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就地过年的感想|关于就地过年的感受【四篇】

副标题:关于就地过年的感受【四篇】

时间:2021-06-25 22:14:0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心得体会# 导语】倡议“就地过年”,就是希望限度减少人口跨区域流动,从而达到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的目的,让更多人过一个平安年、健康年。以下是©文档大全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关于就地过年的感受【四篇】,供大家的品读。

【篇一】关于就地过年的感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诗中的年味从古延续至今;“全家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是多年来大江南北的共同“民俗”;受疫情影响,继去年“宅家抗疫”过年后,今年很多中国人选择就地过年和家人“云”相聚,年味更不同。

  这种气质,由这个国家和她的民众共同表达。随着全球疫情进入第二个流行季,中国面临外防输入巨大压力。虽然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仍有不少中高风险地区,因人员流动导致疫情传播扩散的风险继续存在。选择就地过年,本身就是对抗疫大局的有力支持。崇尚集体利益的中国人明白,只有当整个国家的发展持续“向上”,个体才能迎来更多“向上”机遇。就地过年,是人们对一个“向上的中国”投下的信任票。虽然牛年春节仍有鲜明的抗疫底色,但年味之中多了一种“向上”的气质。

  对就地过年的人们来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停下的是回家的脚步,不变的是对年味的期许。

  这份年味中有暖意,“年味包裹”成为热词,老家的父母通过快递向就地过年的子女传递家乡“味道”,充实着游子的味蕾;这份年味中有新意,在上海,一群外卖骑手专心筹备专属于他们的“骑士春晚”,预备年三十“上线”,在开心过年的同时把视频发给老家亲友,告诉他们一切安好;这份年味中有仪式感,“一人食”小份制年夜饭豪华套餐需求在北京、昆明等城市大幅增加,不少餐厅更推出多种规格的年夜饭套餐供顾客线上选购,包括半成品预制菜和成品菜,更好匹配人们对年夜饭的需求;这份年味中也有获得感,就读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香港籍学生林志炜在就地过年的同时,到广州火车站参加春运志愿服务,他说这个经历会是过年的收获。

  纵然老家回不去,“就地”也可年味长。在这些暖意、新意、仪式感和获得感的背后,是中国人在辞旧迎新之际对“向上”生活的追求。每一次“向上”,都是在为“向上的中国”积聚能量。

  眼下,官方正通过各类举措让就地过年更安心从容。从留岗红包、过年津贴,到免费观影逛景点,再到落户入学加分“礼包”,各地程度满足民众需求。对于无法与父母、子女团聚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各省市予以妥善照料,让就地过年的人无后顾之忧。

  今年究竟有多少人就地过年无法精确统计,但无论在他乡还是故乡,无论是“年味包裹”“小份制年夜饭”还是“云拜年”,对新春的希望都在有滋有味的小细节里生长,正是这些个性化、生活化的新春细节,共同勾勒并诠释着“向上的中国”的模样。一个努力“向上”的中国,一个安定祥和的中国,也将为被疫情改变的世界带来更多“向上”的力量。

【篇二】关于就地过年的感受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随着春节的临近,许多离开故土的人们都在忙碌的置办年货,怀着对家、家人、家乡的思念,盼望着早日回到故土。落叶归根的情怀,似乎已经在中国人的骨子里根深蒂固,离家越远,思乡之情越浓。无论世界多大,我们走的多远,春节都要回家。可是眼看病毒又卷土重来,回家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回想去年的春节,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无声的战役,是靠全国人民的努力才打赢的。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发现有的人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自己的家不在中高风险地区,所以并不在意。随着河北石家庄的疫情变得严重以至于对其暂时进行“封城”,大家才开始慢慢重视起来。回家过年固然重要,但防疫更不能掉以轻心。所以我决定就地过年从我做起,从我身边的每个人做起。不给国家增添负担,不去参加多人聚会,不到外地游玩,避免不必要的接触,尽量不买冻货和进口食品。利用网络互相拜年问好,虽然我也很想为我的宝贝举办生日宴会,可是想到在防疫工作中艰苦奋斗的人们,这个念头仅仅一瞬间就被我否定了,我期盼着这场无声战役彻底胜利之时大家在相聚在一起。2021年的春节,从我做起,就地过年!

【篇三】关于就地过年的感受


  临近春节,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多点零星散发新冠肺炎病例,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为了减少春节期间人员流动,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各地纷纷采取行动“挽留”外地人员就地过年,一些地方针对就地过年人员给出的方方面面福利和一项项周到而务实的举措在网上传播后,更是让广大网友拍手叫好,也让就地过年人员感受到来自地方政府的真切关爱,既“舒心”又“暖心”。

  要想让外来务工人员在本地就地过年,只有拿出更多实实在在的行动和诚意,才能“留住”更多外来务工人员,才能让就地过年的人们在这个“特殊之年”里感受到更多暖意,快快乐乐地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全力保障生活要素,让就地过年人员更加“舒心”。

  选择就地过年,意味着不能与家人团聚,内心总免不了有些许失落。这时候,要让就地过年人员过上一个祥和安宁的春节,地方政府良好的服务保障是关键。要在出行、就医、水电气供给等基本需求方面为就地过年人员提供充分保障,在春节期间为就地过年人员免收停车费、免费乘坐公交车;也可以通过免费开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及设施,让就地过年人员的生活更多充实。

  既然是过年,节日的喜庆和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活动也能让就地过年人员的春节更加欢乐。在春节到来之际,各地可以结合本地的过年风俗,让就地过年人员融入到本地过年的节日氛围中,一同赏花灯、猜灯谜、看烟花、看联欢晚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过上一个开心年,舒适年。

  组织开展慰问活动,让就地过年人员更加“暖心”。

  春节本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与家人欢聚一堂的时候,做出留在工作地就地过年的决定实属不易,各地一定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扎实开展好就地过年人员春节慰问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线上“送福利”的方式,为就地过年人员发放新年“消费红包”“流量红包”等,让他们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另一方面,也要积极组织线下慰问活动,组织本地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同就地过年人员一起吃年夜饭,一起迎接新年,为他们送上更多贴心的服务,让他们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对于在生活上存在困难的就地过年人员,各地要主动关心,主动帮助,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困难人员慰问活动,去了解他们的所诉所求,去倾听他们的迫切盼望,拿出实际行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在新春佳节里深切感受到来自地方的关怀,内心更加温暖。

  倡议就地过年,是“特殊之年”的特殊之举,那些做出就地过年决定的每一个游子、父亲、母亲,是伟大的,是值得尊敬的。各地一定要拿出应有的行动,让这些为抗击疫情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之人在这个新春佳节里既“舒心”又“暖心”。

【篇四】关于就地过年的感受


  1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疫情高风险地区群众均应就地过年、中风险地区群众原则上就地过年、低风险地区倡导群众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出行;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员要带头就地过年,引导外地农民工、尚未离校的师生就地过年。

  春节回家过年,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风俗,是难以割舍的浓烈情怀。然而,在当前疫情尚未彻底结束,我国一些省份多点出现散发新冠肺炎病例甚至局部聚集性疫情,防疫形势愈发复杂的背景下,就地过年显得十分必要。“回家过年”还是“就地过年”,成为摆在每一名外地务工人员面前的一道选择题。“就地过年”关键在于安心,各地各级要做好“就地过年”的安心、稳心、暖心工作。

  在经历过去年疫情爆发的环境下,我们国家制定的政策成功的遏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规模扩散,全国上下齐心,通过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部署,我们取得非常有效的成果。但是国外疫情还在加重,我们还需要不断的进行防控工作,尤其是今年元旦以来多地发生的新增确诊病例,再次给我们放松的生活绷紧了弦。于是开始倡导春节就地过年,仔细分析过后,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如此,为了避免疫情的传播就是减少人员流动,减少人员流动就可以极大限度的控制疫情。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让我们彼此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微信、网络、电话,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向亲人朋友传递新春的问候和祝福。而新春祝福里最重要的,就是“身体健康”“阖家幸福”等。我们要实现“身体健康”“阖家幸福”,首先得齐心协力阻止和防范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这需要千千万万个普通的你我同心同德,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就地过年,正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也是我们能做到的。

关于就地过年的感受【四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pau.html