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导语】“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到腊月,农活早已忙完,兼有春节临近,腊八节的习俗便带上了很多喜庆的色彩。泡腊八蒜、走亲访友,更少不了的还有一碗香气扑鼻的腊八粥,既有温暖的亲情,也浸透着浓浓的年味儿。以下是®文档大全网心得体会频道整理的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汇总,欢迎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文档大全网。
【篇一】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汇总
腊八节特有的韵味已四处弥漫:红红火火的商场里售卖腊八节的各种食材,微信朋友圈关于腊八节的问候祝福已然刷屏,腊八粥、腊八面、腊八蒜……不可抗拒地走上了不少家庭的餐桌。
腊八节,俗称“腊八”。俗语称:“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逢腊八这天,各地有熬腊八粥、吃腊八蒜、晒腊八豆腐、煮腊八面、吃腊八冰等各种各样的习俗。史料记载,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已有与“腊”相关的腊祭习俗,节期在腊月,具体日期并不固定,这被看作是“腊八节”的由来之一。西汉戴圣所编《礼记·郊特牲》中辑录:“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可见腊祭是腊八节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科学技术极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魔力有着神一般的敬畏,就连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都被看作是五位家神,要像祖宗一样恭而敬之。人们在自然力面前的渺小,极需要抱团的力量与之抗衡。反过来,团结凝聚、奋发图强,就成了不少传统节俗的内核。形成文化、代代传承。
“腊八祭灶,新年快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妈子吃着桂花糕,老头子戴着新毡帽”“喝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这些口口相因、代代相传的歌谣,传递着幸福的向往、寄寓着美好的憧憬、营造着快乐的氛围、召唤着奋斗的精神,是中华文明流淌不断的源头活水。
我们祖先将岁终之月称为腊月,“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此外,“腊”还有“逐疫迎春”之意。“腊”亦通“猎”,用猎获之物祭祖祭神。时代发展到了今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已不允许将尖矛利器随意对准动物,很多物种成了重点保护的对象,这是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结果。但腊八节的丰富内蕴,还需要传承弘扬。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的节日文化就是璀璨的一章。传统节日之所以千年传承、生生不息,本身就说明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具有超强的生命力。我们理应借助这种力量,展示和弘扬传统习俗中蕴含的文化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迷恋,凝聚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历史积淀与思想宝库,是中华文明赓续传承、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基因密码”。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创造惊艳世界的奇迹。从这点出发,就能看到弘扬传统节日习俗文化内核的重要性。
【篇二】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汇总
要传承腊八文化的勤俭精神。关于腊八粥,有这样的传说,古时候,老两口过日子,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儿子不争气,媳妇不贤惠,败了家业,腊月初八这天,小俩口冻饿交加。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勤恳持家,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这个故事警告世人,不要好吃懒做,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是生活的永远真理,是事业的永恒真理。勤俭致富,勤俭成业。
要传承腊八文化的敬畏精神。《说文》腊八节腊八节记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这种祭祀活动,体现了古人的一种敬畏精神,敬畏祖先,敬畏自然。有敬畏才能有和谐,才能有未来。这种敬畏精神,在今天依然有着他强大的生命力,我们不一定是敬畏神灵,但是,我们必须敬畏自然,敬畏规律,敬畏秩序,敬畏法律,只有在敬畏中奋斗进取,才能有伟大事业。
要传承腊八文化的爱心精神。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节悄然蕴含着一种爱心精神,这种爱心精神随粥潜入心,让人温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
民谚说,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可见,腊八节,就是过春节的序幕,序幕拉开,我们要在弘扬腊八文化中,传承我们优秀节日传统文化,为我们今天新时代的奋斗输入精神能量,喜迎猪年春节的到来。
腊八节,历史悠久,记载繁多,传说纷纭,在这记载中,雕刻着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在这传说中,寄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情怀。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一个文化的载体;每一个民俗节日,都是一个中华精神的时间丰碑。在传统民俗节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天时地利人和,从这些美丽节日出发,我们的奔跑更有力,我们的追梦更精彩。
【篇三】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汇总
雍和宫“施粥”的传统,出现在清代雍正年间。雍和宫原本是雍正做亲王时的王府,雍正登基后,改为了行宫。雍正三年,雍和宫铸造了一口千人大铜锅,之后,每逢腊八节,雍和宫便会用这口锅煮腊八粥,分给王公大臣。至此之后,雍和宫“施粥”就成为了一种典仪。
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只是,“施粥”的对象不再是“王公大臣”,而是每一个走过路过的“你我他”。雍和宫的粥能够吸引人,靠的可能不仅仅是一碗粥。腊八节原本是先民们的感恩之礼,随着历史变迁,衍生出了祭祀先祖、喝腊八粥、制腊八豆等习俗。在古代,腊八的意义,就是赶在过年之前,农人休息、游子归家,一家人安享团聚的温馨。而现在,虽然中国各地的腊八粥制作方法各有不同,过节的习俗也有差别,但只要提到这个节日,提起腊八粥,还是能够勾起每个人心中,家的味道、家的温暖。这些“粥友”里,有不少是来北京打拼的“北漂”,他们在工作日一大早赶到雍和宫,奔的可能就是腊八粥里蕴含的“家的味道”。共同的历史造就了共同的记忆,共同的文化将五湖四海的人连在了一起。
生活是节日的创造者,也是节日的传承者。为了赞美团圆,我们发明了元宵节,为了纪念英烈,我们发明了端午节,为了庆祝丰收,我们发明了中秋节。传统节日记载了从先人到我们,从农耕社会到现代文明,一路沉淀下来的情感依托、精神价值、伦理观念、文化内核,也正是这些情感、精神、伦理、文化,创造了今天的我们。
悠久的文化总是有着无穷魅力。今年腊八节的报道称,这次雍和宫“施粥”的活动现场,还看到了一些外国友人的身影,浓浓的节日氛围让他们忍不住去“一探究竟”。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力量,它不仅可以凝结“自己人”,也可以吸引、影响、融合其他文化。
中华文化发源于河流,壮大于农耕,阴阳相合,柔中带刚,温暖而有力。我们重视家庭团聚,也鼓励闯荡四方,我们不忘追溯先人,也将目光望向未来。就像腊八节,本来是为了小家团聚,后来衍生出“施粥”的习俗,彰显着“天下一家”的情怀。中国节日的温暖美好、包容豁达、源远流长,正如中国的文化。
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汇总.doc正在阅读:
[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50字]腊八节的感受和体会汇总06-22
山西朔州高考时间2023年时间表(6月7日至8日)06-01
母爱作文600字:母爱和友爱使我更懂事04-04
亲情无价作文500字06-25
2018年江苏公卫执业医师报名时间:1月20日24时截止04-06
2020年黑龙江中考历史试卷-2018年黑龙江中考历史试卷05-31
专升本自我鉴定500字本科-专升本自我鉴定500字02-23
2021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Word版)09-06
小学三年级优秀作文:一张照片的故事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