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时间:2023-01-20 23:27: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三# 导语】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想选择。如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文档大全网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

1.高三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1.省主语

  在一个复句之中,第一个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个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可以省略,这种情况在古代汉语中称为承前省。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桃源人”后三个分句的主语同第一个分句,所以省略了。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常见。

  但是古代汉语中还有主语蒙下省略的现象。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在“无信”前省略了“你”,在“无礼”前省略了“你”。这种现象在新课标语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见。

  由于在语言中,前后分句的主语常不一致,主语又因省略经常不出现,所以古代汉语中多有暗换主语的现象,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多称成为病句,可是在古代汉语中却是允许的,正常的,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其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之前的主语是“桃源人”,可是后一句的“具答之”的主语是“渔人”。(《桃花源记》)主语在前后句发生了变化,但都省略了。

  2.宾语的省略

  古代汉语省略宾语的现象,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及物动词虽然也要求一个宾语与之搭配,但这个宾语完全可以不出现而隐含起来,只要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在前文中已经出现或者已经谈到过,不再出现也能使人正确体会出动作的接受者,宾语则可以省略。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意思是将尉拔出剑站了起来,吴广也站了起来,夺下将尉的剑并且把他杀了。

  此句中承前省略了自己的宾语剑。这些省略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比较常见。其中也包含了省略介词宾语的现象,“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公输》这句话里的介词"以”的宾语“之”省略了。“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中的宾语“之”也省略了《桃花源记》

  3、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2.高三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文言文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

  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

  今义:丰收年;春节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

  二、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倒装句

  (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四、重点语句翻译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再说水的聚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在庭堂的低洼处倒杯水,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2、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借着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3.高三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成语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锲,用刀雕刻;舍,停止。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四、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4.高三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5.高三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赋、比、兴的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都在其内,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如《豳风·七月》即以直接叙述农夫们的衣食住行和描写四季的变化来加以表现的。《卫风·氓》也以叙述和描写的手段写出了弃妇的遭际和复杂的心理情感。比就是比喻,也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是以整体形象作比,但多数篇章是具体的比喻。《卫风·硕人》以一系列比喻描写形容庄姜的美貌。《诗经》的比喻运用得相当广泛,而且形式多种多样。兴就是托物起兴,是诗歌开头而引起下文的一种手法。有的只起开头的作用,但多数都有某种意义的关联,起到象征、烘托、联想、比喻等作用。如《周南·关雎》以鸟的和鸣比喻衬托男女好合。《秦风·蒹葭》以秋景创造气氛烘托心境。赋、比、兴的手法常表现为综合的运用。

  二、句式和章法

  《诗经》的形式在句式上以四言二节拍为主,间有杂言;在章法上以重章迭唱居多。

  三、雅、颂与国风不同的语言风格

  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迭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国风中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高三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pSG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