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导语】《苦难的历程》以历史进程及革命斗争的过程为主线,主人公的生活为支线两线互相依靠,环环相扣,真实准确地还原并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内战争这一苦难的历程。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文档大全网读后感频道!
【篇一】苦难的历程读后感500字
《苦难的历程》以四个主人公的所到之处为场景,描写在这一场景中人们及战场上所发生的所有事情,将战场和人们的生活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场景从莫斯科到乌克兰,从伏尔加河到库班,从顿河到察里津,画面广阔,布满整个俄罗斯,情节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四个主人公的梦想破灭,东奔西走。他们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各自有着自己曲折复杂地探索和追求,在接近并融合到民族与历史的过程中,体验了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废和振奋所交织成的一段历程,并终于跳出了个人感情和愿望的狭隘圈子。在国内战争即将结束时,四个主人公在莫斯科幸福团聚,体会到了个人只有置身于民族与国家中,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幸福与安定。
书中最后一段话说:“命运已定!我么在阵营里,要为我们自己及世界的权利,要为永远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而斗争。”正是他们那一代的牺牲换取了下一代的幸福,可歌可泣。
【篇二】苦难的历程读后感500字
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四面受敌:外有德奥波三国在共同与俄作战,国内又有白军,捷克人和哥萨克在反抗。托耳斯泰借一位士兵之口感叹:俄罗斯帝国算是完蛋了。
这本书描述了当时混乱时局下的四个主角:伊万、伊里奇、瓦季姆。罗辛,达莎和卡佳。在这四个人中,我最欣赏的是瓦季姆、罗辛。在我初次看这本书时,我觉得罗辛这个人很奇怪:活得好好的却偏偏要上前线,还想要去寻死。他抛弃相对强大的苏俄红军,却加入了处境艰难的白军。现在我才明白,上前线,寻死都是因为一腔报国热情,不惜生命;加入白军,是因为他认为白军才是正义的队伍,坚持自己的信念,这正是一种英雄气概。
读这本书后,我想到了我们中国。在解放前的几十年里,中国红军不也是危机四伏吗?然而有无数像罗辛这样的人加入了这支弱小而又危险的军队,使这支军队壮大了起来,才有了八年抗战的胜利,才有了解放军攻入南京总统府的那一幕,才有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所以新中国也经历了一次苦难历程,正是因为无数人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五星红旗在北京的升起。
《苦难历程》,一部国家的兴衰史!
【篇三】苦难的历程读后感500字
阿·托尔斯泰是苏联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在文学上的光辉成就与他一生积极探索人生的价值并长期笔耕是分不开的。《苦难的历程》是托尔斯泰用二十年时间精心构思和反复修改所完成的三部曲长篇小说。它是作者本人“良心所经历的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废和振奋的心酸历程”的结果。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故事的发展从彼得堡到外省,从荒僻的乡村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前线,从伏尔加河到库班,从乌克兰到莫斯科,画面广阔;以四个性格不同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故事的情节令人信服地表明了:个人只有在同国家、民族的结合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真正的幸福。
【篇四】苦难的历程读后感500字
这个书名,我查了查,是来自俄罗斯古代伪经《圣母历难记》,我个人理解,这本书的主角是两个姐妹,以她们的生活来描写出十月革命前夕和后来的俄罗斯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思潮,也写出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程。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这本书里描述出的,真的比历史课本更加生动真实,我感到了在1914-1920年这六年时间里,俄罗斯人民为创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历的苦难。
读完了这本小说,让我更加深刻的、更加全面的理解了十月革命,我十分推荐喜欢历史的同学读这本书,这本书无论是角度和情节都非常的生动、精彩。
读俄罗斯文学对我有一个很大的困扰就是,名字很复杂,因为俄罗斯人的名字多很长,很难记,就像在这本书里,女主角达莎的名字以好多种不同形式的名字出现,有全名,有爱称,有简称...读的时候总是很纠结,这本书尤其是厉害,以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都没有这样深刻的感觉,这本书彻彻底底的折腾了我一次。
还有我想说的是,最早翻译这本书的是瞿秋白。这位是我很尊敬很尊敬的人。
【篇五】苦难的历程读后感500字
《苦难的历程》也当然继承了这一优良的传统。作品通过两对恋人达莎和捷列金及卡嘉和罗欣在战争年代的动荡历程,展示了俄罗斯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带给俄罗斯民族的全景式变化。
作者虽然在处处描写战争,但是,他所要表现的并不是战争本身,而在于描绘战争对每个阶层的俄罗斯人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因此作者并没有详细介绍战争的布局及经过,没有花费太多的笔墨去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主要将战争作为一个背景场,在这特定的场合中去细致观察人们在时刻面对苦难乃至死亡的威胁下的种.种反应。而正是在这些艰苦条件下每一个俄罗斯人的种.种反应中,集中体现了整个俄罗斯民族的真实面貌,表现了坚毅乐观的民族品质,我认为这才是这部作品去着力展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做到了。
总的来说:人物刻画不够生动,较扁平,我几乎说不出主要人物的各自性格特点,达莎和卡佳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而捷列金和罗辛也很相似;故事情节和主题上,作者似乎是有些茫然的,战前的描写是灰暗的,没有一丝美好,在砸碎这个旧世界之后,也并没有创建出一个新世界,到处是抢劫到处是战场,物质奇缺,也是灰暗的,这是作者就忍不住利用罗辛来怀恋一下过去,发出质问,我们砸碎过去,到底创建的是什么?于是他投奔白军,为过去而战,总体色调灰暗压抑。另外,情节发展感觉不够自然,始终给我一种刻意的感觉,对战争的描写我觉得还算客观,但主要人物的思想变化上还是有迎合主旋律的嫌疑。
苦难的历程读后感500字.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