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思修真题]2017考研政治思修法基分析题辅导:网络治理

副标题:2017考研政治思修法基分析题辅导:网络治理

时间:2023-04-15 13:37: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相关推荐: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指导专题

>>>2017年考研报名时间、考研报名入口专题

>>>全国各地2017年考研报考点汇总

>>>2017年考研时间、研究生考试时间安排

>>>2017年考研大纲下载及解析汇总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专题

新东方网校推荐:2017年考研政治、英语数学课程!!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网络成为谣言传播的重灾区,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和传统谣言相比,网络谣言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虚拟和真实的界限更为模糊,个人尤其是一些网络名人的影响力更为突出。

  从社会学角度看,谣言是“群体在说话”,它显示了社会大众或某个群体的某种认同、焦虑或求证的需求,网络谣言也是如此,它是社会矛盾的“显示器”和“放大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谣言,有的官员采取官僚主义态度,凡事先入为主,高高在上,对谣言不作调查研究,不了解群众的关注点,不重视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有的采取形式主义态度,对谣言不作具体分析,不考虑群众的情绪,过分依赖“万能式”官话、套话,回避群众质疑,遇到矛盾绕开走,缺乏负责精神和创新意识;更有甚者,面对网络上的质疑信息和群众意见,不是深刻审查自身,而是挥动“谣言”大棒阻塞言路,甚至不惜动用手中权力制造“官谣”来为自己开脱,结果给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造成巨大伤害。对于这些问题,很有必要在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仔细查摆,认真解决。

  在践行群众路线中治理网络谣言,就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首先,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对网络谣言的认知和态度。谣言的力量,常常不在于谣言文本本身,而在于谣言传受者对它的认知和态度,只有到群众中去深入调研,才能够了解这种认知和态度,进而对谣言作出正确的研判和应对。其次,开展网络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媒介素养。通过教育活动,让群众不断了解网络谣言传播的新渠道(如微博、微信)、新方式(即时、互动传播)、新面孔(如名博、“大V”),了解谣言所指代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复杂关系,提高群众对谣言的辨识能力和“免疫”能力。再次,积极组织群众,构建大众媒体、各组织的媒体以及个人网络媒体的全方位、立体化反谣言传播网络,形成对谣言的群防群治格局。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相关部门、组织的谣言治理举措就能得到强有力的支撑。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4年1月2日)

  (1)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2)目前,我国治理网络谣言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考查考点】

  思修与法基——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1.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第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第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2.《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立法目的是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具体措施主要有:一是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和实施网络法律规范的目的是维护和促进网络的健康发展。监管网络上各种活动、制裁网络上的不法行为,不应最终束缚信息网络的发展;二是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有机结合的原则。从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功能出发,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对网络上的自由进行必要的限制;三是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的原则。网络法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既要针对网络的特点作出新的规定,又必须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

2017考研政治思修法基分析题辅导:网络治理.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o9V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