”一事重在表现爸爸教孩子热爱学习,不要懒惰,要从小养成好习惯,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到银行汇款”一事重在表现爸爸教孩子要敢于闯练,要学会生存。这两件事侧重点不同,对表现主题都有积极的重要作用。 ③伏笔方法的作用:
巧妙运用伏笔和照应可以使文章脉络通畅、线索分明、结构紧凑。本文的伏笔铺设自然,使文章气脉通畅。这是我们在以后写作中应该学习借鉴的东西。
2.文章语言特点:
语言平实,蕴涵哲理 情感真挚。
3.写作手法:
标题具有象征意义。
文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这样写,使作品一线串珠,浑然一体,充满情味,严谨周密。同时借花的柔性来调和爸爸性格中的刚性,使爸爸的严厉和慈爱和谐发展。花的败落,暗示父亲已不在人间。
4.文章的情感:
父亲严中有爱、纯真质朴的深情。
3、丑小鸭 一课时:
1.积累词语:
丑陋、讪笑、嫉妒、来势汹汹
2.文学常识:
安徒生,丹麦19世纪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代表作品《拇指姑娘》《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
3.丑小鸭形象的思想内涵。
丑小鸭在不幸和打击面前,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艰难困苦。他相信即使身出逆境,只要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进而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4.关键语句的含义: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5.文章主题:
丑小鸭这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并激发他们坚韧、勇敢去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4、诗两首 一课时:
1.词语:
瞬(shùn)息 恋(liàn)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的范围。
幽寂:幽静、寂寞。
伫(zhù)立:长时间站着。
萋萋(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回顾:回过头来看。
污染:这里指踩下足迹。
2.文学常识:
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十九世纪伟大的民族诗人,作品包括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澳涅金》。《叶甫盖尼?澳涅金》是他的代表作品。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现代诗人,,《一个男孩的愿望》和《波士顿以北》的出版,使他一举成名。
3.诗歌主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是有意义的,不要随意忘却、抛弃那曾经拥有的忆念;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未选择的路》诗人表面上似乎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有: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只能选择一条,必须慎重;人生的选择,要深思、慎取、忌草率、盲从;路要靠自己去走,越是荆棘丛生的道路,越能令人想念,也越能磨炼人。
4.直抒胸臆的写法: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不以意象传情达意,而是直抒胸臆,以平等交流的语气娓娓写来,语调亲切和婉,热诚坦率。
5.象征的写法:
《未选择的路》诗人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自己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哲理性。
6.重要诗句含义
①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②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
5.《伤仲永》 一、文学常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唐宋八大家∶苏询、苏轼、苏辙、王安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
二、字词句
1、通假字: “扳”通“攀”,牵、引。
“材”通“才”,才能。
“尝”同“曾”,曾经。
2、古今异义:
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3、重点句子: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③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三、文章主题:
天资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后天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得以发挥。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
四、写作方法:
①借事说理。先叙后议,说理自然;叙是议的依托,议是叙的深化,说服力强,引人深思。
②先仰后抑。以巨大的反差给人强烈的冲击,产生“理不讲而自明”的艺术效果。
五、语言特点
1、平实。
2、简练钧隽永。
3、富有情感。
二单元
1.积累重点词语
2.了解小说诗歌其它文体的常识
3.体会文章内容及情感
4.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
5.注重朗读训练培养语感
第六课
《黄河颂》 一课时:
1.字词:
巅 澎湃 狂澜 屏障 哺育 九曲连环 浊流
2.文学常识:
光未然简介 光未然,(1913~ 2002)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3.诗歌结构:
由朗诵词和歌词组成。歌词结构:序曲(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由望黄河和诵黄河组成)——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3.诗歌情感:
情感抒发以及第一人称写法: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4.诗歌抒情方式:
以“我”为抒情主体,由黄河的形象,写到黄河的精神,由“我”的望,到“我”对黄河的赞颂,再到“我们”的决心。全诗一气呵成,激情澎湃,气贯长虹。借助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抒发了发自内心的强烈感情和民族责任感。这首诗描绘黄河形象时,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4.重点语段理解: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她哺育了中华儿女,我们的民族有着源源流长的革命精神和伟大力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在神州大地上正以高昂的斗志抵御侵略,争取解放,争取胜利,迎接光明,演绎“我们是铁,我们是钢”的团结力量。
5.写作特点:
①结构上先总写后分写,有着清晰的线索.
②歌词在相同句式里又略有变化,一咏三叹,有着极强的抒情性;
③修辞手法运用。典型的比喻和排比。诗歌语句显得生动形象。呼告手法,直抒胸臆。
如:黄河,你给我们骄傲,给我们自豪,给我们欢欣,给我们微笑。
6.朗诵:
节奏、重音、语速、情感。
7 最后一课 第一课时:
1、字词:
哽 郝 踱 惩罚 祈祷 诧异 婉转 懊悔
2、文学常识:
都德,法国小说家,代表作《小东西》,《最后一课》是其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3、文章思路: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第三个阶段(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第四个阶段(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
4、文章情感:
本文表达了沦陷区人民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悲痛。 第二课时:
1、主要人物:
小弗郎士: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韩麦尔先生:
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的描写方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展示了一个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感的教师形象。
2、重点句子含义:
“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3、环境描写及作用: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课前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
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一课时:
1、 字词:
逼狭 险峻 崎岖 阻抑 一泻千里 奇趣横生 亦复如是
2文学常识: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救国救民的宏伟抱负,大力宣传“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胜利”,1927年不幸被捕,4月28日壮烈牺牲。
3、文章行文思路及特点:
层层深入地表达思想感情:人类历史道路→民族生命过程→人类历史生活→中华民族史路→中华民族精神
4、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艰难的国运”:
是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雄健的国民”:
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两者的关系: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趣味:
„„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5.李大钊的人格风范:
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9.土地的誓言 一课时:
1.字词:
炽痛、暤鸣、斑斓、怪诞、亘古、默契、田垄、污*、谰语、镐
2.文学常识: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
3.文章的思路:
一段:我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的心为此热血沸腾!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牺牲。
4.文章的情感:
有对故乡优美景物的热情赞美;有对故土的深切怀念;有离别故土无尽的凄苦和无奈;有想念故土而难归的满腹的愁怨与悲愤;有收复加家园,重建故土的激情与信念。
5.文章的抒情方式:
①写作人称的变化“呼告”手法运用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
②借景抒情
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展示东北土地的丰饶美丽,给读者以强烈冲击力。从听觉、视觉、嗅觉等多角度来描绘东北景物、物产,给人以耐人寻味的感觉。 ③排比修辞
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充沛,使景物描绘更形象、生动。
6.重要句子含义
①标题“土地的誓言”:
这一标题比较独特,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
②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 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泛滥”一词是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③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用“埋葬”,表示自己的欢笑已随着那片土地的沦陷而一去不返。
④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使我不得不回去。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爱,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
10.木兰诗 第一课时:
一、文学常识:
1.《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2.“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3.“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2017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lKq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