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总是一个让外出求学的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能不忆故乡?
时间如云烟,顷刻间消散,《失去记忆的北京》已在我眼中渐渐变的模糊起来,而故乡的印迹则清晰地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岁月在悄无声息的流淌中,改变着一部分土地的风貌,少君先生笔下的北京,就这样在如歌岁月中改变着他的回忆。北京城市面貌及人文背景的大变迁,使离故乡二十年的作者感伤不已。由此感触,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温暖,朴实,令人感动。
大院的故事
外出求学的我,已有两年多的时间,每每回家,抬头遥望故乡的蓝天,觉得是那么的亲切,而环望那片生我养我的黄土地,一草一木,更令我释怀不已。曾经我常常听妈妈讲那大院的故事,它就像少君先生讲的北京四合院一样,温馨而亲切。妈妈说,在大院里住着许多户人家,常常在晚饭时分互相叫着到各家去吃饭,亲的跟一家人一样,那时,我就在想,古人所说的“天下本一家”是多么的富有预见性。
故乡的人们,总是那样的勤勤恳恳,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那时的爷爷外出做工,很小的妈妈则与姑妈二人待在家里并常常在黄昏时刻盼望着爷爷的归来,有时候,爷爷若不回来,他们姊妹二人则被叫到对门家去吃饭。妈妈还常常对我说,李家奶奶常在院子里纳鞋底,因为她家儿女众多。
我的爷爷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心善的人,记得当时有一个包姓男子,常常在爷爷饭熟之时来到爷爷家中,于是,爷爷便常常将热腾腾的面条端给他吃。现今,我一回到家中时,老两口总是笑眯眯的对我说:“大学生姑娘回来了”,我则笑着向他们问好。妈妈也常常说起那个早逝的奶奶,妈妈七岁时,奶奶便去世了。妈妈告诉我,当时爷爷总是给病重的奶奶钱,让奶奶去看病,可是,奶奶却拿着那些钱去买各种花布料做漂亮的衣服。也许,当时的奶奶自知已经时日无多,于是,想在剩余的日子里美丽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曾几何时,我在不经意间见过奶奶留下的两条粗黑发亮的辫子,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一直留在爷爷的屋里,后来,不知怎么就不见踪影了。妈妈告诉我,奶奶年轻时很漂亮,奶奶逝世后,爷爷一直未娶。当时村子里有许多漂亮的姑娘想嫁爷爷为妻,但是,在爷爷心中,奶奶一直是最漂亮的,对奶奶的爱不言而喻,那是世上最伟大的爱,也许,当时的爷爷不懂得爱情是什么,但是,奶奶是爷爷这一生中唯一的妻子,爷爷一生未娶。然而,在2007年的一个夏日,那一天狂风骤雨从天而降,好像老天在为爷爷的离世而哭泣,爷爷走的时候很安详,嘴角挂着微笑,就好像睡着了。
我想,爷爷与奶奶在天堂重逢,他们一定会很幸福的。
如今的大院,已在岁月的洗礼中改变着自己原有的风貌。曾几何时,大院中的人们已陆续搬离了这里,在我多年前的记忆里,那些高大的院墙早已摇摇欲坠,墙上裂开了许多条缝,每到下雨天,雨水顺着墙角流进那些缝隙里,没过几天,那些缝隙里就会长出许多嫩绿的杂草,若是在夏天一连几日下个不停,你则会惊奇地发现那些粗大的墙缝里开满了各色小花,有粉嫩的,淡紫的,微蓝的,甚是好看。而且,你若视野开阔,则会顺着墙角发现一片又一片的青苔,那些鲜绿的视觉体验,让你不禁有一种清新与温和之感。
这几年,我每次十月国庆节放假期间,总会回到家中。在家门前漫步时,我看着那些当年曾矗立在那里饱经风霜的高大院墙,不知何时已消失不见了,只剩下一抷抷黄土,好像暗示着它曾在这个世界的存在。大院的如今,只在当年原有的基础上剩下两间土抷房,不过房门前年年种植玉米,山药,还有各种蔬菜,地埂上更有向日葵。于是,每次回家,恰巧碰到向日葵盛开之时,我都会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它照耀着人间,传递着温暖,向日葵不愧是光明之源的姐妹。每到此时,弟弟总会拿出相机嚷着跟我照相,那一张张笑魇如花的照片,洗脱了我风尘仆仆而归的疲倦之气,弟弟笑的更是合不拢嘴,这几年的分分合合,已使我们兄妹三人的感情更加深厚。
永不灭的回忆,故乡大院!
故乡的遗迹
我读着少君先生笔下的历史文化古迹,紫禁城,天安门,天坛,圆明园,恭王府,那些古老而又气势磅礴的文化古迹,让人不得不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叹为观止,然而,对于故乡的那些遗迹,我却是情有独钟。
我们曾被外来的人们称之为长城里的人,没错,当年的土长城仍旧坐落于我们的那个小乡村,两千多年过去了,它仍旧屹立不倒。土长城绵延几万里,诉说着当时秦始皇打造万里长城的雄心壮志,但是,他还不知道,中华大地,长城之外也属于我们炎黄子孙。
它作为故乡的历史遗迹,是我们儿时玩耍的乐园。如果说,鲁迅先生有百草园,那么,我觉得我比鲁迅先生更幸运,我是站在几千年以前古人打造的万里长城上玩耍的。很小的我,站在上面,远望天际,觉得地下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渺小。也许,当时我就想,两千年以前的人绝对想不到,两千年后还会有后人站在他们的建筑堆上远望高空,俯瞰大地。不过,说起这万里长城,还使我不由地想起了孟姜女的传说,话说孟姜女一路寻夫,感动上苍,痛声哭泣之时长城倒了十万八千里,其夫遗体出现。这段典故,不禁述说了当时女子的坚强意志,更述说了奴隶制度社会人民生活的疾苦。
万里长城,千年的历史遗迹,永远屹立,就像我们伟大的祖国已一样。
在我心中,另一个古老遗迹算是离我家不远的一个窑洞,里面漆黑一片,每次路过此地,我都会想起当年毛主席住过的窑洞,我还想着是不是也和这个一样。听母亲说,曾经有一户人家,由于家穷,当时就住在里面,后来,生活条件改善,他们搬了出来,随后没几天,一个神志不清的老人住到了这里,据说,这个人年轻时刻薄妻子致使妻子致残,这位年轻的女子忍受不了丈夫的辱骂打,于是告到了公社并且离了婚,而这位男子则一生无儿无女,孤老终身。
观其这位老人,他在老年时生活贫困,临终前的日子里,住在另一个窑洞里,乡亲们见其可怜,常常送去吃的直至终老被家人埋葬。我那些善良的乡亲们,真的是永远令人怀念,我相信,我们的后人也一定会如同故乡的先辈们一样诚恳朴实地做人。
时间从来都是在人们的忽略中度过的,窑洞里当然又换成了那些无家可归之人的住所。
记得有一年,家乡来了一个从岷县来的讨饭人,在那儿住了一段时间,后来不见了踪影,我想,她应该回家了吧!我希望她能够回到自己的家,并坚强努力地生活下去。
岁月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一生坎坷还是一路顺风,它最终都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这个曾经被称作是流浪之人家的窑洞,如今仍旧坐落于那儿,故乡的人们也从未想过要把它拆除,我想善良的故乡人一定觉的世上总有一些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无家可归,四处漂泊。也许,一个北风呼啸,大雪飘飞的夜里,可以保住一条鲜活的生命,毕竟人来到这个世上是多么的不易。寒冷的夜晚过去,一大早或许就有温暖的阳光照射进来,使你重获新生,拥有一个崭新的明天。
三棵大树,被我奉称为故乡的第三大遗迹。这三课大树位于村后一条水沟旁边,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这三课树被当地的老人称作神树。记得小时候一个玩伴告诉过我,她奶奶在一天早晨大雾弥漫之时,看见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在缓缓向前移动,后来,当这个女子移到树跟前时,忽然隐身在了树种,于是,树神的传说由此而来。不过,这三棵大树除了被人们奉以敬称之外,也为故乡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娱乐场所,她枝繁叶茂,高大粗壮,在炎热的夏日,往往是人们避暑的好地方,每到傍晚茶余饭后之时,一堆接一堆的人们将会聚集在这里谈天说地,而孩子们则在大树下追逐嬉闹,自有一番情趣洋溢在炎炎夏日。
故乡,永远是外出的游子一心向往之地,因为那儿永远是他们的家。
天籁之音
少君先生在《怀念南昌》中写道:“有人带来了二胡,大伙儿围着圈,唱的人一板一眼怡然自得,看的人也是摇头晃脑饶有兴趣”。看到这样的描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上高中时每每经过的那条街道。那是一条常常弥漫着天籁之音的街道,因为在那条街道的中端旁边,常常有三三两两的老人聚集在一起,旁若无人,摇头晃脑地眯着眼,相互应和着拉着二胡,曲声抑扬顿挫,缠绵悱恻,悠扬而带着淡淡的忧伤,让我这个正值高三冲刺的学子顿住了脚。每次一听到那些声音,仿若天籁之音。
此时此刻,虽然往昔的天籁之音早已消失不见,但那幅场景仍让我难以忘怀。现今,只要我一回家,必然经过那条街道,每每回头张望,侧耳倾听,看那一群群拉二胡的老人是否还在,听那曾被认为的天籁之音的曲声是否还回荡在故乡的天空。
人生就是这样,我们往往在回忆中度过,却又始终抬着头不断地追寻着前进的方向,因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就是为了追寻生命的意义,而生命的意义就是有所追求。
阿冰的《二泉映月》,让我从此爱上了那忧伤的旋律,而在曲子中透露出的那种对生命的盘桓与无助让人甚觉人世的悲凉,阿冰在泉水的流淌中借着皎洁的月光离开了人世,从此他与红尘再无瓜葛,让后在另一个世界继续追寻他自己那份纯洁灵魂所到达的地方。
也许,世界就是这样,我们不知道它是否能够永恒的存在,只是在时光的流淌中,一部分人来了,一部分人走了,而在每个人短暂的存留中,最终所要追寻的却是一种让自己灵魂回归最初的本源,因为一切事物的本源是最纯洁的。
我带着这样的思考,带着对阿炳命运的思悟,倾听那天籁之音中生命的旋律,体味世界本源中生命的意义。然而,对于故乡的人们来说,也许他们从未思考过这些,但是他们却一直在最质朴的自然本源中追寻那生命的意义;也许他们从不知生命为何物,但是他们却在一种最平静地时光中存在着,他们内心纯洁如水,他们将世界上人类生存最本质的善与爱留给了故乡的后人,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这就是我的故乡,让我如此深深眷恋的故乡,一点一滴,能不忆故乡!
正在阅读:
能不忆故乡作文12-26
2016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样本模板05-04
学校文艺演出主持词开场白模板07-29
小学三年级描写人物的作文范文|小学二年级描写鱼的作文范文07-05
新南威尔士大学在悉尼哪个位置,留学澳洲哪个大学在悉尼07-08
征迁拆违集中督查月活动方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