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
1.下面各组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绯.闻(fěi) 憧.憬(chōng) 返璞.归真(pú) 恬.不知耻(tián) B.顷.刻(qǐng) 挫.折(cuò) 相形见绌.(chù) 远见卓.识(zhuó) C.炽.热(chì) 挣.脱(zhèng) 果实累累..(lěi) 殚.精竭虑(dān) D.悄.然(qiǎo) 包扎. (zā) 推心臵腹.(fǔ) 宵衣旰.食(gàn) 2.下面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偶尔 劝戒 稗官野史 出奇制胜 B.坍塌 机杼 嘎然而止 贻人口实 C.翔实 缄默 厉行节约 额首称庆 D.瘫痪 文身 既往不咎 拾人牙慧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次登上银幕,又是扮演领袖角色,他真的是如履薄冰....一般,下了一番苦功夫,终于塑造出了一个极富个性化魅力的领袖形象。
B.如果我们有了缺点错误,就一定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养虎遗患....
,铸成大错。 C.《走西口》无论是在故事营造上,还是在危局的设计上,都在戏剧死点的构建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可谓丝丝入扣....
。 D.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意....,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任何一个认为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在社会中应该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得靠自己能力的人,才能够把事情做成功。
B.在治疗上,首先要寻找引起腹胀的原发病,如果是因为腹水、腹腔肿物或肠麻痹所致,需进行针对性治疗,常能取得好的效果。
C.改善和保障民生,是近年来上海“两会”中最热门的议题之一。今年人们希望在“两会”上听到更多惠民的新政策、新措施。
D.初步调查显示,夜间雨大路滑以及车速过快是造成这起重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应在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变形中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形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大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曲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形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诚,白表*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
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鸣鱼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
(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5. 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客观物象在现实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B. 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C. 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
D. 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6.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形”观念。
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曲的发展。
C.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D.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意识。
7.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B. 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C. 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形”美学观念。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2
三、现代文阅读
乱世中的美神(节选)
梁衡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
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3000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
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
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忍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黄文山
几年不见,再见涵江,亲切中夹杂着几分疏陌。这座有着浓郁水乡风味的千年古镇,变繁华了,城区扩大了许多,现代化的建筑触目可见。
在一帘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我们来到宫河口。当年繁闹的江南水街景象已全然不见,河口旁仅存的一列欧式红砖拱形骑楼,正寂寞而无奈地凝望着身下淤塞的河道。河边的大树,垂拂下枝条轻轻地拨弄着水面,似乎想捡拾一些往昔的回忆。
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8.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试结合全文,分条陈述。 答:
9.如何理解“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的含义? (6分)
10.大量引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分析文章中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的作用。(4分) 答:(1)引用陆游诗句的作用:
(2)引用王维诗句的作用:
11.文章是写李清照崇高人格的,写祥林嫂、杜十娘、秋瑾这些女性各有什么作用? (6分)
郑樵的夹漈山
社会的进程就是这样,我们正在得到些什么,同时也在丢弃些什么。 这种感觉不断困扰着我,直到我们走进一座山的怀抱,走进一个人的世界。
这座山叫夹漈山。普通地图册上没有它的标识,因为它太小了,如果把戴云山的群峰比做连绵起伏的海浪,夹漈山也许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簇浪花。
这个人叫郑樵,是生活在九百年前的一位民间史学家。他编撰的《通志》是继西汉司马迁之后的又一部纪传体史学巨著,与唐杜佑的《通典》、元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并称为“三通”。自来有“士不读三通,是为不通”的说法,可知郑樵在中国古代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
因了郑樵,这座在地图上看不到名字的小山被载入中国文化史册,而郑樵也因了这座小山而被世人称为“夹漈先生”。
喧闹的城市在我们眼里渐渐远去,清明的山色,正沿着盘旋的道路尽情铺展。这里已是戴云山脉的东段,处处林幽涧深,闲云悠游,野径明灭。忽然感到生活的节奏放慢了许多,心也变得宁静起来。在一片幽篁中,在一角翘檐下,恍惚中,夹漈先生似乎正缓缓向我们走来。
九百多年前的这位读书人,憎恶官场黑暗,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却立下宏志,要读尽天下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并决意隐居山野,以布衣之身为国家著述一部集史学大成的《通志》。 他自筑茅屋三间,取名“夹漈草堂”。他这样描绘自己的选择:“斯堂本幽泉、怪石、长松、修竹、榛橡所丛会,与时风、夜月、轻烟、浮云、飞禽、走兽、樵薪所往来之地。”于是,“结茅夹漈山中,与田夫野老往来,与夜鹤晓猿杂处。不问飞潜动植,皆欲究其情性。” 为什么郑樵偏要选择这样一处荒僻之地读书著作呢?
这和南宋初年的时局政治有很大关系。一个动荡的年代最容易滋养浮躁的心态,求功名的人多了,做学问的人少了。“靖康之变”后,年轻的郑樵也曾热血沸腾,多次上书枢密宇文虚中,请缨抗金,报效国家,但皆如泥牛入海。一番冷静之后,郑樵明白了许多,收起种种幻想,毅然选择了一条隐居修史的漫漫之路。在当时,私人修史是违法的事。郑樵此举,便注定了他一生要与穷困做伴、与寂寞为伍。
最初与郑樵一起在夹漈山读书做学问的还有他的堂兄郑厚。两人志趣相投,互为砥砺,一起度过了6年的光阴。这6年是兄弟俩最快活的日子,当知道谁家有藏书,他们甚至不远千里结伴前往,
3
必将藏书读尽方归。春暖花开的季节,只要兴致来了,他们就提着酒饭到深山里去,在水石相激处,饮酒赋诗,畅论天下大事。兄弟俩一面读书,一面讲学授徒。当他们“讲学于芗林,四方从游者云集。”
郑樵29岁那年,在芗林寺旁建了一座修史草堂,作为今后长年修史著书的地方。他对这座草堂十分满意:“堂后青松百尺长,堂前流水日汤汤。西窗尽是农桑域,北牖无非花葛乡。”但就在这
四、语言运用
16.请根据下列语句,给“想象练习”下定义。要求:必须为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的信息(可增删词语)。(5分)
年,堂兄郑厚难耐孤寂,决意下山参加科考,在乡试、会试中均名列前茅。主考官夸赞他的文字:“索之古人中,当无一、二。”不久郑厚就被授了官,而且官越做越远,直做到湖南湘乡知县。而坚持在夹漈山读书修史的郑樵却因家庭变故而陷入了极度困穷之中,常常“厨无烟火”,但他仍然“风晨雨夜,执笔不休”,独力著述“汇天下之书为一书”的《通志》。
出仕后的郑厚,似乎官声并不显赫,遗著也不太丰盛。而穷愁潦倒的郑樵,历30年的寂寞和30年的坚韧,最终完成了200卷近700万字的《通志》。
我们登上草堂后山,郑樵石雕坐像就静静地树立在苍翠的松林里。周围听不到喧闹的人声,只有游云、野鸟、流泉日日和他相伴。夹漈先生左手握卷,右手执管,双目微启,若有所得。这里是先生一生的选择,也是先生一生的境界。
选择僻静、选择孤独、选择坚持,也许,就是选择了成功。
夹漈草堂远在戴云山东麓,其实,夹漈草堂又近在人们身旁。离尘嚣愈远,离先生愈近;离功名利禄愈远,离先生精神愈近。
(摘自2006年8月25日《光明日报》) 12 请简要分析“河边的大树,垂拂下枝条轻轻地拨弄着水面,似乎想捡拾一些往昔的回忆”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13.“这里是先生一生的选择,也是先生一生的境界。”这里的 “选择”、“境界”分别指的是什么?(6分)
14. 文中提到了郑樵的堂兄郑厚,目的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15.文章的行文线索很有特色,请你简要赏析。(6分)
4
①想象练习不进行真正的实践练习,而是把想要掌握的技能或运动场面等在脑海中反复地呈现。
②它可以保证比赛时发挥出较高的水平。
③这种训练可以稳定和改善技能,并能防止技能下降。 ④想象练习是一种练习的方法。 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4分)
新华网北京12月10日电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10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卫生部9日收到国家粮食局提交的有关‚停用面粉处理剂——过氧化苯甲酰‛的申请材料,将提请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委员会按照有关规则进行讨论,再最后作出是否禁用的决定。
据介绍,国家粮食局提交的材料中指出,由于我国小麦品种改良及面粉加工工艺改进,要求在面粉加工过程中停用面粉处理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加到面粉中,具有改善面粉色泽和焙烤质量的作用,被人们俗称为‚面粉增白剂‛。
17.
答案
1.选B。A绯fēi,C累léi,D腹fù。 2.选D。A项“劝诫”,B项“戛然而止”,C项“额手称庆”。 3.选B。“养虎遗患”比喻纵容恶人,给自己留下后患。 4.选D。A 项属于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任何”与“都”搭配,“只有”与“才”搭配;B项是句式杂糅;C项属语序不当,“改善和保障”应改为“保障和改善”。 5. B。 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原文: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 6. 选C。 文中只是说艺术家常用这种方法
7. 选A。 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错。 8. (6分)李清照的美体现在:(1)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立场上的坚定;(2)追求人格超俗和爱情之尊;(3)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9. (6分)在封建社会,女人应依附男人,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而李清照作为知识分子,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正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她只能生活在孤独与悲哀之中,这就是李清照的悲剧。(前一句4分,后一句2分) 10.(1)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待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 (2)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11.(6分)与祥林嫂对比,表现李清照对现实的关注;与杜十娘相比,显出李清照的坚忍执著;与秋瑾对照,表现她们在人格追求上的相知相遇。(每条2分
12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表面上是写树回忆往昔,实际上是作者到了宫河口,思绪翻腾,回忆往昔(2分);并有引起下文的作用(1分)。(意思对即可)
13. 选择是指选择了一条隐居修史的漫漫之路(2分),同时也就选择了僻静、孤独、坚持以及穷愁潦倒的生活(2分);境界是指不追求功名利禄(1分)与书为伴的崇高的精精神(1分)。(意思对即可,但是点要全)
14. 提到了郑樵的堂兄郑厚目的是衬托(从侧面写出)郑樵不追求功名利禄的著书的品质(2分),写郑厚与郑樵最初六年的的生活是衬托郑樵读书授徒的志趣(1分);写郑厚参加科举考试,衬托了郑樵淡泊名利的品质(1分);写郑厚的官越做越大,衬托郑樵在极度穷困中仍然著书并且坚持30年完成《通志》的可贵精神(2分)。(意思对即可,但是点要全)
15. 文章的行文线索有明、暗两条线(2分);明线是游踪(1分),先写到了涵江的宫河口,然后到夹漈山,最后登上草堂后山,观看郑樵石雕坐像(1分,分析少一点,此一分不给);暗线是作者的情感变化(1分),先是去夹漈山之前有一种困扰,接着是上山途中心也变得宁静起来,最后观看郑樵石雕坐像作者感到离尘嚣愈远,离先生精神愈近(1分,分析少一点,此一分不给,)。(意思对即可,但是点要全)
16. 想象练习是一种不进行真正的实践练习,而是把想要掌握的技能或运动场面等在脑海中反复地呈现以稳定和改善技能,防止技能下降,保证比赛时发挥出较高水平的练习方法。 17. 4分)卫生部将就“面粉增白剂”禁用问题提交讨论
正在阅读:
2017年高二语文作业本及答案01-13
大学英语写作模板及范文06-27
2020年陕西法考主观题考试报名时间及报名入口【11月10日-14日】10-24
2016年学生会竞选演讲稿范文10-06
阳光总在风雨后作文500字05-15
2017年职称英语考试理工类C级词汇5606-26
2023年广西同等学力考试时间安排(5月下旬左右)01-07
捏彩泥的过程作文800字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